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7-06-13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农民技能

报 告

OECD发布《数字化世界需要的技能》

日前,OECD发布《数字化世界需要的技能》政策简报。报告提出,在目前日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确保每个人都具备恰当的数字技能,对于实现包容性的劳动力市场及促进创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需要的具体数字技能有如下类型:一是专业数字行业工作人员需要的技术和专业技能,包括信息通信技术(ICT)方面的专业化技能,以支持数字设施的创新及数字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二是所有公民都需要的ICT通识技能,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熟练運用数字技术;三是补充性的ICT软技能,如领导力、交流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报告认为,数字化加速了全球化的节奏,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体增强竞争力。ICT方面的基础技能正变得日益重要,并在个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高工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与那些仅仅会打字、操作鼠标等基本计算机功能(水平1)的工人相比,平均来说,ICT技能达到水平2或3工人的工资平均高出27%或更多,这一差距在英国、新加坡和美国甚至达到50%,没有计算机使用经验工人的薪水还要低10%。

在这一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技能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数字技能。在这方面,报告提出四个领域的重点政策:首先,确保基础教育与培训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基础ICT技能,以及坚实的读写、计算和问题解决技能;其次,教育与培训体系需要更有效地评估和预测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引导学生作出有利的价值选择;第三,随着技能需求的变化,对于工人的培训也要跟上相关技能要求的变化,这需要为工人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于现有工人的再培训或能力提升培训。

澳大利亚《2030战略计划》提出建立高质量、适切性教育与技能开发体系

3月20日,澳大利亚政府创新与科学部发布《2030战略计划》。计划提出,到2030年,要把澳大利亚建设成为一个在科学、研究和商业化方面卓越的、处于全球创新前沿的国家。针对这一目标,计划提出了澳大利亚2030年国家发展的六大挑战及改革方向,这些挑战涉及企业发展、政府改革、研究体系、国际知识和人力资本交流、社会转型、教育发展等不同方面。其中,关于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为所有澳大利亚公民的整个生活过程实施高质量、适切性的教育与技能开发。计划强调,拥有一系列多样化技能和能力是一个有活力、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最本质的要素。为此,需要发展一个卓越的教育与技能开发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实现。其具体目标包括:到2030年,形成通过终身学习开发工作技能和教育实施的教育体系;把创新技能培养纳入到所有的教育形式中;在全国的教育实施中,都运用最先进的教育技术,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增强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活力。

课 题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结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主持完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在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时代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组织11个省进行地方性课题研究及实证分析,并对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比较研究。研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总体思路、主要对象、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总体思路是:以民为本,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接产业,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产教融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多元协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现代体系。重点对象包括:在职务农农民、有意愿投身现代农业并立志以此为职业的各类“返农者”、大中专学生为主的后备力量。从当前农业劳动力青黄不接以及“后继乏人”的形势看,当前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是正在务农的中青年农民及其子女。培养内容包括:一是政策法律(知识)模块,如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涉农法律等。二是基础知识应用模块,如农业科技基础、经营管理、网络应用、基础写作等。三是高新科技运用模块,如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农业科技运用。四是外向型能力素质模块,如农业海外创业策略和技巧等。五是现代农业职业精神模块,如现代农业概况、农业与文化等。在培养方式上,研究认为,“产业链”与“培养链”的“双链融合”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方式的重要创新。其具体要求是:加强农学结合,实行一体化培养;拓展职业院校功能,开展系统性培养; 基于区域产业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师资集群;促进“双链融合”基础上的农民自主学习共同体构建;促进“双链融合”基础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促进上述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部门联动机制,推进新型农科教协同发展。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经费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加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信息库和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培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条件建设,提升教育培养能力。实施中国新型职业农民蓝海战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国际化。

观 点

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

天津大学孙长远等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职业教育“协商治理”说辨正》认为,职业教育“协商治理”说作为颇有新意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观,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其试图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家长式”的一元治理模式。然而,研究者以“协商治理”的逻辑自然推导出“职业教育善治”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政府的主导作用,这不免又走入了另一种误区。“协商治理”在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重要的是这种治理模式必须置于政府主导之下,并使之形成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的协调共振局面。强调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导责任,并不意味着追求政府规模的扩大,也不意味着要增加额外的政府支出,而是强调政府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扮演好“掌舵者”“服务者”的角色,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置于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政府自身变革的基础上。之所以说职业教育治理应该实施政府主导的“协商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政府的治理能力决定了其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和责任定位;其二,政府是协调治理主体间利益关系的治理核心。

创业是可教的

兰州大学李硕豪等在《中国高教研究》上发表《创业是可教的吗?》认为,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们难免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何为创业”“是否创业”“怎样创业”,而这些疑问是否可以用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创业教育早已应运而生。宏观意义上,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是创业可教的必要条件;微观意义上,常规的教育方式与非常规的教育方式是创业可教的充分条件,二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则满足充分必要条件。有重要条件的支撑,创业自然是可教的。所以,不管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创业都是可教的。但同时也都是在特定意义之上的,之于人性的特点,之于创业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之于创业教育方式的构建问题等。据此,创业可教的意义在于塑造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而不是停留在正规教育方式对创业知识的教授上,并且,也不意味着特定的创业教育一定产生相应的创业行为。创业教育应该是基于经验的促进个体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塑造,进而促进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创业行为的选择。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农民技能
耕牛和农民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农民
拼技能,享丰收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