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2017-06-13王远琼颜胜兰
王远琼+颜胜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较大的冲击,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顺应形势,在原有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优势,实现传承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网络背景; 传承
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国粹太极拳 、少林拳 ,八段锦 ,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和传统套路,空竹 、舞狮、舞龙等项目曾经在民间也广泛推广、普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借鉴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发展,并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不可避免的出现发展的迷茫。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传统的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特色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许多频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已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及相关研究人士的呼吁下得于挽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传承与传播的问题,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覆盖了世界所有文明体和主体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应该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1.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络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的信息传播媒体,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代"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平台,它具有前三代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多媒体化,全球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进步,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毫无疑问,互联网的迅速发 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 它正以一种强大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这些领域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制约。
1.1互联网出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高效便捷的数字传播技术,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过去因为自然条件、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传播。全球化的互联网技术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借助有线无线网络知晓天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之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拓展空间。这一高效便捷有发展潜力的传播渠道出现以后,受益的人群会明显增多,更使酷爱追捧网络的年轻人具有更多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2互联网的出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信息的高效便捷,传播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的同时,世界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也会借助网络传入我国,影响到传统的本土的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冲击。人们容易盲目吸收外来的文化,从洋媚外,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不利影响。
2.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1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
互联网丰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方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大众化,活跃于基层与民间。在网络条件下,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形式载体以及微博、微信、APP 等技术载体等多元化的呈现形态,都使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人的展示和传播形态更加立体、丰富、多元,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今天的互联网技术条件,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 整理,建立专题信息库、图片库、数据库等等,进行网络化传播。
2.2以顺应时代要求为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新的网络时代所激荡起的文化产业创新繁荣热潮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契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下的语境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不仅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效果,也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2.3发挥互联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跨界整合作用
互联网提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跨界平台,源源不断的创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关系链接",搭建起跨界整合的平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实践者、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等分散着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这种跨界整合和互联互通对于分散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4发挥学校体育教学优势,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络化教学
学校是传承文化最好的平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可通过学校这一载体进行有效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教学改革始终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现今"网络化"教学改革,许多民族地区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都把自己地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从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体育教育,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享受传统体育项目带来的乐趣,除了开发民族体育文化的校本教材外,还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推入网站平臺中,扩充重庆地区乃至全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教材,图文并茂,构建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和大众健身等相关信息于一体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供学生了解、学习、讨论,起到教学互助的效果,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结语:
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据库和民族传统体育综合网站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相关功能的有效整合。网络是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应接受和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借鉴国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加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推广力度,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共享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路径研究[J]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2] 徐泉森.重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网络传承与保护研究[J] . 山西体育科技, 2013,9.
[3]李政.网络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11.
[4]余俊峰. 网络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J] . 新余学院学报 ,2014,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1:王远琼(1965-),重庆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体育人文;
通讯作者2:颜胜兰( 1970-) ,四川内江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