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6-11罗应棉刘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高职院校

罗应棉 刘浩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探索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构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挑战,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高校作为输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地,更应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被各高校重视并作为重点建设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走进了课堂,目前正处在从零星逐步趋向系统化的进程中,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其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多是参考其他传统课程的设计,或是干脆都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没有依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特色来构建一套评价体系。其现状主要如下:

1.评价主体不完整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形成了以学生为主要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同时,学校行政部门通过组织专家团队,以听随堂课、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等形式对教学进行评价。显然,评价主体主要为学校方,存在单一性,缺乏社会、其他同行等主体的参与,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有一定的创业经历,其看法最有说服力,在评价主体不完整的情况下产生的课程评价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颇。

2.评价内容不全面

受传统课程评价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明显表现出结构设计不合理、内容涵盖不全面的现象。课程的评价内容重在理论讲授评价,轻视实践模拟评价;重在知识传授评价,轻视能力提升评价;重在概念记忆评价,轻视创新培养评价;重视教学设计评价,却忽视了实际效果评价。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设计中较为常见,而这显然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适合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往往是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或者是沿用其他高职类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指标不全面、权重不合理的问题。

二、高職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多学科性、实践性强、显效长期性、效果难以衡量以及开展形式多样性等特点,为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带来了难题。在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诸多因素,我们从课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和实证手段,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

1.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确定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主体需避免单一主观化,应遵循全面性和客观性原则,除了教师和学生主体,还应将管理者和社会主体纳入评价主体范畴。

(1)学生。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具发言权。

(2)教师。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对课程教学的设计、学习效果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最为了解,因此他们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主体之一。

(3)管理者。管理者主要对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教学软环境、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4)教学督导。教学督导是教学的检查者、监督者和指导者,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开展、教学设计等环节进行评价和指导,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5)社会。社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课程有着一定的导向和检验作用。大学生创业素质好坏的表现,都直接受到社会的监督与评价,包括其他创业者、投资者以及专家等社会人士都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

2.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及指标建构

在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终将双创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分为四部分:课程背景环境、理论课程体系、课外实践体系和后期效果评价,其中每个评价内容都包含不同的分级评价指标。

① 课程背景环境

课程开设背景主要是涉及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是否规范,是否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它是课保障程实施的先行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分级评价指标:(1)机构制度保障。包括是否成立创新创业课程教研中心;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学生开放比例。(2)教学投入。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经费投入情况。(3)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活动等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外活动等方面。(4)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评价指标应包含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数目、课程开设学时、课程开设性质(必修或选修)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设置等指标。

② 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内容主要是针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培养质量的评价,其分级指标应包括(1)师资队伍。它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有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等创业资质的教师比例,有创业实践经验或企业从业经历的教师比例,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比例,校外专家导师团情况等方面。(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评价部分,包括教学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团体游戏、案例讨论、创业模拟等手段,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低,具有符合高职本身特点的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3)教材资源。学校是否有自编教材,教材广泛性和认可度等。

③ 课外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方面就在于对实践课程的考核,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1)校内实践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对学生给予咨询指导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第二课堂活动;将双创教育纳入社会实踐和实习课程体系;建有创业沙盘模拟推演实践课程;将双创教育纳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范畴;参加双创大赛人数比例。(2)校外实践平台。校外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数量;与相关企业、政府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合作企业为学生设立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走访参观校友创业企业等。

④ 课程后期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见效时间长,效果难以衡量的特点,因此对于双创教育的后期效果的评价,我们尽可能采用可量化的指标。(1)自主创业率。包括毕业生毕业当年创业率和毕业三年后创业率。(2)专利发明。学生申请专利发明数量。(3)双创大赛获奖。学生参加学校、社会或企业主办的一系列双创大赛所获奖项级别、数量;(4)成功应用。学校双创科研成果、创业项目被企业采用情况;(5)媒体评价。双创教育成功收到社会各界的舆论支持。

3.课程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

对于指标权重的设定,我们采用的是美国德兰公司道尔奇(N.Dalkdy)和赫尔受(O.Helmer)发明的特尔斐法,其主要操作过程是向被试发放问卷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再次向各类被试发放问卷,不断重复发放问卷这一过程,直到数据统一,即为最终结果。[1]

(1)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第一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我们将其制定为调查问卷。

第二步:第一次问卷发放,在第一次问卷调查中不给出权重,请被试按照Likert五点量表法,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分别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对应分值为5,4,3,2,1分。然后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求平均算出各项指标的分值,再依据某些指标分值占总分值的比例得出相应的指标权重。

第三步:第二次问卷发放,不同于第一次的,本次问卷中我们将上次计算得出的权重表明,请被试再次对指标重要性作出打分判断,同样采取五点量表计分法,然后同样用求平均指和某项指标分值占总分值比例的方法计算权重。

(2)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通过上述过程分析,最终得出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权重,具体如上表。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定量与定性的结合,还要兼顾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如此不仅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科学合理性,还能体现教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我们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希望通过评价体系来反馈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双创教育提供发展的方向。本文在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仅仅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环境、教学、实践以及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量化的评价指标,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张伟远,蒋国珍.特尔斐法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2]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3]仇献忠,彭才根.职业院校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2(1).

[4]丁学森.高校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罗应棉(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

刘浩(1977—),男,讲师,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