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研究

2017-06-11赵媛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诚信新媒体

摘 要: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及践行。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伴随互联网兴起,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导致纷繁复杂的观念形态充斥其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强诚信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培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 核心价值观 诚信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平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并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当前,新媒体形式主要有网络论坛社区、博客、社交网站和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QQ以及具备社交功能的抖音短视频、快手等直播应用程序。大学生作为接受力最强、最活跃的人群,是新媒体信息主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媒体最主要的使用群体之一,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民中最大群体,占比25.1%[1]。

重视培育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2]高校历来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和培育理应成为思政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导致纷繁复杂的观念形态充斥其间,诸如封建迷信、宗教思想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新媒体符合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生活方式、人际交流等习惯,深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大学生具有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缺乏抵抗力等特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阶段的青年群体,受新媒体的影响也

更大。

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有利的,但是也存在淡化政治、崇尚多元、功利取向、信仰异化等问题。 究其原因,既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导致大学生在深层次思想问题即信仰问题上产生偏差,也有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因素,特别是当前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有相当的影响和冲击,这已成为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首要核心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诚信价值观的有效传播途径研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当代大学生首先是中国公民,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走出高校后,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不仅影响自身的价值实现,而且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思想观念中也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困扰着他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其中,大学生诚信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行为,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时有发生,令学校、家长、社会都感到痛心。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诚信价值观的传播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同时,也拥有突破传统传播途径的新机遇。

1.大胆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在尊重中传播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试图以片面的外部灌输作为促进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不考虑学生的主观思想品德需要,即使是树立榜样、说服劝告、激励、制定规章、运用文学作品等方法,实质上也是在试图把预先定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兜售、推销、强加给他人,因而也多少有灌输的味道,只是某些方法比另一些方法更巧妙一点而已。

事实上,在社会高速发展,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品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性与积极性的发挥,帮助学生澄清存在于头脑中的某些困惑和模棱两可,培育他们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与其价值观念一致的独特生活方式。大胆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在传统课堂之外,开辟可以与学生平等、亲切对话的网络阵地。例如,在教师开设的微信群中发起诚信相关话题,教师首先保持中立,倾听同学们不同的声音,了解同学们最真实的观点,在必要时加以引导,最终使学生在自由酣畅的网络话题讨论中澄清自我的价值观,发自内心地遵循诚信准则。

2.灵活运用网络新媒體工具,在关爱中传播

从教育对象的主体特征看,大学生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外界给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从沟通过程看,富有情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最容易让教师走入大学生内心深处,感动大学生、塑造大学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对人的思想困惑与心理问题的疏导,使教育活动偏离了“现实的人”的主题,实效性受到较大影响。

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教育者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做工作,避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而网络新媒体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例如,我們可以通过学生的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什么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网络语言、网络图片和表情包的运用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传统交流模式中由于社会角色地位差异而产生的无效传播和交流障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再进行引导则事半功倍。同时灵活运用网络社交工具,在课堂之外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并分享诚信教育的相关视频、文章便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传播

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团、公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利用网络资料查询、电子通信、生活娱乐、信息沟通、网络传媒、远程教育等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团是学生在大学中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阵地,公寓宿舍则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家园,也是价值观可能的形成和改变的园地。诚信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也应当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可以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开设学生社团、宿舍围合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同学们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鲜活故事,推出身边的诚信“网红”、组织学生社团开展诚信微视频的征集活动,全程在网络直播,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感受后产生认同感,从而指导未来的行动。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把握其时代性、特殊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工具的正面效应,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不断地探寻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年大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2期。

[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 人民网 . [2017-6-2]

[3] CNNIC.第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21)

作者简介

赵媛媛,讲师,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诚信新媒体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