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下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2017-06-12王林红刘丹丹巴照贵
王林红,刘丹丹,巴照贵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影像科,山东 莱芜 271126)
幕下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王林红,刘丹丹,巴照贵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影像科,山东 莱芜 271126)
目的:分析幕下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MRI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幕下室管膜瘤和18例髓母细胞瘤,对肿瘤的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DWI及T2FLAIR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幕下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内部信号特点、瘤周水肿、生长方式、强化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实性成分的T2FLAIR和DWI信号特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鉴别幕下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较困难,结合DWI和T2FLAIR可明显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磁共振成像
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是幕下常见肿瘤,好发于儿童。两者临床表现及常规MRI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1]。术前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定非常重要。本文收集了我院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1例幕下室管膜瘤和18例髓母细胞瘤,对肿瘤的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DWI及T2FLAIR信号特点进行分析,提高MRI对幕下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水平断,以期明确术前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幕下室管膜瘤和18例髓母细胞瘤中,男21例,女8例;年龄2~44岁,平均13.5岁。临床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部分患者有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及癫痫等。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Signa 1.5 T超导MRI仪及头颅表面线圈,行自旋回波T1WI(TR 500 ms、TE 15 ms)和快速自旋回波T2WI(TR 4 000 ms、TE 120 ms)序列扫描,常规采用矢状位和横轴位扫描,必要时加扫冠状位,患者均加扫DWI(b值为0和1 000 s/mm2)及T2FLAIR(TR 6 000 ms、TE 120 ms、TI 2 200 ms)序列。所有患者均按0.1 mmol/kg体质量静脉注射Gd-DTPA,注射流率2.0 mL/s,后行冠状位、横轴位和矢状面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阅片,观察肿瘤内部信号特点、瘤周水肿、生长方式、强化特点、实性成分的T2FLAIR和DWI信号特点,意见不一致时由2人协商达成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2名医师对肿瘤MRI征象观察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K≥0.8为一致性很好;0.4≤K<0.8为中度一致性;K<0.4为一致性较差)。2种肿瘤各MRI征象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名医师对肿瘤MRI征象观察的一致性良好(K=0.82)。MRI征象表现:①肿瘤信号特点,11例室管膜瘤中囊性成分为主3例,实性成分为主3例(图1a,1b),实质型5例;18例髓母细胞瘤中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性成分为主7例,实质型 10例(图 2a,2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②肿瘤生长方式,11例室管膜瘤中沿孔生长5例(图1a,1b);18例髓母细胞瘤中沿孔生长6例(图2a,2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③瘤周水肿,11例室管膜瘤中3例瘤周轻度水肿;18例髓母细胞瘤中11例瘤周轻度水肿,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④强化特点,11例室管膜瘤中轻中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5例(图 1c);18例髓母细胞瘤中轻中度强化 5例,明显强化10例(图2c),显著强化3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⑤T2FLAIR信号特点,11例室管膜瘤均呈高信号(图 1d);18例髓母细胞瘤仅4例呈高信号,14例呈等信号(图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DWI信号特点,11例室管膜瘤中9例呈等信号(图1e),1例呈低信号,仅1例呈高信号;18例髓母细胞瘤均呈高信号(图2e),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是幕下常见肿瘤,好发于儿童,发病年龄相近,均好发于第四脑室区,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非常困难[2]。MRI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但常规MRI征象存在大范围重叠,易导致误诊。本研究发现,幕下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内部信号特点、瘤周水肿、生长方式、强化特点均无明显差异,仅依据常规MRI特征诊断可能会导致误诊。11例室管膜瘤中6例呈囊实混合型,18髓母细胞瘤中8例呈囊实混合型,两者均有合并囊变坏死可能,肿瘤实性成分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轻中度至显著强化,强化方式多样,出现“异病同影”,仅从信号特点很难将两者鉴别。较多文献[3]报道沿侧孔或正中孔生长,呈“溶蜡状”是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但本组仍有6例髓母细胞瘤沿侧孔或正中孔生长,与侯欣怡等[4]报道基本一致,可见通过生长方式鉴别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不可靠。
