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7-06-11周洁张建卫郭保民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防生军民融合普通高校

周洁 张建卫 郭保民

[摘要]基于全国6省、市19所国防生依托培养高校中4103名国防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国防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及问题,结果发现:(1)报考国防生的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国防生“从军报国”的内在动机偏低,主要受亲朋好友价值观和经济压力的影响;(2)招生宣传渠道狭窄和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招选环节规范度不高、招生宣传力度不够;(3)学习动机较弱是影响专业素质水平较差和导致学习目标清晰度较低的主要原因;(4)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和军事训练内容枯燥的影响,军政素质水平有待提高;(5)管理体系不健全及缺乏各方合力共育,导致组织管理不完善、专职师资配备不到位;(6)适应期长、情绪和自我意识的心理问题突出,主要受教育环境差异和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现状及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国防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4-0042-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4008

一、引言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成为我军军事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改革强军的驱动进一步推进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进程。国防生作为军民融合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自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百余所普通高校全面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至今,已经历了16年的曲折发展,先后为部队输送了大批毕业生补充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为有效改善军队干部队伍人力资源结构、提高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国防生进入军队后,职业发展缓慢,用人单位对其满意度偏低,在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防生培养院校的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17所降至65所,国防生的招收数量也从2006年的13000人逐年缩减至4500人。上述现状暴露出国防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发展性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调研依托高校培养国防生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解决国防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启示。

二、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样本是来自北京、重庆、山东、江苏、四川、陕西6省市19所国防生依托培养高校的共计4103名在校国防生。其中,男生3869人(943%),女生234人(57%);“985工程”重点高校5所,共1559人(38%),“211工程”重点高校9所,共1561人(38%),普通高校5所,共983人(24%);大一年级1092人(266%),大二年级1144人(279%),大三年级1088人(265%),大四年级779人(19%);无职务的国防生2554人(622%),有职务的国防生1549人(378%);理科948人(231%),工科2931人(71%),人文社科242人(59%);指挥类381人(93%),非指挥类3722人(907%);陆军1877人(457%),海军397人(97%),空军1295人(316%),火箭军437人(107%),武警97人(23%)。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和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防生培养问卷,共计25个条目,分为招收选拔、专业学习、军政训练、组织管理和心理教育5个环节,涉及现状、原因和措施等方面。问卷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非常符合”。该问卷总体的α系数为091,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中,招收选拔包括9个条目,专业学习包括6个条目,军政训练包括3个条目,组织管理包括4个条目,心理教育包括3个条目,α系数在066~080之间,均符合内部一致性要求。列举条目如“您认为在报考国防生的高中生中,怀有‘从军报国这一内在动机的人数比例是多少?”“您认为目前国防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您认为开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三、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招收选拔

1 “從军报国”内在动机比例偏低。“从军报国”的内在动机和坚定信念是国防生军旅生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直接影响其在军队“想不想干”“能不能干”“能干多久”。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报考国防生的高中毕业生还是在校国防生,怀有“从军报国”内在动机的人数比例均偏低,且前者比例明显低于后者。具体来看,在校国防生中,“从军报国”内在动机高的比例占328%,低的比例占296%;而报考国防生的高中毕业生中,内在动机高的比例仅占162%,低的比例达527%(见表1)。

外部环境和内在动机是影响国防生“从军报国”行为的主要因素。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超过80%的国防生认为,父母的价值观和亲友的建议是影响高中毕业生是否报考国防生最主要的因素;而少有高中毕业生因携笔从戎的文化传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报考国防生。其次,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背景下,高中毕业生报考国防生更多的是为了摆脱就业压力、减轻经济负担,这样既能满足父母的心愿,还能获得“低分进名校”的机会(见图1)。与我国相反,美国青年选择报考后备军官训练团(The 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以下简称ROTC)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领导力和拥有职业发展机会。可见,受市场价值观的影响,我國高中毕业生报考国防生的功利主义倾向直接影响了在校国防生“从军报国”的坚定信念,更可能导致部分国防生在毕业分配之际或入职初期违约。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强烈的内在动机是实现个体目标的源动力,也是维系个体与组织关系的心理桥梁,正向预测个体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如组织公民行为[1]、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等[2];而过多的外在动机则有可能削弱内在动机对上述态度和行为的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消极影响。Wrzesniewski(2014)等以1997~2006年10年间共计10239名进入西点军校的学员为研究对象,考察多种入校动机强度对其之后4~14年在军队中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较强内在动机的学员,在军队被破格提升的可能性高于外在动机较强的学员[3]。

