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民办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

2017-06-11康缔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贫困生民办高校

康缔

摘 要: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力量中的重要一部分,为帮助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并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然而民办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在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的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少数民族 贫困生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推动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资金都是自己筹备以及教学资金的不断攀升,给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思想压力。比如民办高校的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等。少数民族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他们的受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边疆人才战略的实施。

一、民办高校中“奖、助、贷、勤、补、减”资助模式的现状分析

从1987年国家就制定了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这么多年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并结合经验和国家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了一套以“奖、贷、助、勤、补、减”为主的助困政策。而民办院校建立之初,贫困生并不享受国家、政府助困措施,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贫困生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也纳入了国家助困范围之内。对于现行的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其他形式。

1.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用来表彰先进、激励学生奋发上进的一种资助方式,具竞争性。民办高校也有奖学金这种资助方式。一般而言,学生只有非常优秀才能获得奖学金,加之奖学金的总量总体较少,所以,需要其它资助形式来进行补充。

2. 国家助学金

在2005年设立了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助学金无偿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完成学业,目前民办高校也有国家助学金。[1]

3.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行缓解了高校自身发展与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难以求学的问题,而且今年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有所调整,本专科生贷款金额由以前的6000元调整到8000元,为减轻学生还贷负担,由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了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学习时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贷款期限延迟到毕业后6年内还清,学费贷款由银行按学年直接划入学校指定的账户。[2]

二、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交易方式、交易内容拥有不相同或不相等的信息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

1. 在国家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奖学金的评选都是按照综合素质测评高低来进行评选。而综合素质评定标准上,主要基于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学生活动、社会实践、日常表现以及学术成果等几个方面。在此评价体系之下的奖学金评定,必然存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思想品质为例,尽管学校可以采取教师、同学、宿舍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机制,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为主,最真实准确的信息一定是被评价者本人或者亲密的人最为清楚。而多方评价虽然较为全面,但也难免有主管因素,出现“保守分”,最终结果必然是趋于折中,从而导致各被评价者之间的得分差距很小,甚至几乎没有差距,导致思想品质这一评价项目在评定中作用失效。因此,由于在奖学金评定中学校与申请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 在助学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助学贷款中,由于其鲜明的政策性特征,使得银行必须对一个学校内符合贷款资格的学生人数给予贷款。由于银行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申请贷款的少数民族学生比银行更了解自身风险,积极寻求贷款并最有可能贷到款的学生往往是可能会违约的学生。例如,存在部分消费理念超前或具有一定投资意识的大学生,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困难,也积极申请助学贷款享受国家贴息;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从小就有国家照顾的先天偏向,对贷款相应的权责认识不足,抱着“能贷就贷”的心态申请、“花完国家会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心态消费、“拖黄了算”的心态还贷,也对助学贷款趋之若鹜;反之,也存在部分真贫困生,碍于“面子”和自尊心,反而对贷款态度消极。

三、民办高校少数民族资助工作中应对策略分析

1. 民办高校的被资助力度远不及公办院校,应加大扶持力度

民办高校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资助力度上远远比不上公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美国,对私立大学的资金资助不仅有来自于联邦政府还有个地方州政府。联邦政府可以依据美国国会的有关法规对私立大学进行财政拨款,给予贫困学生的财政上的援助;地方州政府也能提供大概约占6 资金;政府应该作为中坚力量对民办高校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2. 少数民族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准确性不足、缺乏准确的认定机制,应明确认定指标

充分考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加强界定工作,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因为其居住地多为边远山区,在资助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倾斜,但是少数民族的标准界定是要严格把关,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资助的公平。应该是的真正的少数民族贫困生得到资助。

3. 资助体系不健全,应完善资助体系建设

无偿资助引起利益纷争、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度不够高。而且靠一张静态的家庭档案调查表来进行贫困生认定,开展资助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资助工作的需求。我国虽然有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但是应该完善并建立起三个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第一、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阶段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采取目前在校学生自行录入,并进行信息核实。这样给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平台,也能根据贫困生情况调整资助方案。第二、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实现资助手段信息化,同时与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系统保持信息与数据的同步。第三、建立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负责提供勤工助学申请,信息查询,勤工助学培训、勤工助学记录和评价等服务。

参考文献

[1]戎辉.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若干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5):60-62

[2]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贫困生民办高校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