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转岗教师教学语言现状及语言素养的提升研究

2017-06-11杜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语言

杜莉

教学语言是一种适合教师职业特点,融语言准确性、条理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工作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因此,农村幼儿转岗教师应该明确教学语言行为标准,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的幼儿们伴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目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及组织能力。

1. 繁冗多余与低效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交流最主要的手段。为了保证教师与幼儿沟通的高效性,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应该是精练、精确、清楚明白的。清楚明白的、带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推动教學的顺利开展。模糊、繁冗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幼儿对教师语言的理解程度,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限制了幼儿思维的空间,剥夺了他们表达、发现和体验的机会。幼儿由于无法与教师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交流,进而也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语言表达、创造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

2. 情感性语言使用缺失

情感性语言,是指带有情感性质和色彩的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负载了大量的情感信号,使得语言产生了委婉、居高临下、和蔼可亲等不同的感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决定了语言的交往过程不是接受式的,而是感应式的、体验式的。富有情感的语言不仅能作用于幼儿的听觉感官,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还能作用于幼儿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有些教师的情感性语言使用不足,教学语言不生动,用来控制幼儿或者训斥的话语偏多。

3. 指令性语言使用过多

幼儿园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是师幼之间思想、智慧与精神交流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起到支持、鼓励、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疑惑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展开信息交流与情感的沟通。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教师主导与规范控制的特征。例如,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言语上反复提示幼儿要规范举手、保持安静等。有时候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就试图通过自己富有引导性的语言按照画好的图纸来按部就班地引导幼儿走向预定的终点。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更多地在于秩序的维持和目标的达成。形式多样的各种表扬或鼓励成了控制幼儿的一种手段,幼儿的兴趣、需求也较少受到关注,违背了教学语言的开放性及不确定性,使得教学语言呈现独白性、封闭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4. 语言示范性不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语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幼儿身处的语言环境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来源。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教学语言示范性不足,有些教师的语音、语法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有些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口头禅和方言使用频繁,例如教师把“好”字作为口头语,说话后面都会带有一个“嗯” “啊”字。幼儿是未成熟的、正在形成中的生命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判断能力弱,教师的这些不够规范的语言问题很容易被幼儿模仿和学习,妨碍幼儿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魅力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语言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发音不够标准、语言不够规范;师生交流时语言平淡,不能做到感情丰富、内容充实。那么,如何提高语言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1. 加强学习,夯实理论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师为了提高胜任力,还应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只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表达上才能游刃有余。

2. 扩大阅读,丰富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优秀篇章,幼儿教师可以示范朗诵,共同探讨,把握要点。朗诵时可选择合适曲目配乐,在优美的氛围中,老师的诵读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发音技巧,丰富了词汇,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感受与语言熏陶。

3. 注重情感,美化生活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老师可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效果的提升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胜任力。教师可用准确、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语,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场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师要对幼儿队伍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说:“小朋友,横的一条线,竖的一条线,我们都在线上站。”这些语言简单明了,而且能让幼儿乐意去做,这样,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 优化策略,锤炼沟通

语言有效的沟通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教师的鼓励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但也要客观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胜任力强的教师,无疑是能够艺术性运用语言对幼儿展开评价和引导的老师。

5. 加强内省,创新教学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在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注重内省。学而不思则罔,教若不思同样也罔,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进而构建新的教法。其次,注重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重复性较强,要努力“从同中找出不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建设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语言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语言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语言是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