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等待观察也是一种策略
2017-06-13崔丽娟
崔丽娟
早恋体现对性、情感和个人价值的需求
青春期青少年的 “早恋”行为,也是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当然,“早恋”这种叫法并不是最恰当的,如果叫初恋或许更为贴切。因为这种人生早期恋情并不能因为其“过早”而遭到指责,反之,这种恋情很多时候是单纯而且美好的。
从根本上说,早恋是爱情的一种体现,是性需要的一种表现。性及爱情需要的产生是有时间特点的,最初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古代并没有“早恋”的说法,因为那时候十几岁的男女就可以结婚生子,性和爱情的需求自然得到了满足,就不存在“早恋”。中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不允许结婚,但他们却具有生理和情感的需要,于是就形成了所谓“性待业期”。当然,虽然说早恋是性需要的表现,但却不一定表现为真的性行为,双方的亲密感、接触,甚至亲吻等其实也是性需要的表现。
除了情感和性方面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有“被人需要”的需求。而在恋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欣赏、尊重及爱护,这种对价值感的需要也是早恋的一个原因。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早恋
不要强行“拆散”孩子的早恋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时,第一反应是如何让他们分开,这样做并不明智,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家长要理解和接受青春期孩子正处于“性待业期”的事实,不妨回想到自己处于该年龄时的情况,不可一味否定和指责孩子的行为,以免引起孩子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发现孩子早恋后,对待孩子的态度要保持理性、柔和。面对已经早恋的孩子,最佳的方法是采取等待和陪伴的措施,让孩子感觉到你尊重他的选择、不排斥他。虽然父母这时会有些煎熬,但也没有办法,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孩子自己的成长和觉醒,父母的作用只是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少走些弯路而已,所以父母要“看得开些”。
不要因为孩子早恋而“跟踪”孩子 青春期孩子由于个人意识的提高,往往不喜欢被父母管得太紧,有些孩子在公众场合不喜欢和家人在一起,认为这样“丢脸”。发现孩子早恋后,家长不能以“不放心”为由跟踪孩子,否则会招致孩子的反感。其实,适当放手就是一种爱,对待早恋问题也一样。家长应该像孩子学步时那样,既不对孩子放纵放松,也得让孩子自己“学步”,其中的度要掌握好。
限制孩子與早恋对象单独相处 在公众场合或集体场合,孩子与早恋对象相处时,家长应持包容的态度。但是,家长有权限制孩子与早恋对象单独相处的机会。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在有其他人在的场合,是允许他们在一起玩,而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情况是不允许的。只要家长态度柔和,多数孩子可以配合遵守。
打破孩子对恋情的幻想
一位女孩暗恋同校的一位男生。有一次这位男生做一个表演,家长主动带着女孩去看了男生的表演。结果,女孩回家后表示,她看到的男生和她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她不再有那种感觉了。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对恋情和恋爱对象有很多幻想,这种“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陷入”某一段恋情。虽然家长不一定像案例中的家长那么去做,但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恋情。家长一定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孩子早恋这件事,保持彼此的沟通,只有这样才可能去改变和影响孩子。
给孩子上好性教育课
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的性知识,要理解性是一种本能的冲动,知道使用安全套等知识。不管孩子是否已早恋,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使用安全套的知识,让孩子知道安全套的屏障作用,让孩子懂得安全套不仅能防止怀孕,而且可以预防性病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