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内督导活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017-06-12张金桃
张金桃
【摘 要】校内督导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导向、激励、发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以主题为“家校沟通方式之微信群”的德育督导活动为例谈了校内德育督导主题活动的实践模式,以期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为学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关键词】校内督导;主题;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24-02
教育督导评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机制,也是管理学校的重要手段。发挥校内督导的积极作用,则是学校强化育人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学校建立了“扁平化——矩阵式”的管理机制,重视校内督导评估机制的建设,组建了德育督导组。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领导,从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工会、妇委会、家委会这些组织中选聘出经验丰富、办事公道、认真负责、群众威信高的成员为兼职督导员。德育督导组负责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作全面诊断和督导,实行每月一个德育督导主题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育人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下面以主题为“家校沟通方式之微信群”的德育督导活动为例谈谈学校的实践模式。
一、了解情况,收集数据
制定督导方案,周密安排,明确分工。督导员加入班级家长微信群,设计教师与家长的调查问卷,拟定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会提纲;观察、记录微信群动态情况,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
二、信息汇总,综合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我校(此处指“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黄场小学”,下文同)教师和家长都非常认可班级家长微信群这个平台。问卷中,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它是家校沟通最灵活便捷有效的方式。100%的班主任和99.2%的家长都加入了微信群,群主81.25%是班主任,12.5%为科任老师,6.25%为班级家委会成员。总之,家长微信群的建立都是一件大好事。
督导组根据调研统计,发现了学校利用微信群进行家校沟通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家长抱怨
家长抱怨主要有以下4种诉求:①教师没有及时回复信息;②老师在微信群公开孩子的不好表现而感到很没面子;③孩子偷偷玩手机乱发信息而尴尬;④怕错过群中重要的信息不停刷屏而感到有压力。
2. 教师的苦恼
教师的苦恼主要有:①孩子进入微信,家长群变得好像学生问作业群;②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不停地问问题,老师不胜其烦;③偏激的家长不明就里在群中质问老师和学校;④无聊的家长在群中发红包、新闻笑话、奇闻怪谈等信息;⑤一些家长不看时间发信息、问问题,影响教师和其他家长的工作休息。
经过综合分析、研讨交流,可以总结出问题的成因:
1. 微信依赖症引起的焦虑
有的人已经被微信“绑架”了,他们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用在了微信上,他们的生活就是:微信见。过度频繁的联系让人产生习惯性的心理饥饿感,很多人对微信态度复杂:既严重依赖,又不堪其扰;既有错过的焦虑感,又有病态的强迫症。
2. 沟通障碍导致的不信任
教师和家长要在微信群进行一次沟通,大致要经历“话题发起→信息输出→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几个环节。成功的沟通会使双方达成有效协议并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全国知名班主任王怀玉老师认为,在工作中,家长与教师之间造成的误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
3. 无规则产生的矛盾与混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顾名思义,是规范一个地区或人们的要求或准则。是根据一些地区或一些人的共同要求而制定的准则,它有一定的约束人群。如果没有了规矩,就失去了秩序。而我们的家长微信群,从学校到班级都没有制定出相关的规则,造成了群内的成员都按个人意愿行事,如随意拉孩子进群、不分时间发信息等,但是却甚少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影响或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三、提出督导建议和措施
1. 营造和谐的群聊文化
家校沟通是否能取得成效,与其中的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辞向家长传达信息,让家长容易理解传达的意图。要注意微信群是个公开的场合,要顾及个人的形象和自尊。
教师对待家校沟通的态度要积极、要真诚。自己内心有了期盼合作的需求,才会用积极的心态来做好事情;自己用诚挚的心去对待家长,就一定会赢得家长的信任。教师要尊重家长,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心平气和地和家长沟通,共同探寻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建立家长微信群沟通规则
首先,学校在家长微信群这一块上要有硬性的规范制度。因为,没有规则,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约束,使得协作流于形式。班级家长微信群规则应该由家长和教师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然后共同执行。
沟通规则可以规定进群的人、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时间等等。这样,大家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各自明确在教育過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3. 给家长更好的引导
在实际的操作上,当家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教师作为班级的引导者,要努力做到不被自己的情绪所绑架,真诚地表达,通过用平稳的情绪态度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当教师更真诚地表达自我,并引导家长共同将目光聚焦到探索孩子成长的话题上时,家长就会更容易感受到教师的那份真诚,并积极投入到家校共育的主题活动中来。
4. 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传递正能量的言论,维护家长微信群的和谐稳定,还可以通过传递育儿经验,丰富教育常识,指导家长的素养进一步提升,让家庭教育跟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制度,执行措施
经过督导研讨,出台了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利用微信群工具,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让老师与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 班级微信群只用于家校沟通,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方可入群,禁止无关人员加入。
2. 群成员一律实名制,教师命名规则:学科+教师姓名;学生家长命名规则:学生姓名+爸爸/妈妈或直接出现学生姓名。
3. 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管理员与科任老师共同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和执行微信群管理规定,不定时检查群成员,不应加入人员应予以清退。
4. 教师要随时关注班级微信群舆情,重要信息要及时跟进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5. 群内不得发布学生的负面信息,不得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或可以对比学生成绩优劣的信息。
6. 群内传播的应该是教育权威信息和正信正能量的信息。可以发布有关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教师、学生优秀表现的文字和图片,可以发布家庭作业、育儿经验、教育常识等。
7. 对发布非本群应发内容的,如是教师成员班主任有权制止,如是家长成员的,班主任或教师要及时向其指出并指导其发布相应的内容。
8. 一般不要就某一个学生的事情在群内长篇大论。探讨对个别孩子具体的教育问题请私聊。除非这个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既没有伤害到孩子,又对家长产生普遍的引导。
9. 教师发布有关学校或班级信息不能视为家长当然知道,要注明需不需要回复,重要通知一定要通过书面通知或电话通知传达到家长。
10. 不得在群内与家长发生争执,当家長在群内出现负面情绪时,应当引导家长私聊或以电话、到访等方式解决。
学校的德育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班级也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群规并认真执行了起来,如四(2)班公告的群规如下:
微信搭建桥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欢迎加入四(2)班家长微信群!为更好发挥班级群的正能量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特制定以下群规,请群成员共同遵守:
1. 群名称:快乐学习四(2)班
2. 群目的:发布班级通知,分享班级活动情况,交流孩子教育经验。
3. 群宗旨:尊重、爱心、 平等、互助。
4. 群昵称:学生姓名或+学生姓名爸爸/妈妈。
5. 交流内容:不发与学生教育管理无关的信息,不发微信红包、集赞、拉票、募捐等活动链接,不得发危害国家、法律禁止的信息,及没无法考证真伪的负面事件链接。
6. 传播正能量:群成员群内交流请使用礼貌用语,不盲目攀比,不炫富,吐槽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内容,不发影响班级团结氛围的内容,严禁在群内争吵!如果班级管理、学校教育或其他相关事务有意见,请先与有关人员私聊,尽量不要在班级群内公开讨 论。当确有必要在群内讨论时,可向群主申请。
7. 交流时间:除非重大紧急事务,每天早晨8点前,晚上10点后尽量不在群中发布信息,以免影响大家休息。
8. 隐私保护:禁止对外泄露群成员的个人资料信息和照片。
实践证明,小学校内督导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导向、激励、发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还须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校内督导的积极作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为学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怀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吴志明.班级微信群的引导和管理[J].江西教育,2015(12):24-25.
[3] 郭江华.给班级微信群立规矩[J].班主任,2016(8):38-39.
[4] 廖乃灯.自评 督评 整改 复评——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模式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22):26-27.
(编辑: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