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企资金管理控制对策的分析
2017-06-12钱永刚
钱永刚
摘要:资金是企业得以稳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对我国央企发展经验的分析可知,其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升资金管理质量,促进央企的良性发展,需要在充分了解问题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并应用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对策。本文从我国当前央企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央企资金管理控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央企;资金管理控制;对策
對于央企而言,可以将资金管理质量看成是企业经营能力、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评判标准。当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如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时,央企的正常运营会受到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央企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更新管理观念的同时,应用合理的管控对策,提升资金运行的畅通水平。
一、当前我国央企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央企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风险应对问题
央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决策引发的。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因素,央企借助外部力量筹集资金的投资行为会为其带来汇率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应用处理措施,汇率的变更不仅无法使得央企从投资项目中获得利润,反而可能会面临负债危机[1]。
(二)资金管理质量问题
从本质角度来讲,央企的资金管理质量较低。在实际的资金管理控制工作中,随意性投资行为、约束机制的缺失等都会提升央企资金的风险性,进而引发资金管理出现各类问题。以央企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为例,在不合理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子公司资金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当某部门产生资金需求时,央企可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对于央企而言,遏制资金浪费现象、优化资金管理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三)投资问题
结合我国央企的实际运行情况可知,其投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资金来源
央企本身拥有的资金相对有限。为了开展投资业务,央企会通过短期债券、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投资资金。这种筹集模式使得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参数发生了显著增加。开展投资项目之后,当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量超出预期水平时,由于投资资金总量有限,因此央企很可能会面临投资项目停滞危机。对于央企而言,处于该状态的投资项目不仅难以帮助其获得经济利润,甚至可能会为央企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投资决策合理性
通常情况下,央企管理层人员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会结合投资项目相关信息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当判断结果表明该项目可行性水平较高时,很容易作出投资该项目的决策。事实上,投资项目中完善管理制度及政策的缺失对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产生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某些央企可能将自身不了解的项目作为合作对象。例如央企本身属于通信行业,但其投资项目煤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影响央企管理效能的发挥。相对于投资熟悉领域项目而言,这种不合理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引发项目实施失败的问题。就央企的资金管理工作而言,这种较为随意的投资决策增加了投资决策面临的风险[2]。
3.投资保障力度问题
就央企而言,其对投资项目的要求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保障自身资金的安全;另一种则是从投资项目中获得收益。结合我国央企投资项目的特点来看,金融投资项目的占比相对较高。但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从金融投资项目中获得收益的央企数量不足50%,这种现象是由央企的高额利润套利投机行为引发的。以中信泰富这一央企为例,在按照锁定购买澳元成本原则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该央企最终作出忽视该决策,购买非套期保值积累期权工具的决策。这一投资决策为该央企带来的亏损接近一百五十亿港元。
二、央企资金管理控制对策
为了保障自身的良性发展,央企需要利用以下几种管理控制对策,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控制质量:
(一)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央企资金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部分。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应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1.投资预算管理优化方式
当央企作出投资决策之后,财务部员工应该及时结合具体的投资项目内容、投资规划完成该项目投资预算的编制。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保证投资预算编制内容的合理性。随着投资项目的不断展开,央企财务人员需要结合投资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预算控制工作,避免出现项目资金超预算现象[3]。
2.协调性预算管理方式
央企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当某两个或多个部门的沟通过程出现问题时,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央企应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编制年度、月度预算的同时,通过考察与监管工作保证执行结果与预算基本相同。当监管环节发现某部门的资金出现异常问题时,应及时调查了解引发该现象的原因,利用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加以控制和解决。
(二)资金管理制度优化对策
就央企的资金管理制度而言,优化对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资产负债率方面
央企资产负债率的增加主要是由购买短期债券、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投资项目)引发的。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央企可以通过统一管理资金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水平,间接保障资金运行的畅通。
2.货币结算回笼时间差方面
结合央企的运营经验可知,由于央企包含的子公司数量较多,在处理货币结算问题时,很容易引发结算回笼时间差,进而影响央企的整体资金管理效率。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央企应该加强子公司之间资金管理(货币结算)的统一性。
(三)风险管控制度完善与应用
就央企的投资行为而言,应该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的方式,防止投资项目为央企带来经济损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应该将以下几种制度条例增设在央企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中:
1.信息化管理条例
央企应该通过构建可扩展性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提升资金管理的实时性。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将密码技术、加密传输技术等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当资金的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弹窗提示的方式,向央企员工发出警告,以此实现保障资金安全目的[4]。
2.风险预防及应对方案编制条例
对于央企而言,资金应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央企应该结合自身历史经营记录编制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及应对方案。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利用该方案将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识别出来,进而利用合理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5]。
(四)设置监管主体对策
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央企滥发福利的不合理资金使用现象更加明显。以我国2011年的央企员工福利情况调查结果为例:在共计17家被调查对象央企中,存在以补贴福利、过节费等形式产生的不合理使用资金行为的央企共计7家。从这个角度来讲,央企资金管理控制的优化可以通过设置监管主体的方式完成。目前央企的资金使用监管工作是由国资委完成的。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干扰了资金监管结果。为了保证央企资金监管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可以将这项工作的监管主体设定为媒体、政协及审计部门等外部机构。除了开展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之外,央企本身还应该通过向外界公示资金使用情况的方式,提升自身资金使用与管控工作的透明度。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央企运行现状的分析可知:央企中普遍存在着风险应对不合理、投资决策较为随意、投资约束不足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央企的资金管理失控概率较高,资产负债率逐渐增加。对此,央企应该通过设置监管主体、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以及优化资金管理制度等对策,保障自身资金的顺畅流通,在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的基础上,促进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进而从中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梁栋桢.央企特殊资金、“小金库”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规范措施[J].财政监督,2012,08:3-4.
[2]薛媛.财务共享理论在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分析[J].财政监督,2012,08:9-10.
[3]许健.实施对接央企名企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12:36-38.
[4]张晓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5]程平,梁曉仪.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中央纪委巡视的央企为例[J].会计之友,2016,08:130-135.
(作者单位: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