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肿瘤细胞数量、大小及空间排列结构不同,细胞内水分子弥散受限程度不同,从而决定了DWI信号的高低。多数文献[5-7]报道,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镜下瘤细胞排列紧密,由大量密集的小圆细胞或椭圆细胞构成,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而染色较深,细胞浆少,核浆比增大;肿瘤组织细胞密度高,瘤细胞围绕细胞突起排列,中心无空腔结构。细胞外间隙小,髓母细胞瘤内部限制水分子自由运动的因素较多,瘤细胞内水分子运动受限,使其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髓母细胞瘤周边DWI高信号也是因肿瘤组织浸润造成的。室管膜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细胞质成分多,常出现室管膜裂隙或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瘤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内水分子弥散受限较髓母细胞瘤低,DWI表现为等低信号。本研究中髓母细胞瘤DWI均呈高信号(18/18),而室管膜瘤多呈等或低信号(10/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可见,肿瘤实性成分DWI的信号特点可作为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重要依据。
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排列密集,肿瘤血管丰富,但核浆比大,细胞间质水分含量减少,所以T2FLAIR实性成分呈等信号,与周围脑实质出现“模糊效应”。室管膜瘤肿瘤细胞排列疏松,不易出现核分裂征象,细胞内间质水分较多,实性成分T2FLAIR多呈高信号[8-10]。本研究中髓母细胞瘤实性成分T2FLAIR多呈等信号(14/18),与周围脑实质出现“模糊效应”;室管膜瘤均呈高信号(11/11),与周围脑实质分界清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可见,T2FLAIR序列中实性成分的信号差异可作为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主要鉴别点。
本研究3例误诊为髓母细胞瘤的室管膜瘤,T2FLAIR均呈高信号,DWI均呈等信号;5例误诊为室管膜瘤的髓母细胞瘤,4例T2FLAIR呈等信号、DWI均呈高信号。
总之,常规MRI鉴别幕下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较困难,结合DWI和T2FLAIR序列可明显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建议将其作为常规检查序列在临床推广应用。
图1 女,18岁,小脑蚓部室管膜瘤 图1a T1WI示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型病变,实性成分呈低信号 图1b T2WI呈高信号 图1c 周边可见囊变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图1d T2FLAIR呈高信号,明显高于周围脑实质信号 图1e DWI呈等信号 图2 男,3岁,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图2a T1WI示小脑蚓部实质性病变,沿侧孔向右侧桥脑脚区生长,实性成分呈低信号 图2b T2WI呈高信号 图2c 病变呈明显强化图2d T2FLAIR呈等信号,与周围脑实质分界不清,出现模糊效应 图2e DWI呈明显高信号
[1]邓小林,文明,吴晓凤,等.ADC比值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1):1620-1624.
[2]Poretti A,Meoded A,Huisman TA.Neuroimaging of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including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MagnReson Imaging,2012,35:32-47.
[3]Anne G.Osborn diagnostic imaging brain[M].Salt Lake City:Amlrsys Inc,2004:653-655.
[4]侯欣怡,马丁,高培毅.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5,30(6):670-672.
[5]杨新官,刘光俊,周智鹏,等.DWI对鉴别儿童第四脑室区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2):1761-1764.
[6]Verma S,Tavare CJ,Gilles FH.Hist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in pediatric medulloblastoma[J].Pediatr Dev Pathol,2008,11:337.
[7]季学满,张宗军,卢光明,等.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9(9):1359-1363.
[8]王珺燕,梁奕.小儿幕下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4):442-443.
[9]李颜良,张勇,程敬亮,等.平均最小ADC值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2016,51(2):244-247.
[10]刘建雄,曹代荣,刑振,等.ADC值在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3):5-7.
2016-08-22)
10.3969/j.issn.1672-0512.2017.03.022
巴照贵,E-mail:bzgc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