2 招选环节规范度有待提高。国防生招选环节的规范度是提高招选环节质量的重要保障,包括招生宣传力度、选拔程序公平程度和选拔方法科学程度。调查发现,国防生选拔程序的公平度依次高于选拔方法的科学度和招生宣传力度。从招生宣传力度来看,超过40%的国防生认为,无论是军方还是高校,对国防生的招生宣传力度均偏低;41%的在校国防生认为招生宣传力度一般,力度高的比例仅占157%。从选拔程序公平度来看,超过一半比例的国防生认为选拔程序是公平的,认为不公平的比例占121%。从选拔方法科学度来看,认为目前国防生选拔方法科学度高的比例占456%,有129%的国防生认为选拔方法欠科学(见表1)。

国防生培养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下走了16载,在探索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宣传渠道狭窄成为影响国防生招生宣传力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毕业生了解国防生的渠道仍然较窄,主要依靠选培办和依托高校到各地方开展咨询,或来自军队中的亲友推荐,许多中学教师和学生对国防生了解甚少,部分高中毕业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听从父母安排报考了国防生。其次,政策法规不健全直接影响选拔程序的公平度和选拔方法的科学度。我国国防生培养与美国ROTC类似,但美国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819年就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军民融合式高校——美国文理与军事学院;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首次从法律上开启了军民融合式高等教育的先河,并确立了ROTC在高校的地位;1916年正式将ROTC纳入《国防法》,并奠定了其法律基础。ROTC培养的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和毕业考核等各个环节,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已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而我国的国防生培养政策法规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政策保障力度不够,尚未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各环节之间的规章制度衔接不顺畅,存在以政代法甚至无法可依的局面,且在实际的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国防生招选环节规范度不够等。

(二)专业学习

掌握具有军地通用专业技能的国防生是军队实现“科技强军”的智力保障。本研究中的专业学习包括专业素质水平、学习目标清晰度、学习与军政训练矛盾的调和度。调查发现:首先,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国防生专业素质水平高的比例不足30%,超过50%的国防生认为专业素质水平一般,201%的国防生认为专业素质水平偏低。其次,学习目标模糊。仅25%的国防生认为其学习目标清晰度高,而清晰度低和中等的比例各占近40%。第三,国防生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的矛盾较大。478%的国防生能够有效地调和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的矛盾,中等比例的占311%,仍然有211%的国防生认为难以调和(见表1)。

影响国防生专业素质水平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首先,学习动机较弱。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激发个体内在动力。与普通生相比,国防生毕业定向分配至军队,缺乏就业竞争压力和职业生涯管理,其主动规划学习目标的动力不足。同时,部分高中毕业生抱着缓解就业压力和低分进名校的功利主义取向报考国防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628%的在校国防生认为,学习动机较弱是其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如图2所示,近50%的国防生认为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之间的矛盾较大。“每天学习任务繁重,每周还需定期早操和晚训,睡眠不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是国防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他们既要参加正常的专业学习,还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规定的军政训练任务。第三,所学专业与军队工作不匹配。笔者赴军队调研发现,53%的国防生干部认为大学所学专业与目前任职工作错位,人岗匹配良好的仅占35%,专业不对口的现状给在校国防生的学习动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产生对专业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三)军政训练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强健的体魄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基础。国防生需完成训练大纲规定的军政训练任务,并参加毕业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按相关规定淘汰。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在校国防生军政素质水平整体偏低,其中认为军政素质水平高的比例仅占223%,超过50%的国防生认为中等,27%的国防生认为偏低。“国防生扎根基层的决心不坚定、军事体能素质和带兵指挥能力欠缺”成为用人单位反映国防生任职能力的共性问题。无论是国防生干部还是其上级和下属,对其军事素质评价均偏低,其中上级和下属对其评价显著低于国防生干部的自身评价,上级评价最低(见图3)。

