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

2017-06-11史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构建

史明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来,如何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也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先对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进行浅析,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 模型 构建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指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综合能力,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个人修养以及创新等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1]

一、通过课程教材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课程教材是承载教育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载体,它在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思想熏陶。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材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改革,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中心,对各阶段、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规划,加强各阶段、各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横向配合和纵向衔接。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能力,对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教育功能进行具体定位,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着重关注部分学科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等问题,提高课程教材的严谨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课程教材改革中,要统筹兼顾各学科的知识关联,尤其是语文、美术、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深度挖掘人文学科独具的陶冶学生情操的优势,充分利用数学、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2]

二、通过教学实践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学生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教师的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这就意味着中小学需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为方向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并认真思考该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来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当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学开展的教学活动,还是实行每个学科单独分开进行教学。但是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大胆尝试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多学科联合教学。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一门名为“动物的窝”的主题课上,多科教师齐上阵,同学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一组都从生物、地理、英语、写作、艺术等角度查找资料、深入探究、呈现结果。有的同学是利用美术和科学的知识,在展板上绘制了团队所选择的动物巢穴的思维导图,有的团队则现场写剧本排演了一个相关主题的舞台剧,并用英语表演出来。课堂上的交叉学科知识与内容的呈现,均是基于孩子们此前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小组内深入的分析讨论。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有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对于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团结协作、合理利用时间、清楚表达观点等多种能力的锻炼。[3]

三、通过教育评价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必然不能采用以往的片面注重学生智育、注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需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个表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精神面貌、基本文化素养、生活观念等纳入评价体系,将视角集中在学生的“纵向”评价层面,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过程中。比如深圳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内容为“身心、生活、品德、信息、学习、国际、创新、审美”的八大素养理念,为了推动它,他们还构建了“四轮驱动”框架,其中包括新型课程体系、“阳光评价”体系、培育新型队伍、家校合力育人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来保证学生核心素養构建工作的顺利进展。需要注意的是,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应当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试录取制度,比如可以同时考虑学生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这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和发展力度。[4]

结语

综上可知,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已是大势所趋,是我国义务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基本理论,坚持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基本原则,把握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六个表现,通过课程教材改革、教学实践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完善,来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2]彭小念. 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J]. 基础教育研究,2016,03:10-12.

[3]雷晓庆.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与养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6:11-13.

[4]辛涛,姜宇,王烨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5-11.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构建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