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2017-06-11李丽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微课小学数学

李丽

【摘 要】微课教学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指向性强的特点。这种得益于新媒体发展而兴起的教学模式为现阶段的小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符合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策略,对于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学习所占有, 在所有的这些时间里, 教育一直训练着学生去接受、记忆、背诵、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 这样的兴趣不是学生内心真正的愿望和渴求, 真正的渴求被教育活动边缘化了,学生对抽象的学习和记忆背诵之类的事情所产生的兴趣只不过是习惯和满足于一种例行的和机械的程序, 这种习惯和满足缺少主动的精神追求和目的, 缺少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和意义的思考。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记忆、背诵、教材等相关因素关联甚小。数学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强制灌输学习无法导致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时间学习导致的挫败感极易摧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数学学习具有抵触心理。

基于此,笔者提倡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尝试在篇幅短小的微课视屏中,添加学生喜爱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时候,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积极的转变成主动学习,而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

二、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课堂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程序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建构知识体系”。在小学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知识运用空间想象能力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微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巧妙地结合“数”与“形”,促使两者之间融会贯通。例如,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制作了一个有趣的微课视频:划出一条直线表示单位“1”,给出思考题:如何用这条线段表示2/3、4/7、3/10,又划出一条线段表示单位“2”,即两个单位“1”,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表示5/3、11/6。学生思考过后,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将一条线段按分母为几,从而分为几段;分子为几,则相应的取几段。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我还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布置了课后巩固作业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在水杯中倒入果汁,喝掉2/5,又接着在杯中倒入凉白开,倒满后,再喝掉1/6,紧接着提出问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是喝掉的水容量更多还是牛奶呢?(2)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又提出问题,喝的牛奶和水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呢?你能帮忙计算出来么?

三、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提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我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固定场所,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这一固定场所,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四、循循善诱

微课视频由于具有短小精悍的效果,所以一般来说只能涉及比较少的知识点,但老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教师通过点对点讲解学生不懂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午休时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比如说,在教学生乘法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学生虽然能够较简单的记忆背诵一些相关的乘法口诀,还能做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甚至是除法运算,但是,通过深入地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并不知道知识背后所体现的知识点。

五、思维发散

数学教学是具有规律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质疑品质的建立。例如,又如:一根粗细不一的绳子,点燃一端,一小時后即能完全烧尽。倘若仅想燃烧半小时,应如何处理(由于绳子粗细不一,因而燃烧的速度并不相同)?类似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内心的求胜欲及探索欲能被有效激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教学情况,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十分沉闷等。微课教学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奇形式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具有显著效果。

六、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等作用之外,还可以重建学习流程,使学习活动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信息传递”即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中实现的;“吸收内化”则是指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和运用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可以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谷传文.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68-70.

[2]李艳.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6,32:113-114.

[3]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