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反思

2017-06-11侯敬奇毛齐明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反思建议

侯敬奇 毛齐明

[摘要]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中、美、英、澳四国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展开职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外联系等四个基本维度的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同时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我国改进这一标准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国际比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4-0139-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4026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日益走向规范化,教师专业标准备受关注。近年来,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对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在建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这一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臻完善。

一、比较的背景

(一)教师专业化要求重视教师专业标准

各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和霍姆斯小组先后提出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和《明天的教师》报告,主张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建立与教师专业化相应的衡量标准,以教师的专业化来实现教学的专业化。1996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 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 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由此,教师专业化理念对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都开始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国的教师专业标准。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了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要求我们必须强调教师专业化。而强调教师专业化,要求我们必须有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

(二)在全球化浪潮下实行新课改的要求

首先,信息化潮流使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日益复杂,教师必须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全面的教学技能,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专业标准给出明确的意见与方向。

其次,全球化趋势要求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与国际接轨。要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对新时代我国教师素质与能力做出科学的指导。

最后,20世纪末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此次改革的深化实际上也对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各国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对本国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完善,修改和制定了教师教育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例如 1994 年,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委员会资格教师”认证工作, 迄今为止制定了各阶段各学科教学标准共28 套, 规定通过这些标准考试的教师可以到全国任何一州任教。此外,各州教育委员会以国家教师教育政策为参考, 制定了各自的教师专业标准[2]。2002 年,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和教师培训署再次共同签署颁布了《英国合格教師资格标准与职前教师教育要求》,成为英国职前教师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3年11月,在总结分析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最终颁布实施,用于指导全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3]。日本教养省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教师专业标准做出了重新定位,提出今后的教师“应该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具有丰富人性的生存力,并以此為目标实施教学……其应该具有高尚的人品、见识……当然,教师还需具备与教学相关的多种专业能力”。此外日本信州大学参照美国INTASC(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的教师专业标准,在日本教育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4]。

我国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在国际视野下发展,就应选择不同地区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美、英、澳三国分别位于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都是发达国家,教育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而且三国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其丰富的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虽然美、英、澳等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也存在差异,但是基于共同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我国学习他国研究成果的要求,有必要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下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反思。另外,日本虽然同为教育发达国家,但是与我国一衣带水,历史渊源深厚,将二者单独比较更为合适,故在此不作赘述。

二、比较的维度

综观四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文件可知,虽然中、美、英、澳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维度划分、表述方式、具体要求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是都涉及了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他人沟通与合作等维度。例如,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国指出教师应该“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5]。与此相应,美国提倡“教师要了解所教的科目,并知道如何将这些科目教给学生”,“教师有责任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6]。而英国则是教师要“对于学科/课程领域和相关的教学法具有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从而能有效地教授各个年龄阶段和能力的学生”,“使教学建立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概念和掌握学习过程,使之能够应用新的知识、理解与技能”[7]。而澳大利亚在这个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如“了解学生并知道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与学”[8]等也与此一致。

据此,笔者归纳出了职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外联系等维度作为比较的框架。这四个维度涵盖了当今世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建立的要点,中、美、英、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这四点下的内容各有异同,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出中西方标准的特性。各个维度下的分支如表1所示。

三、比较的结论

综观中、美、英、澳四国有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可以发现中西方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同中有异。中西方强调的要点基本相同,教育理念也趋于一致。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细节之处又有所不同。下面笔者从以上四个维度入手,具体分析中方与西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异同,重点阐述其不同之处:

(一)职业素养:中方重“德”,西方重“法”

1职业道德

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我国强调师德为先,对此有明确的规范。在实践层面上,我国主要倡导教师的“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修养;认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

西方同样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但是其侧重于将道德转化为具体的规范,提倡的是法规层面的强制约束,强调教师要在相关方面承担起维护法规的集体责任。同时,与我国将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诸多内容归于师德方面不同,西方鲜有提及教师个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

2职业理解与态度

我国强调小学教师具有敬业精神——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认为注重自身专业的发展,与他人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西方同样看重教师的职业态度与技能,例如美国强调“教师全身心地为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对其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并从其经验中学习”[9];英国则鼓励教师“对创新性的课程实践进行研究和评价,并运用研究成果和其他外部证据来影响自己和同事的实践”[10]等等,但很少明确提出有关献身精神的要求。

(二)专业精神:中方重“外”,西方重“內”