国防生是地方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的军事人才,服务于军队和国防建设。调研中暴露出国防生军政素质偏低的问题,反映了在校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环节上的不足。主要原因有: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连贯性不够。笔者对9所具有军工特色背景和無军工背景的“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三类国防生培养院校,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咨询选培办工作人员和在校国防生等途径,就2013~2015年军政课程和讲座开展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9所高校中,军政教育主要以日常教育的形式贯穿在国防生教育中,部分高校利用周末半天时间邀请军事院校教员到校授课;讲座主要集中在每学期末,尤其是在每年4~5月的军政训练月开展得较多,内容主要以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变化、解读军队重要会议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教育方法单一且时间集中,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国防生培养的始终。其次,军事训练内容枯燥、实效性低。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国防生军事训练能按计划、按内容、按时间、按人员落实,主要采用高年级骨干带低年级或暑期基地化集训的方式。该方式在训练初期对增强国防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训练时间增长、组训的国防生骨干自身经验欠缺、训练内容和方式的长期单一性,以及暑期集训的不规范性,导致国防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降低,对进一步提升国防生军事素质的作用甚微,国防生身上的“兵味儿”不浓。

(四)组织管理

国防生兼具普通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双重身份,要求其必须接受高校和军方的双重管理。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国防生招收人数的逐年下降,国防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得不到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选培办驻校工作人員配备较少,1个选培办平均配备3~4名工作人员,许多工作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难。据统计,2012年,我国在校国防生共31100名,教育管理师资共299名,其中军职管理人员243名,高校管理人员56名;而2012年美国在校ROTC学员53000名,教育管理师资共3459名,其中军职管理人员2601名,高校管理人员858名。我国国防生管理师生比为1∶104,美国ROTC管理师生比为1∶15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师生比达到1∶14为优秀,1∶16为良好,1∶18则为合格[4]。笔者此次调研的19所高校中,我军依托培养管理干部队伍编制相对不足,且干部成分单一。绝大部分签约高校尚未配备国防生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且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防生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成为制约国防生组织管理的一大难题。

国防生组织管理的尴尬局面暴露出国防生培养体制问题。首先,管理体系不健全。美国ROTC被纳入军队整体的训练管理体系,在国防部预备役事务管理部长的统一领导下,各军种根据自身需要组织管理相应的ROTC,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自上而下地对各层级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权责分明,体系结构完整,培养思路清晰。对照国内,《决定》明确规定,“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成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工作领导小组。”[5]实际上,国防生培养工作,如政策颁布、招生计划和毕业考核等工作主要由原总政治部来领导和承担,但工作庞杂,而国防生在全军人才队伍建设中所占比例又甚小,造成国防生培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其次,各方尚未形成合力共育。国防生培养需军方、政府和高校携手共管,而《决定》规定的原四总部之间、军队和政府部门之间、选培办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踢皮球”现象严重,尤其是非教育部管辖的高校,尚未打破壁垒,形成国防生培养的共育局面。其中,作为直接管理国防生的基层组织,选培办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权责不清,国防生课程设置、学分转换、入党评优等问题仍难以解决。

(五)心理教育

在复杂的信息化作战背景下,战争对军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调查发现:首先,适应是国防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见图4)。国防生干部、上级和下属对其心理素质和适应期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上级对其心理素质评价显著低于国防生干部自身和下属评价(见图3),上级和下属对其适应期评价均显著高于国防生自身评价(见图6)。其次,情绪和自我意识问题。第三,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与军校生相比,国防生在某些心理素质方面与军校生差距较大,超过70%的在校国防生认为他们最缺乏的是抗压耐挫力,其次是勇猛无畏的勇气,第三是尽责担当的责任感,最后是昂扬奋发的精神(见图5)。

