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的焦虑
2017-06-13付鹏
付鹏
尽管投资方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但中国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理念仍较为陈旧。
在一家外资银行任职中层岗位的闵智十分庆幸在2016年年中完成了住宅的置换,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上海内环房价已经上涨了70%,算上自住房产,总资产跻身千万元行列,因此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中,总算不那么糟心。
“你们会投P2P吗?”在谈及理财时,她问记者。她对专业理财机构的信任十分有限,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以零敲碎打的方式践行理财,没有长期策略。除了固定收益类的银行理财,闵智还尝试过平安财富宝、诺亚财富等平台的理财产品,甚至在点融网、拍拍贷这些拥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网络借贷平台上试水投资。言辞间,她表现出了对理财的迷惘,“尽管拥有接近300万元的可投资资产,但同时也有300多万元的住房按揭贷款需要慢慢偿还。因此,理财还真的是刚需。”
如果要描摹一副中国中产阶层的众生相,闵智绝不是唯一。
“事实上,今年和客户的交流中,无论是高净值客户还是普通的白领都挺焦虑的。”一家财富管理中心的业务副总告诉记者。
十万美元困境
投资者管理财富观念的转变和实施,更大部分来自高净值客户(资产净值在600万~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宜信财富私人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王国福称,中国高净值群体的投资取向正在发生改变,从以往一味看中投资回报率转为更加强调多元化,对分散投资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理财公司在2016年5月联合发布的《新期待,新挑战:中国新富理财白皮书》中,把年均税后收入在12.5万~100万元的投资者归为新富。这类投资者有着多样的投资动机,但投资选择却很有限,现金和房地产等有形资产是主要形式。研究称,房地产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新富阶层投资者的可投资资产比例高达45%,只有8%的中国新富投资者拥有海外资产,只有1/3的新富人群寻求过专业理财顾问服务。
由于新富阶层财富难及千万资产大关,所以很难找到专门的投资顾问,大部分正在经历“十万美元困境”。
“在美国,服务可投资资产在十万美元到幾十万美元的投资者,几乎是财富管理行业的普遍难题。”蓝海财富首席执行官刘震解释称,因为理财规划师的成本太高,美国的财富管理机构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这部分人群有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而且是社会中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如果对应到中国社会来讲就是100万元可投资资产,怎么来为这部分人做好资产配置,这个问题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讲非常具有挑战性。”
解惑之道
仅以较早的数据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即使以最为狭窄的个人投资理财口径来衡量互联网金融消费,其中的网销货币基金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他网销基金、网上炒股规模保守估算远超5万亿元,P2P投资余额超过3000亿元,网销保险累计接近3000亿元,众筹(包括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累计支持规模在50亿~80亿元。行业涉及的消费者估算在3亿人左右,这些规模绝大部分来自传统理财方式的转移。
“尽管投资方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但中国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理念仍较为陈旧。作为投资者,认真研究价值投资,挖掘投资机会的并不多。”盈米财富副总裁孟岩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
虽然近两年无论是大众投资者、新富阶层还是高净值客户,在财富管理领域一些传统的观念正在转变,但仍然远远不够。
首先,不成熟的投资者是管理财富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如果观察你会发现,中国的投资者对单一项目的兴趣大于一只私募基金,对单一私募基金的兴趣又大于投资组合策略下的母基金(FOF,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基金的基金),正如对单一个股的兴趣大于股票型基金。但很显然,后者的风险较前者会大大降低。”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马永谙说。
盈米财富副总裁孟岩曾坦言自己的顾虑,“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和美国投资者对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理念接受度不一样。”他说,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资产配置的理念在美国的投资者中深入人心。而中国在过去几年,因为市场的原因,大家有无风险、高回报这种错误的印象。借助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红利,很多资产类别的回报看似很高,但风险尚未爆发,大家普遍认为好像可以不承受任何风险就拿到很多回报。
金融基本知识的缺乏,一方面导致了部分投资者无视风险,一味要求高回报,比如股市、P2P;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何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管理财富的方式仅限于银行存款、买房等传统投资领域,难以转向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领域。
孟岩认为,智能投顾最大的困难来自获得客户持续信任。“说服资产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客户去做资产配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在这过程当中把资产配置的理念传播给投资者,为未来赢得客户。坦白讲,效果还有待观察。”
目前,全球差异化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已比较明显,例如,以贝莱德为代表的全能型资管机构,以黑石和麦格理为代表、专注于另类投资的精品型资管机构,也有以美林证券、UBS为代表的专注做零售、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型资管机构。
国内的监管环境也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担忧。有人认为,目前国内资产管理监管立法尚未完善,尤其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使得国内资管成为影子银行,受银行出表需求的驱动特征明显,盈利来源主要是息差,而不是以管理资产、代客理财收管理费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