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7-06-12刘雪娟
刘雪娟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选择70例,均予对症治疗,同时配合护士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7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BP、DBP、TC、TG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护理干预;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1..02
高血压病是一种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生活习惯、情绪波动等,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1]。高脂血症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为特征,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随着我国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常常并发,易造成不良后果,故而需要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对于血压、血脂水平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吉林油田总医院英台分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70例,其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年龄(56.2±3.8)岁,高血压病病史1年~18年,平均(9.3±2.6)年,高脂血症病史6个月~9年,平均(5.2±1.7)年,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且排除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治疗,可选择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以降血压,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藥物以降血脂,同时根据其合并疾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的病程较长,血压易于波动,常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加之担心会引起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等,故而易引起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悲观、急躁等,不利于血压、血脂水平的控制,故而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为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请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其树立信心;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情志疏导,逐步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态的乐观。
2.2 饮食护理
无论是高血压病,抑或是高脂血症,均需要合理饮食。首先是指导患者低盐饮食,少食咸菜、腌制品、酱类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低钠饮食的降压效果[3];其次,指导患者注意低脂饮食,减少含脂肪高食物的摄入,如蛋黄类、鱿鱼、肉汤、动物内脏等,忌食油炸、油腻食品[4];再次,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多摄入一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粗粮,多摄入一些鱼肉、木耳、圆葱、萝卜等,有利于促进血脂的下降;最后,告知患者注意忌烟忌酒,少饮浓茶、咖啡、饮料等,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饱餐、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食、睡前不进食等,每日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血压突然升高。
2.3 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对于血压、血脂水平的下降,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登山、骑车、太极拳等,每日坚持锻炼,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注意不可饭后即开始运动,或饥饿状态下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4 病情观察及用药指导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并及时告知医生,诊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服用每种药物,做到按时、按量服用,不自行停药、减量或加量等,造成病情不稳定的后果。
3 结 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
3.2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BP、DBP、TC、TG等指标比较。
4 小 结
综上可见,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在临床中常并发,需要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护理措施干预,这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治权,于春艳,刘平辉.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3):372-373.
[2] 郭新娥.高脂血症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2A): 398-400.
[3] 魏瑞荣.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护理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7(11):63.
[4] 田 璐.饮食护理对高脂血症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37-238.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