国防生的身份决定其既有普通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共性,又有后备军官心理发展的特性。在校期间,国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其在军队的适应问题。首先,教育环境的差异。环境是影响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军校相对单一、紧张、封闭的环境和团队的管理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军校生抗压耐挫能力,能帮助军校生快速适应学习、生活和训练。而国防生在地方高校自由、开放、张扬个性的环境中成长,与普通大学生和军校生相比,既存在学习、人际交往的共性问题,又存在军政训练和当兵锻炼等个性问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目前,国防生心理素质尚未纳入日常和毕业考核体系,还未形成规范、标准的考核制度和细则。因缺少制度牵引,军方和高校不重视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选培办工作者和高校辅导员未经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把心理咨询与交流谈心混为一谈,缺乏专业心理人员针对国防生开展心理素质辅导和素质拓展等活动。此外,由于专业和军政考核成绩不同,心理素质量化考核存在实践困难,心理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四、对策建议

国防生培养涉及招收选拔、专业学习、军政训练、组织管理和心理教育5个方面,这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对促进国防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重视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是实现“强军梦”的基础保障。

(一)建立科学的招选体系,提高生源质量

建立科学的招选体系,严把入口关,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基礎。

1创新招生宣传方式,促进优质生源集聚。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方式和强有力的宣传力度是扩大生源范围和提高生源质量的基础。首先,成立招生宣传机构。美军十分重视ROTC的招生宣传工作,在各军种设立了招生市场部,负责拟定招生计划、招收和考察考生资格。每年招生宣传期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再结合军队需求,策划、制定市场和广告战略,聘请委托广告公司提供资料和技术支持,耗巨资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以及网络等媒体宣传,鼓励优秀青年报考ROTC,取得了显著成效[6]。根据我军实际,应厘清国防生培养的负责部门,各军种下设招生宣传机构,负责调研和分析军队人才需求,拟定招生政策和计划。其次,依靠媒体和网络宣传。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存在受众结构大众化、多元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现已成为学生和家长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超过70%的在校国防生认为,应整合宣传渠道,加大媒体和网络宣传,突出端口位置,将每年6月定为国防生招生宣传月,军队、政府和依托高校各方利用网站、电视台等形式推送国防生招生政策、视频和报考须知等,吸引优质生源。第三,积极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借鉴美、俄“少年军校”的经验,在全国中小学建立军事人才培养基地,将国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普及国防教育知识,开设军事训练科目,组织冬令营、夏令营进行后备军官基础培训,储备人才。

2构建国防生胜任力素质模型,确保准入人才对口。ROTC作为美军军官的重要来源地,始终将军事人才综合素质作为研究和招选重点,形成包括道德品质、军事素质、军官职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领导力素质在内的ROTC胜任力素质模型。我军尚未建立国防生胜任力素质测评体系,导致在军事职业适应性检测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无法有效甄别符合标准的考生,降低了招选的实效性。美国陆、海军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明确提出ROTC学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品质标准。他们认为,未来军官必须能够担任战略家、领导者、团队顾问和激励者等角色,随时根据环境变化指挥士兵在任何情况下开展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我军负責国防生招选的上级有关部门,首先应建立国防生胜任力模型。按照当前对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和军队工作岗位任职需求,通过多方调研、专家反复论证等环节,建立国防生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军政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领导力素质等,为人才选拔提供具体的参照标准,打破“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体系,严格实行全程淘汰机制。其次,丰富考核形式。适当加入无领导小组面试、素质拓展等形式,规范招选流程,提高招选环节的科学性。第三,培训考核人员。面试人员需经过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有效地甄选出具备国防生胜任力素质的报考生。 3扩大在校选拔比例,培养内在动机。许多高中毕业生对国防生不了解,或以功利主义报考国防生,其“从军报国”的内在动机偏低,在校期间或工作后的状态不稳定,是违约的主要群体;而在校选拔的国防生专业素质较好、体能达标,在充分了解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情况下,认同国防生和军人职业,其扎根基层、携笔从戎的信念更坚定,在工作岗位上也更出色。因此,可适当缩小高考招录比例,扩大在校选拔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比例。

(二)着力促教促学,增强专业素质

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对军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以致用。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教学师资有限、教学课时紧张、部分高校教务处不认可学分等原因,鲜有高校为国防生开展军事管理学、军事英语、军事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程。此外,部分选培办聘请校外军事教员利用周末授课也只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系统地讲授知识点,且学分难以兑换。因此,高校与选培办应加强对话,合理地设置国防生课程,适当地增加军事必修课程,实现普通生公共必修课与国防生公共必修课程的学分兑换,为国防生的专业学习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确保所学专业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任职需求相匹配。

