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引导小学生充分参与数学课堂

2017-06-13刘少勇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小学生

刘少勇

摘 要:对教师如何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谈了几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生为本,让孩子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持久参与、有效参与是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氛围;趣味学习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是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时下小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家长还安排各种兴趣提高班,如果老师没能帮助孩子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就可能背负重担。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孩子会在老师耐心地讲解中迷迷糊糊,不知所云。同时,小学生比初中生更容易被调动,一个挑眉,一个小玩笑,都可能让他们乐开花,他们真的是纯真到可爱。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一、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追求纵而不乱的理想状态,让学生敢于参与

记不得我有哪节课板着脸孔或者愁眉不展也能让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难免有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但是只要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如果把自己的忧愁写在脸上,就不能指望孩子放心大胆地跟老师互动了。只要老师一个微笑,一个滑稽的表态,就能让学生倍感亲切,让他们没有接近老师的压力。

有时我会在一堂课中强调学生“坐好、注意听”,可是即使坐好了安静在听了也不等于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因为这时候孩子的眼睛是没有灵气的。当把学生敢讲敢说的参与热情培养起来后,就有可能达到那种纵而不乱的状态,学生未必坐得笔直,甚至忘乎所以,可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恰恰很放松,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最佳状态。

二、形式多样,趣味学习,让学生乐于参与

要是每天让我吃糖醋排骨我也会厌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抽象的知识定律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内容上使知识趣味化,也可以从形式上使学习趣味化。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理解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上,可以让学生分别用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等学过的图形去做孩子喜爱的汽车轮胎,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因为走不动或者不稳当的轮子感到好玩,同时深刻体会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取代的作用。形式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比赛、户外实地体验等方式,比如,在教学“认識人民币”时采用角色扮演,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现场授课,教学“简便计算”时就可以比一比谁算得快……

三、调动多种感官,多方位刺激,保持持久参与的注意力

我们常说上课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就是通过多种感官从不同方面全面感知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加深记忆。我觉得多种感官的调动不一定非得让这些感官全部参与到学习思维中,而是只要对保持学习参与有利的,就要调动起来,就像我们伏案疾笔一段时间后累了起身走走,这一休息可以说是停下来思考,更多的也是为了休息从而更好地继续工作,而不是单纯为了思考而起身。有时候学生回答对了,我让大家给他鼓掌表扬,我也不一定是为了树立这个孩子的信心,因为有的优生本来就很自信,我只是利用这个机会让大家动一下双手、耳朵,通过类似的感官互动,轮转休息,适当提醒,保持持久参与的注意力。

四、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真正参与课堂学习

一节课风风火火,看似孩子都参与了,但是后进生吃不下,尖子生没吃饱,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没有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学有所得,就不算真正有效的参与。比如,学习“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定律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算式3+2和2+3的得数(和)一样吗?29+18和18+29呢?你发现了什么?(2)举例探究,含有三个加数的算式可以交换位置进行运算吗?四个加数呢?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举个加法算式说明一下我们学习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吗?问题层层深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即使到最后后进生不能完成所有的问题,也能够在优生的带动下获得探究结果,识记必要的基础知识。在互动交流时,老师可以先让后进生发表看法,然后让中等生补充纠错,再让优生总结概括,这样的互动有利于避免后进生过分依赖别人,或者优生因为叫不上自己生闷气,产生干脆不举手的抵触心理。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也要面向全体,比如简便计算教学,后进生可以先要求会做①55×23+45×23;②65×99+65。中等生尝试做①36×55+45×36;②55×23+44×23+23。优生就可以尝试自己出同类型的简单题目。

当代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面对的是缺乏自制力但纯真可爱容易被调动的小孩子,我们不能像高校导师那样更趋向于把注意力放在研究专业知识上,备学生,备教材,更需要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参与到40分钟的课堂上来。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