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17-06-11欧海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欧海波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发展,当前,培养实用性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新时期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当结合社会的需求出发,了解当今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人才,从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的新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在教学改革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希望能够推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引言

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组要向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机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行业也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新时期企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仅仅掌握机电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因此,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传统机电一体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一个多层次、宽范围、联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在实训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成本过于廉价、手段过于简单,只是单纯的通过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模拟,使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这大大影响了实训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1]。

2.课程知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机械、电子技术同样瞬息万变,时刻发生着变化,机电一体化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没有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得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专业课程的编写应与紧跟现实生产生活,不能落后于现实,这会让学生掌握过时的知识,难以培养出新时期企业需要的人才。

3.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

教师作为机电一体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知识体系不健全,教学设备陈旧落后,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传统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其基本素质也与相关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基础知识欠缺,动手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创新能力,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就业[2]。除此之外,教师过于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也同样不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改革。

4.传统机电一体化课程体制存有弊端

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过于教条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没有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把学生看做被教育的对象,要求学生只能服从管理,强调统一性。这种教学理念短期来看可以使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程序化,但长此以往,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去其他学校学习,聘请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等等。教师应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来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经验,增强对教学课堂的设计与掌握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教学团队职业素养不断培养和积累,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稳定就业[3]。

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杜绝单一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测评。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的实习工作之前,一定要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知识。除了考察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把握,还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所学到的理论真正转化为能力。教师要规范设计题目,统一要求,要以市场上常见的机电产品为标准,将其反映到課程设置的内容上来。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将学生自拟题目与规定题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整合优化课程

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并整合课程内容,将“机”“电”分模块教学,提高学生的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机械制图中们可以增加SolidWorks等计算机制图内容适当融入测量与公差,使学生能够将绘图、测绘、公差、计算机制图更好的融为一体。机电产品一体化设计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等内容,完整的展现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过程,提高教学效率[4]。

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传统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因此,要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创新教学美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师资能力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培育机制,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庆.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11):294-295.

[2]李智.机电一体化技术构建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制作,2015,(9):208-208.

[3]陈力.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调研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21):125-127,128.

[4]杨丙辉,闫树军,郭文松等.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93-95.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