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肠套叠患儿临床研究
2017-06-12余勇王振龙唐洪君刘宁江
余勇++王振龙+唐洪君+刘宁江
【摘要】目的 了解湛江市2014~2016年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特点及临床治疗,为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和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入院的所有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年来共收治533例,其中男368例,女165例。所有病例采取空气灌肠复位533次,手术26次,复位成功率95.12%。其中533例复发131次,复发率24.58%,男97例,女34例。再次空气灌肠复位131次,手术4次,复位成功率96.95%。结论 我市1~3岁儿童是防治肠套叠的重点人群,3~7月份为高发月份,9~10月份也较高发。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我市肠套叠感染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空气灌肠是治疗儿童肠套叠及复发性肠套叠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复套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1.0.02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是某段肠管进入临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1]。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原发性肠套叠与饮食改变、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道痉挛和免疫反应等有关。这些因素常引起患儿回盲部解剖位置、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如淋巴结肿大、肠壁增厚、炎症、痉挛、水肿),导致肠功能紊乱,持续性痉挛的肠管环肌失去节律性致蠕动异常而诱发肠套叠[2]。本文综合分析了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201 5年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特点及临床治疗,报道如下,以期对今后我市儿童肠套叠的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调查来自我院2014~2016年的住院患儿,数据由病案室提供。我院收治的患儿从地域上包括湛江市所辖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遂溪县、廉江市、吴川县、徐闻县及雷州市。按照ICD-10:K56.1肠套叠诊断标准,病史为阵发性哭闹或伴有呕吐、果酱样大便,体征为腹部包块,辅助检查为B型超声提示“同心圆”阴影,诊断皆由主治或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做出。
2 结 果
2.1 肠套叠发病趋势
从月份发病人数湛江地区肠套叠发病人数3~7月为发病高峰,9月~10月份发病人数也相对较高。可能与湛江地区亚热带天气存在一定的联系。
2.3 肠套叠与病毒的联系
两年来回顾性分析790名症状明显的患儿,确诊533名肠套叠患儿中,感染病毒的患儿为349例,未感染的为184例,阳性率65.48%。应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x2=5.961 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感染病毒的患儿中,肠病毒58例、柯萨奇病毒111例、肺炎支原体101例、轮状病毒26例及其他病毒53例分别各占16.61%,31.81%,28.94%,7.45%,15.19%。说明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联系,湛江地区肠套叠患儿的病毒感染种类以柯萨奇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为多见。
2.4 533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成功复位者507例,复位失败行手术治疗26例(无死亡病例),成功率95.12%。复发131例,约占24.58%。再次灌肠复位成功127例,手术4例,成功率9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套,空气灌肠复位都是首选。
3 讨 论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3个月~5岁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好发于冬春季节,且多见于男性患儿,且男女比例为2:1[2]。临床上48%~68%急性肠套叠患儿为≤1岁的婴儿,其中3个月至2岁患儿占74%~90%[3]。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套叠发生率迅速下降。本文纳入的患儿在湛江地区具有代表性,1~3岁的患儿百分比最高,占70.54%,1岁以下患儿占11.82%。1~3岁是发病高峰期,3~7月为发病高峰,9月~10月份发病人数也相对较高。以后随年龄增加,发病人数逐渐减少。该研究与相关文献报道的该病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因此该年龄段的婴幼儿出现疑似症状时,应高度怀疑为肠套叠的
可能。
肠套叠病因不确定。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为了明确肠套叠的发生、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理想的预防肠套叠发生的有效方法。目前认为与肠套叠相关的因素包括病毒感染;饮食改变和食物刺激;局部解剖因素;植物神经因素;痉挛因素;同肠末端集合淋巴下降增殖肥厚;免疫因素等。国内外学者对于病毒感染与肠套叠的关系比较肯定,如Bode CO[4]、HSu HY[5]等人研究中均得出肠道腺病毒感染与婴幼儿肠套叠密切相关的结论。Li ST[5]、Wu QB[6]等人的文献报导指出腺病毒及轮状病毒与肠套叠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研究得出湛江地区患儿肠套叠的发生与柯萨奇、肺炎支原体、肠道病毒有密切关系。且好发于3~7月份及9~10月份,这与Jiang J[8]等研究存在差异。可以看出,病毒感染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中扮演重要角色。地缘环境的不同、天气的差异可能是肠套叠感染病毒种类不同的因素,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手段基本有两种,即灌肠整复及手术治疗。其中灌肠整复有空气灌肠、氣钡灌肠、水灌肠等几种。我院灌肠整复主要手段为空气灌肠及手术治疗。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张荣鹏[9]等研究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0.39%,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刘娜[10]等研究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97.06%,我院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成功率95.12%。复发率为24.58%。再次灌肠整复成功率为96.95%。比较复发的治疗手段,手术组与空气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空气灌肠整复仍然是治疗肠套叠的首先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BinesJE,Ivanoff B.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incidence,clinical presentation,and management:a globe perspect-tive[M].Geneva:WHO,2002:1-98.
[2] 何纯刚,邓洪强,吴东波,等.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252例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4):359-360.
[3] KaiserAD,ApplegateKE,LaddAP.Current suc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J].Surgery,2007,142(2):469-477.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