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017-06-12陈剑
陈剑
【摘要】目的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与冠心病(CAD)危险因素间的相关进行分析。方法 取我院2015年6月收治的3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纳入对象分为乙型肝炎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组间比较CHB冠心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血脂水平、尿酸、空腹血糖、血压。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HB冠心病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前者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冠心病组。结论 C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HB可能参与其中并发挥相应作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1..01
在我国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累计人员近七亿,处于慢性感染状态的达0.93亿,两千万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感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感染性危险因子包括:幽门螺旋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炎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收治的3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设置CHB冠心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旨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行冠脉CT检查确诊,入组的328例患者中包括男178例,女150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6.7±9.6)岁。本次病例纳选参照标准为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準;第一次HBV DNA检测阳性结果,间隔半年再次检测仍呈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安静状态下卧位收缩压与舒张压测量,以卧位测量上臂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依据。取入组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下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血压、空腹血糖等各项指标值并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单纯冠心病组与CHB冠心病组总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存在一定差异(P<0.05),数据见表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与危险因素[1]。动脉粥样硬化属慢性炎症,该炎症诱生的相关因素包括:自身免疫缺陷、感染、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壁长期在上述致炎因素与炎性介质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2]。而导致慢性炎症发生的原因中还包括微生物感染,病毒感染是否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尚且存在一定争议。Tong在相关研究报道中将HBV列为AS候选病原体之一,HBV参与AS发生发展过程致肝脏持续受损,使宿主受持续性影响。Targher G提出A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只是病毒感染等继发炎症参与其中,未明确指出伴肝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HBV是否为炎症状态诱发的影响因素。
HBV参与AS发生发展过程有以下几种理论机制:(1)局部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质降解酶的产生在感染状态下释放量增加;对病原微生物与产物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无论是自身免疫还是模拟交叉免疫,血管壁炎症均有可能被诱发[3]。(2)内皮功能在感染发生时紊乱状态,此时内皮依赖血管扩张作用下降,相应地抗凝活性也随之降低。(3)平滑肌细胞与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在感染发生时呈上升状态,胆固醇转移酶活性降低,在此状况下脂质发生沉积。(4)P53基因受抑,凋亡减少,相反受体因子与生长表达增加,此种情况对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值十分有利[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程度越轻肝硬化进展越慢,究其原因可能与肝硬化使凝血状态降低或传统CHB危险因素使的影响程度减轻。由本次研究得知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CHB可能参与其中并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尚且有不足之处,对于HBV感染是否可能诱发CAD尚且需要更多研究报道论证。
参考文献
[1] 马玉龙,李晓梅,杨毅宁,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0):54.
[2] 陆 咏,温沁竹,张 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9):345.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