1对待学生

(1)平等对待学生

中西方均强调平等对待学生。我国主张“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11],主要从教师外在言行的合法性方面提出教师行为所应遵守的底线。西方则主要从教师态度方面强调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如美国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会因为学生的社会或文化背景、语言、种族、宗教、性别、能力的不同和残疾等而扭曲”[12]。

(2)尊重个体差异

在尊重个体差异方面,我国主要强调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标准中还提出了对“特殊儿童”因材施教的建议。相比之下,西方个体差异的内涵更广泛,除了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在身体、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外,还非常重视文化、语言等因素带来的差异。例如,美国要求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关心学生的自我概念、动机、学习之于同伴关系的影响、角色的形成、志向和公民品质等”[13]。英国提出教师要“理解儿童和年轻人要如何发展,理解学习者的进步和健康快乐受发展的、社会的、宗教的、伦理的、文化的和语言的影响”[14]。澳大利亚则倡导教师“了解具有不同语言、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还制定了“针对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生的教学策略”[15]。

(3)关注学生的健康与快乐

中外都强调教师有责任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与快乐。中国强调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16];而西方则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自发动机和行为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例如英国要求教师“具有足够深入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给儿童和年轻人的发展与快乐提出建议”[17]。此外,中方在这个方面的要求如“了解不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18]等表述都略为笼统。而西方除了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自我概念、动机、学习之于同伴关系的影响、角色的形成、志向和公民品质等,还强调了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一是依据相关的法规来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二是了解影响学生快乐与发展的因素。

2师生关系

中西方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但是我国对师生关系的规定比较抽象,对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做出明确说明。而西方则较为具体地指出了这种关系应有的特征及教师为建立这种关系应该扮演的角色。此外,我国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融入集体、团结集体,而西方对于这一点则较少提及;另外,西方强调对学生要持有较高的期望,这是我国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面。

3了解學生的学习与发展

我国强调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要求教师在了解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由此可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一层面,我国主要侧重于了解学生本身的特点。其中对于衔接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强调是西方所缺乏的。相比之下,西方除了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外,还特别强调教师应该掌握学生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对其学习和发展的文化及情境有所了解。

(三)专业知识与技能:中方重“什么”,西方重“为何”及“如何”

1专业知识

(1)学科内容知识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品德、行为习惯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显的向师性。我国强调小学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丰富而全面,应该掌握知识体系、学科之间及学科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具备适应综合化课程的能力。西方也提到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深度思考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学科特有的认知方式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科知识等问题;尤其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2)通识性知识

我国要求教师了解中国教育情况,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西方则没有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此类通识性知识。但是二者均强调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教学实践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只不过中国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归于通识性知识之中,而西方则将其放在专业知识之中。此外,澳大利亚着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安全地、负责地、道德地使用信息技术”[19]。

(3)教育教学知识

我国标准所提到的教育教学知识涉及课程、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从性质层面来讲,均为理论知识;从范围来看,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比较齐全。但是对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20]等层面,表述也较为笼统。西方将教学知识更多地理解为教学策略,尤其是与学科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且具体地提出了教师教学知识应有的重要导向。例如,美国要求“教师要理解每个学科都具有多重视角和解读方式,要鼓励学生质疑流行的准则和假设,以帮助他们独立思考”,“教师不能狭隘地把知识看成低层次的理解,而是要看成技能、倾向、态度和信念的组合,包括应用知识来解决学生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的能力”[21]。

2专业技能

(1)教育教学能力

美国强调无论教师的备课方式有何不同,都应牢记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认和阐明其教育目标,能够组织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并获取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资源并且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22]。澳大利亚则要求教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23],娴熟教师和带头教师还应对所有学生都持有高期望。由此可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西方主要倡导:一是教师应该具有明晰的目标;二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且对学生保持期望。这一点在我国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还需要完善。

(3)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中西方皆要求教师主动地收集、分析各方面信息进行自我反思,并且积极与他人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制定基本的发展计划。此外,西方要求在评估现行的教学项目时运用学生反馈和学生评价数据;而且还要紧跟研究前沿,批判性地借鉴他人的理论或经验,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以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同时,倡导教师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有效利用共同体资源。相比而言,中国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强调教师利用数据实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四)对外联系:中西方各有建树