2组建学习型团队,增强学习自主性。首先,目前全国依托高校基本形成了国防生集中住宿和营连排的管理模式,以宿舍、班、排、连为单位的团队学习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周末组织集体自习和串讲等形式巩固专业知识点。其次,加强与优秀学生的交流。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国防生认为,应加强与优秀普通生及国防生的学习交流,如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成立了承志社,通过朋辈辅导促进不同年级国防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对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业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机。美军ROTC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奖学金的数额和评定标准上。想要连续获得奖学金,必须在专业学习、军事训练和部队实践中表现优异,将综合素质与奖学金发放挂钩。我军部分选培办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停发专业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国防奖学金,待其修满学分后再补发,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高校和选培办通过建立完善的国防生专项奖学金制度,帮助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优秀国防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发广大国防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质。此外,通过调研还发现,586%的国防生认为,建立专业成绩与入党、评优、毕业分配等挂钩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专业成绩的有效途径。

(三)夯实军政基础,提升军人素养

信息化背景下的军事人才应该具备“指技合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国防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军事管理能力,还要精通军事技术。

1铸牢思想防线,坚定理想信念。“国防生面对基层紧张、艰苦的工作环境,理想与现实反差较大,心理准备不足,扎根基层的信念不牢固”是用人单位集中反映的问题。他们认为,加强国防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国防生扎根基层、献身国防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当前国防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首先,丰富教育内容。针对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必修课程设置上加入党史、军史等内容,帮助国防生了解我党、我军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其荣誉感和使命责任感;组织专题讲座,结合重大节日和时政热点,引导国防生对时事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仪式教育、随机教育等形式,培育其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其携笔从戎的内在动力。其次,树立典型。邀请军中各方面的典型人物作专题教育报告会,表彰国防生群体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通过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鼓励人人争做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家筑牢思想基础。

2突出军体训练,强化军事素质。军事素质偏低是国防生的一大“短板”,直接影响了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表现。因此,在校期间强化国防生的军事素质显得十分必要。首先,抓好日常训练。大学是体能训练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学生身体发育旺盛、神经系统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所以,聘请专业体能训练的部队教官或高校老师,针对国防生的年龄特点,按照实战训练要求,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国防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理论和实践课程,有助于科学地提升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其次,配套完善的军事体能训练设施。超过50%的国防生认为,高校和选培办应合力为国防生提供军事科目训练场地和器材,如400m障碍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高寒山地训练场、极限障碍训练场等,为提升国防生的军事素质提供基础保障。而目前,仅有少部分高校具备此条件。第三,积极开展基地化锻炼。美国陆军ROTC的每位学员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共计2000小时的军事训练,其中包括暑假為期35天的野营;海军4年累计训练不得少于480小时;空军通常在第2~3学期的夏季组织为期4~6周的野外综合训练。野外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高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模拟复杂的战场环境,在近似于实战的情况下锻炼学员的军事素质。在实战化背景下,应改善我军当前国防生到部队“拔草、扫地”式的锻炼形式,将基地化训练贯穿大学始终。到野战部队中向士兵学习,向基层军官学习,模拟实战训练,感受军队的日常养成和作战要求,锻炼其领导力,实现从地方大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四)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作风养成

国防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成长,注重个性发展,到军队后容易出现行为懒散、服从意识不强的现象,通过大学期间正规、有序的日常管理,能够促进国防生日常作风的养成,减少其到军队后不适应的情况。

1制定管理细则,实施透明的量化管理。首先,选培办根据依托高校实际制定详细的日常管理细则,嚴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实行阳光、透明的量化管理,让国防生的言行“有章可循”。对违反管理规定者,严格按照管理细则进行惩戒,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嘉奖,并计入年终综合测评总成绩。其次,建立骨干轮岗制度,充分发挥骨干作用。访谈中,不少军队领导认为,具有骨干经历的国防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岗位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和其军旅发展长远性均显著高于非骨干国防生。各选培办可实行班级骨干轮岗制,规定任职期限,锻炼每位国防生的领导力。

