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进业务外包管理的思考
2017-06-14兴红
兴红
摘要:实行业务外包既有优势,又存在一定风险。企业为有效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对承包方的监管制度,从而逐步实现对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管理。
关键词:业务外包;承包费用;外包协议;用工风险;监管考核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5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社会化分工程度不断精细化,企业一味追求“贪大求全”的发展思路、片面追求规模化的发展理念,已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如何做精做强核心业务,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调整业务经营方式与人力资源配置、推进业务外包管理做一探索。
1业务外包的定义
业务外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战略,也称为资源外包、资源外置,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运行过程中,将部分非核心工作或非核心生产过程外包给相应的社会化专业公司,允许承包方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场地、设备或资源完成承包工作,承包方负责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只注重生产成果。其实质是企业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保留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社会化专业公司,签订以工作任务为标的的外包协议,通过整合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根据相关规定,业务外包承包方雇员不纳入企业用工总量统计,承包费用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生产成本列支,不计入企业人工成本。
2业务外包的利弊分析
2.1业务外包的主要优势
业务外包能降低企业用工风险。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用工总量,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后,承包方雇员不纳入企业用工总量统计,企业减少了在非核心业务上人力资源的低效或无效投入,避免了非核心业务过大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非核心业务直接用工裁员风险,一旦社会或行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者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非核心业务将首先会受到较大冲击,企业会考虑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裁员,这种裁员行为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损团队的稳定,还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高额经济补偿,但如果一开始这些非核心业务就是外包给专业的组织去做,那么损失一定会减少到最小。再者,有助于贯彻执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确劳务派遣工占用工总量的比例不得超过10%,暂行规定实施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已作为技能操作岗位补员的主要方式之一,部分企业劳务派遣工占用工总量的比例已超过10%,实施非核心业务外包有助于控制并减少劳务派遣工人数,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工比例的要求。
2.2业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2.2.1企业生产成本短期内会将有所增加
业务外包与直接用工相比,企业增加了承包方收取的管理服务费用和应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支出,承包方缴纳的税费以承包费用总额作为税基,包括承包方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管理服务费等。虽然从长远来看,实施业务外包能解决企业劳动用工问题,也能给企业控制总成本增长带来积极影响,但从短期来看,企业总成本支出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将会为推进业务外包带来一定阻力。
2.2.2企业生产管理难度将有所加大
一方面给企业安全生带来一定隐患,承包方雇佣人员的招聘、生产安全培训都属于承办方责任范围,但其招聘员工的素质和培训效果确与企业安全生产紧密联系,承包方受成本控制、师资和施培训条件的限制,可能很难保障培训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推行业务外包,这种特殊的用工模式,可能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另一方面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后,企业对外包业务不直接进行管理,但对对外包业务的需要仍然存在,一旦承包方生产结果达不到标准,或者出现承办方违约、毁约的情况,在短期内,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推进业务外包的要点分析
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业务外包行为,对业务外包方式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为防范法律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必须以规范运作、强化监管为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逐步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营。
3.1业务外包项目的选择
业务外包项目首先必须为企业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的业务可以是一项整体业务,也可以是整体业务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就油田企业来讲,非核心业务包括仓储、运输装卸、管道巡线、包装搬运、门卫保安、保洁绿化、食堂物业、小型加油站管理和服务等,此类非核心业务适宜按工作量(工程项目)实施对外承包。
企业新增业务实行外包与现有业务实行外包相比,存在一定区别。对现有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需要调整企业经营方式,重点是要完成人员的转移,一是向核心业务的转移,对于符合条件的非核心业务岗位人员,可以通过转岗培训、竞争上岗的方式,让符合条件员工回归主业;二是向承包方的转移,对于愿意继续从事原工作岗位的员工,企业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将其劳动关系转移至承包方,并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3.2业务外包承包费用的测算
业务外包按外包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合同“业务管理方式”和“委托方式”两种。“委托方式”是指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连带完成业务所需要的设施,一起委托给承包方经营的方式,投资风险由企业承担。
“委托方式”业务外包承包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承包方人工成本,主要包括承包方雇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费、教育培训费用、安全环保费用等;二是承包方的管理费用,承包方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办公费用等日常管理費用;三是相关税费,按照当地政府相关规定,据实测算;四是承包方的利润,按照与承包方达成的意见,与考核结果挂钩,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与“委托方式”业务外包相比,“合同业务管理方式”业务外包在承包费用上测算增加了设施、设备的投资、运行费用。
3.3承包方的选择
承包方的选择对企业实施非核心外包具有重要的意义。承包方必须为具有相关业务外包资质的社会化专业公司,承包方必须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且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依法用工,具有相关外包业务或岗位的经营资质、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不得选择自然人或个体经营者作为承包方。企业在选择承包方时,应兼顾生产经营需要和维护承包方雇佣人员权益,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管理规范、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社会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
作为油田企业,在承包方选择的上,可以按照“现合作符合外包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改制企业、其他具备条件的社会单位”的先后顺序,优先选择。企业也可探索通过组建合资服务公司提供外包服务,企业对合资服务公司持股但不控股、财务不并表,但保持一定的控制力。为提高承包方服务质量,企业可以制定承包方准入制度,明确不同业务的承包方必须具备的经营范围、专业资质、管理架构、管理要求及从业人员素质等。
3.4业务外包协议的签订
由于企业与承包方是一种协作关系,必须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约束双方的业务外包行为,签订以工作量(或工作任务)为标的的外包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外包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外包服务的项目名称、方式和期限,外包服务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承包费用结算标准,承包方的主要责任等。
承包方的主要责任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日常人事管理责任,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劳动关系、人事档案、排班、考勤考核、薪酬福利、社保缴纳、工伤等;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对雇员安全生产培训,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三是应急处置责任,包括工伤等安全事故、劳动争议纠纷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四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承包方必须与其雇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等,并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企业虽不直接对劳动者实施考核、奖惩等管理行为,但有权提出工作要求,并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提出考核评价意见,对不听指挥或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有权要求承包方随时更换。
3.5业务外包的监管考核
业务外包租赁的是劳动结果,合同的标的是物化的劳动成果。企业在外包过程中主要负责对生产结果的验收,虽然不参与外包业务的直接管理,但为提高业务外包服务的质量,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工作:一是要加强业务外包过程的顶层设计,建立较为完善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明确业务外包范围、操作流程、各部门的责任,制订业务外包示范文本和单项服务外包定额标准。二是要强化对承包方的监管,建立对承包方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承包方考核评价办法,关注承包方履约能力,对承包方进行日常评价和定期考核,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承包方的工作质量、安全环保、劳动用工等符合规定要求。企业与承包方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有效沟通,并确定对不合格绩效的處罚措施。同时,建立应急预案,避免因承包方原因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4结束语
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可以促使企业逐步退出低端、低效业务和劳动密集型业务,把人力资源重点投入高端、高效业务,逐步形成主营业务集约化、辅助及后勤业务外包化的业务格局。业务外包打破了企业贪大求全的传统组织架构,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思路,为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动力,已逐步得到企业经营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刘向志.业务外包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科研,2016,3(10):0010700107.
[2]马丰收.对国有企业非核心业务重组及一体化外包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19):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