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这一点已经为中西方所重视。西方强调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的过程中,对家长做出积极回应。例如澳大利亚要求教师“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中, 从课程框架的制定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及学业记录, 学校都会把情况提供给学生家长,并及时认真地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 沟通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成长情况”[25]。这与我国所倡导的家校互动,社區与学校合作本质上类似。我国近年来特别重视教师与家长协同促进学生发展,许多班级建立了QQ群,方便教师和家长实时、有效沟通。同时,还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如走进养老院、小区大扫除等等。

此外,中西方均强调教师与同事积极合作,在学校中起带头作用。如英国强调教师应“通过各种适合同事需要的技巧和技能来为促进同事的专业发展做出贡献”[26],“与领导班子密切合作,在开发、实行和评价政策和实践方面起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澳大利亚要求熟练教师要“在参与同事讨论中作出贡献,运用同事提供的建设性反馈,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27]。

四、反思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结构完整,符合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如重视师德、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等等。对于师生关系、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学习与发展、家校合作等重要方面也有所关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

(一)赋予标准更多的指导功能

我国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列出了教师在各个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并在其后以“行动指南”和“示例分析”两个部分进行补充,理论性很强,但在每个方面的要求略为宽泛。“行动指南”中虽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对在教学中具体“如何做”却未进行详细地阐述。相对而言,西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表述更加切合实践。例如,在激励与评价中,我国提出了“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灵活使用多元评价,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28]四个纲领性的要求,并在“行动指南”中进行了数段说明。但是重點不清晰,教师不能确切地明白“我要怎么做”。而美国在“教师要定期评估学生的进步”一条中,细分了四点,分别用一两句话阐述。如“教师必须要对个体学生的成功和失败进行监控,必须能够对作为学习者集体的班级进行评估。另外,他们要自己作为教师的判断与学生和班级的判断相联系起来”[29],简明且方向性很强。

(二)对教师提出层次化要求

综观四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可知,英国有两个版本,分别针对合格教师与上游教师、优秀教师和高级教师。二者框架相同,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澳大利亚则划分出四个职业阶段,对毕业生、熟练教师、娴熟教师和带头教师提出了由低到高的要求。而我国制定的标准只说明了合格教师在各个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这对新手教师起的指导作用较显著,但对熟练教师而言,部分维度的标准略低。例如在专业技能方面,中西方均要求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而西方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有更高要求:英国提出教师要“表现出优秀的创新性的教学实践”“具有能够产生有效结果和成果的教学技能”;澳大利亚则倡导教师“借助现行的、综合性的内容知识和教学策略,支持同事开发和实施参与性的学习与教学项目”。

没有分层提出要求使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部分内容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例如在专业精神方面,我国强调的仍是对待学生的最低标准:不歧视、不体罚等,而西方重视给予学生同等的精神关注。例如英国提倡教师“具有足够深入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给儿童和年轻人的发展与快乐提出建议”。关于了解学生,我国只提出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澳大利亚则强调教师要“借助研究和职场知识拓展对学生如何学习的理解”[30]。

(三)关注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出更大的能动性。比如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指导教师利用个人目标和期望来促进学生发展。美国提出“教师要牢记自己的主要目标”,指出优秀教师都能“确认和阐明其教育目标,能够组织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31]。此外,西方还特别重视利用教师期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英国倡导教师应“对于儿童和年轻人怀有较高的期望,努力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潜能,与他们建立起公平的、尊重的、信任的、支持的和建设性的关系”,“表现出他们期望儿童和年轻人所应该具有的积极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32]。教师个人目标和教师期望二者可以互相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例如澳大利亚就强调娴熟教师要“通过示范和设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创造对所有学生都持有高期望的文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速度、方式,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这一点在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没有得到强调,应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2]《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教师教育課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9):25-36

[3]赖炳根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3

[4]熊淳日本的教師专业标准研究[J].外国中小学研究,2009(5):9-14

[5][11][16][18][20][28]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研究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34,89,78-82,100-108,167-175

[6][10][12][13][21][22][29][31]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Why sit still in your career?[EB/OL]http://publicrgflorg/Development/Classroom%20Teachers/Professional%20Standards%20for%20Teacherspdf

[7][9][14][17][24][26][32]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_standards[EB/OL]http://wwwnbpts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ertificates/what_teachers_should_knowpdf

[8][15][19][23][25][30]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in Australia[EB/OL]http:// wwwteacher standardsaitsl eduau/Domain Of Teach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Standardspdf

[27] 赵冬臣,胡秀威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57-60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反思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