2配备专业人员,建立科学考评体系。首先,配备专业人员。选培办工作人员作为国防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能力素质对国防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需要他们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精军事、懂教育,科学地培养人才。其次,57%的国防生认为配备专职辅导员十分必要。辅导员具有大学经历、懂大学生,能够遵循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因材施教。第三,考核国防生培养部门。国防生培养牵头部门制定针对选培办和高校国防生培养的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国防生培养交流会,促进军校携手共育。

3严格实行全程淘汰,质量重于数量。目前,我军国防生考核注重结果导向,以“出口淘汰”为主,且考核集中在毕业前,缺少阶段性检验和过程性检验。国防生是未来军队发展的骨干力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因此,必须打破“重数量、轻质量”的标准,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严格实行全程淘汰机制。以美国ROTC为例,招生部门首先要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筛选,再对其智力、体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试。进入ROTC后,学员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各项考核,不合格者淘汰。据统计,平均有53%的低年级学员被淘汰,12%的高年级学员被淘汰。其中,陆军淘汰率占10%,空军淘汰率占30%,最高达到60%[7]。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淘汰,ROTC为美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军官。据统计,现役军队中约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均来自ROTC[8]。据此,选培办可根据国防生每学年的考核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排名,不合格者“亮红灯”,第二学年中期再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淘汰。

(五)注重心理教育,培养心理战斗力

未来战争心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军人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大脑,还需要强大的心灵。与军校生相比,国防生的抗压耐挫能力,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和自我意识问题等心理问题突出,如果不正视当前国防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1配备心理教育师资,做好疏导、调适工作。首先,建立国防生心理档案。以国防生入学心理测评为基线,建立国防生个体和团队心理档案,分阶段、分学科、多角度地开展心理素质测评与追踪,根据每学年的心理素质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从根源抓起,将心理战斗力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始终。其次,及时疏导问题学生。目前,各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然而,国防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尚未针对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超过60%的在校国防生对此需求较大,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雾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心理正能量。首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针对国防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设置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系统地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基本常识,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鼓励国防生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为知兵、懂兵、带兵打下理论基础。其次,举办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坚毅品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抗压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心理辅导体系。因此,结合国防生目前的心理素质特点,可开展心理复原力、旺盛力、积极特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项训练,切实磨练国防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身心素质,以提高适应部队紧张生活和艰苦环境的心理战斗力。

参考文献:

[1]Hon A.H.Y.Shaping environments conductive to creativity: The rol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J]. 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 2012, 53(1): 53-64.

[2]Karatepe O.M.Do personal resources mediate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job outco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5, 27(1): 4-26.

[3]Wrzesniewski A., Schwartzb B., Cong X.Y., Kanec M., Omarc A., & Kolditz, T.Multiple types of motives dont multiply the motivation of West Point cadets[J].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ve Science, 2014, 111(30): 10990-10995.

[4]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Actions needed to improve evaluation and oversight of 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programs[EB/OL].http://www.gao.gov/products/GAO-11-456, 2011-05-26.

[5]國務院、中央军委 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Z]. 2000-06-22.

[6]时谨.美军后备军官训练团的选拔、管理体制及启示[Z].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学术年会,2010.

[7]孙桂珍.美国依托过敏教育培养高素质生长军官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 10(6): 142-144.

[8]董宇.我国高校国防生与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 2010.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cultivation quality by investigating 4103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from 19 universities in 6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low level of inner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who registered fo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as well as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at universities, which was affected by families' and friends' values and economic pressures mostly. (2) The narrow channel of propaganda and un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led to the rules and processes of recruitment, selection and propaganda being not standard enough. (3) Weak learning motivation was a main reason for ba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s and low definition of learning objectives. (4) Affected by single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oring contents of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and political quality level needed to be improved. (5) Un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ck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from army,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resulted in the fautines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lack of fulltime faculties for. (6)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ong adaptive period, emot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were prominent which was mos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negl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inally,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reasons, suggestion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ordinary university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talents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申寅子)

猜你喜欢

国防生军民融合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身份认同视角下"90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途径探析
关于加强高校国防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究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