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浅探
2017-06-13迟艳荣
迟艳荣
摘 要:语文学科蕴含深厚的人文素养内涵和丰富的教育素材,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和谐的人文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人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也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态度。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是培养人文精神,就是追求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用优秀文化熏陶和影响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陶冶、塑造学生的性情和心灵。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運用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是形成正确语感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重视诵读教学,就能让人自然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和重视诵读。一是在教学中要增加朗读数量。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教学时,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诵读上,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课文的分析上。通过诵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能改善学生对语言词汇的记忆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最终能让学生受到文章的熏陶和思想内涵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要加强对诵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要从监督学生讲普通话入手,这也是培养诵读语感的前提和基础。要传授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高诵读水平和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美文进行阅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观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奠定小学生的审美基础,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能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理解和领会课文中包含的审美内涵。深入地阅读,就能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色有声的语言,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美的艺术感染,走进审美的情境中。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通过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勾画出祖国美好的山河,让人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峰峦雄伟、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读后让人产生意境美、构思美,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借此时机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三、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培养与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良好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看到在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伟大的成就,他们为人民、为国家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具有无私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此激励学生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飞天梦想,航天人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不怕牺牲、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需要的伟大精神。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在大地震、洪灾面前,涌现出众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在废墟上、在洪水中英勇的人们表现出来的顽强坚韧的品质,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值得每个小学生学习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
四、开展阅读教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受到更多的思想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如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是许多教师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1)进行课外阅读要保证时间充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和学生同读课文十分钟,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外阅读时,特别是在家庭阅读中要教育学生家长,经常与孩子同读课文并监督学生的阅读和诵读,通过每天让孩子读十分钟的书,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人文素养。(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文章内涵和思想。指导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涵和文章思想精髓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网络来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把文章背景了解清楚,才能真正读出文章的深刻内涵。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才能塑造学生健康完善的品格,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到弘扬和传承,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玉.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王庆.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