APP下载

武术意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017-06-14李锐米利玖

报刊荟萃(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武术教学

李锐+米利玖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华武术的传承却从未间断过,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包括武术训练体操化,武术意识不强等等。下面就武术意识的重要意义,武术意识的培养方法以及武术意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只有培养好高校的武术精神,才能发扬中华武术的精髓。

关键词:武术意识;武术教学;引领作用

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的高校都有着武术课的教学,以此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武术作为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之一,其传承源远流长。但现在许多高校的武术教学偏向于体操化,用统一的标准化动作来衡量学生的武术学习情况,这其实就是武术意识薄弱的表现。而教师们应该首先明白武术动作中包含的意义和内涵,才能完成对于学生们的武术意识的培养,起到强身健体,发扬武术精神的作用。

一、武术意识的内涵和在高校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武术,是指以搏击和技巧为主的战斗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战斗技巧,而中华武术的锻炼不仅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起到锻炼学生心性的作用。在很早以前的武侠小说之中就经常提到武术,以武术的形式的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技巧,比如:飞檐走壁、踏雪无痕、小李飞刀等等的武功秘籍。而武侠小说的产生则是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少年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仍然有专门的武术学校来教育青少年的武术技巧,而绝大多数的高校也都设有武术课程,学生们可以通过上课的方式来加深对于中华武术的理解。在另一方面,武术意识就是学习武术的人对于武术内涵和技巧的个人理解意识,所以武术意识是学习武术之人在锻炼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所以武术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们对于中华武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影响到学生们对于武术学习的质量。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们都主要是进行武术拳法的教学,而武术拳法的由来是从很早以前的古人们开发出来的战斗经验。古人们将自己的战斗经历和经验结合自己对于中华武术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融合在了一起,便将一系列的武打动作连贯了起来,构建出来了非常实用的武术套路。而如今的武术学习,学生们通过对于拳法的学习来加深自己对于中华武术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体会武术套路之中的内涵和深意,而不是用于打斗和打架。因此,学生们要在平时的武术练习中体会武术套路之中的武术精神,提到自己的武术理解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老师们分步讲解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动作的深意和用途,学生们应该积极地思考和吸收其中的内涵,才能将套路化的拳法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学生们将自己的意识和境界提上去了,才能真正的领会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锤炼自己坚韧的性格,培养自己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校武术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教师们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武术意识,比如通过口头的讲述,武打动作的示范,以及拆招和拳法的练习。通过实际的对战训练,让学生们逐步的体会到武术意识的内涵和本质,有利于学生们武术学习的高效性的展开。

1.教师们可以通过自己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于武术意识所有了解

中华武术起源于打斗,后来发展用于防身,但是,随着时代的慢慢发展,武术逐渐的改变了原本的意图,转变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和锻炼的手段。而武术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的关键,教师们可以在教授和分解武术动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领悟武术的内涵。以实际的动作举例,教师们可以在教授练习动作“乌龙盘打”的时候,先做示范,让学生们见识“乌龙盘打”动作的形式,而在刚开始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对于这个动作进行模仿,由于学生们是入门阶段从而缺少一定的武学基础,所以必然模仿不来,所以在急于求成和无法达到的急切心理状态下,学生们会逐渐的体会到武术意识的初步含义,这对于他们接下来的武术训练的过程是十分有利的。在另一方面,通过老师们示范武打动作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吸引学生们对于武打动作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只有培养起学生们对于中华武术学习的爱好和兴趣,才能让学生们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和学有所获。

2.老师们可以通过分解武打动作的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武术意识的精髓

任何的武术动作都是有基本的动作组成的,其中包括:拳、掌、勾、踢的练习,只有学生们掌握好基础的武术动作,才能学习无武术的拳法和腿法的练习。所以,在教师们讲解武术动作的时候,可以先将将要教授的武打动作进行一系列的分解,而且平时的课堂也要督促学生们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因为基本动作是学习武术的基石。在分解和讲解拳法或者是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模仿,也可以在学习完一整套的武术动作之后,进行同学之间的实战,一遍实战一边思考每一个动作的深意和内涵,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对于武术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所谓的武术,就是能够防守住对方的攻击,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对方伤害,在攻击和防守的相互之间转化,再到进退自如,伤人不伤己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而学生们只有在联系的过程思考每个动作的基本含义,用心领会每一个动作的作用,用假想敌来练习动作,做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于武术意识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武学境界。

3.学生们做到步伐稳健,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自己的武术意识

在武术的境界当中,还讲究收放自如,即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或是在实战的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步伐稳健。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教人不教步,教步打师父,这句话的意识是在古时候,高深的师傅们教授徒弟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教授徒弟们拳法和动作,并不教授步法的动作,一旦教会了学生们步法的动作,学生们就会超过自己的武术水平从而打得过自己的师父。以此可见,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步法的练习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只是简单的进行武术动作的练习非常的单调,并且实际意义不大,所以在平时的武术练习的过程中要融入步法的练习,做到拳掌与步法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的攻击和防守。在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不能真的不教授学生们步法的动作,与此相反,教师们应该注重教授学生们步法的动作,只有在实际的战斗过程中将步法与拳法相互结合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才能称之为中华武术。而学生们在步法与拳法的练习熟悉了之后,就会逐渐的领会到所谓的武术意识的真谛。

学生们在武术练习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气息的动作的配合,真正的武术是能很好地将气息控制在将要打出的动作之中的,比如,古时候的太极拳。众所周知,太极拳是武当山张三丰自创的一套拳法,动作缓慢却不失气势,能起到以柔克刚的作用。因为太极拳法中很注重气息的调节,再打拳的过程中做到呼气均匀,吸气自如。以自己的意识来引导动作的发出,有利于整个身体的协调和统一。因此,在学生们练习武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气息不能紊乱,通过气息的频率来调节动作的节奏,以意识引导动作的发出,完成整个意识、步法、拳法和呼吸的统一,即使武学意识的最高体现。

4.老师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武学动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纠正

高校的学生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很多的学生会存在着有关武术动作的疑问或是不理解地方,所以,老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堂讲授和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或者是让学生们上台表演一套武术动作,老师们在一旁检查和审阅,指出学生们在表演动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们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保持对于中华武术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解决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問题,方便于接下来的武术学习。通过老师们对于武术疑问的讲解和对于不规则武术动作的指点,学生们能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加深自己对于武术的理解和认识水平。而武术意识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本来就是要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在关于武术的谈论和理解过程中来领会。武术意识作为武术之魂,只有学生们掌握武术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才不会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显得体操化,过于的模式化和形式化。

三、小结

武术意识是学习武术的人对于武术的一种自我的理解和看法,武术意识的培养并非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武术意识只有在学习者们的不断地训练、理解、体会和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来。它对于高校学生们学习武术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掌握武术意识能够有效地避免武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体操化和形式化的现象,而培养武术意识的方法就需要老师们的示范,对于武打动作的分解和讲解,学生们对于步法的学习和对于呼吸的调节,以及平时的多多联系,才能掌握武术意识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武学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武术教学
谈毕业生党员如何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对武术教学中采用音乐辅助教学的研究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