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

2017-06-11谢巧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初中语文

谢巧莉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与别的很多国家不同,我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在汉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厚内涵,所以说,我们有责任将汉语言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所以文章对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了分析,为更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 汉语言文学 教学创新

引言

汉语言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文化根基,所以必须进行传承。相信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为有前瞻性的初中教学教师,应该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汉语言学习的能力和语言的使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教学任务安排的时候,教学理念一定要完善,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该更多关注语言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1]

一、汉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1. 文化传承的需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然有着其悠久的历史,而汉语言就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当今的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有逐渐淡化的痕迹,这是很不利于汉语言的发展的,所以应该将汉语言学习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中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文化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化的态度一定要端正。[2]

2. 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应该仅仅是经济上的竞争,最后都会回到文化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是很容易被这个时代抛弃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连许多外国人都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热潮,孔子学院的开设就是很好的证明。既然世界给了一个中国人展示自己文化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好好把握这一机会,努力将汉语言文化发扬光大,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3]

3. 自身发展的需求

如果不考虑国家社稷,仅仅站在个人的层面来考虑,学习汉语言文化也是必需的。学习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到底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汉语言文化的学习,还能够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总而言之,汉语言的学习能够帮助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文化修养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1. 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利于创造性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一个人要想最大限度发挥自由创造的才能,就必须有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同样如此。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想创造出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和信赖学生,这是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创性。如果老师一直端着权威式的架子,学生就只会把你当成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把你当成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朋友。如果学生不能消除课堂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带着沉重的压力来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不能进行自由思考,也不能坦然面对正确与错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会变得有所顾忌,这样就很难撞击出创造力的火花来。[4]

2. 改革旧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创新,千万不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会遏制学生的思维。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求新、求异、求变的过程,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和已有成就的思维形式。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应该成为创新活动的动力,而不应该是束缚。杨振宁教授说过,在国外,那种“老师没讲过的不敢讲,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的学生一般都是中国留学生,十个中国留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可悲么?自古以来,我们收到的教育模式只要求我们能够接受老师讲的内容就可以了,不需要个人的发挥和创造,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式教学思维,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刚好与传统的方式相反,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5]

3.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课堂上的教学都是一个有限的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要想把很多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就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优化,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然后再辅助多种启发学生思维和引导的方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时,虽然要注意课堂容量,但是又不能将课堂安排的慢慢的,而是应该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拓展思維的空间,让他们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能在课堂上得到同步的训练。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就算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真正利用这些知识。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将课堂时间完全占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教育的规律的。其实要想解决这个尴尬的境况,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的,比如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导学式等,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进行思维活动,让他们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利用直觉思维、视觉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去探索新的知识。

4. 提高教师自身的创造性素养

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做一名纯粹的“教书匠”,而是应该多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这就要求老师拥有创造性的素养。如果老师不去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思维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就很难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一个有创造性的老师善于在每一课教学中融进自己的新思想和新发现,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精神的学生来。[6]

结语

不管怎么说,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少一些功利性,多一些真正的文学内容,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学习基础的。

参考文献

[1]李云龙,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J]中华少年,2016

[2]朱周龙,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王爱芳,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4]马仙; 刘芳,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6

[5]张苹; 张丽芝; 屈瑞娜; 李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6

[6]张梦珂,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J]课外语文,2016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