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2017-06-11邹小芳
邹小芳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的,而一个教师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技能的熟练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教师合理的运用情境教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此方面做出相应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教学 创设情境
随着国家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于学生接收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强调的素质教育更是强调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教师,小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重担,原因之一就在于她们的受教者是一群身心都还未发展的儿童。因此,有效的情境教学成了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做出相应研究。[1]
一、情境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对于世界接触的有限,教师所给出的情境一定要能够让学生们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讲一些充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未探索的知识类型的情境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周围事物中找出能够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生动情境,同时,在课前备课的时候,也应该对找出的情境进行归纳,并试想学生对于这个情境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学生的接收能力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当我们的数学问题中涉及到“客车”“货车”这种情境时,如果学生不能区分,则运用“甲车”或者“乙车”来代替,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个情境,并参与进来。一旦学生们对于教师所营造出的情境的能都进行大部分的理解,那么学生对当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接收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情境多样化
填鸭式教育之所以现在正逐渐被淘汰或者说被取缔,正是因为其一成不变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可如果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所运用的情境都千篇一律的话,也不能勾起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正处在一个对新事物好奇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兴趣主导着其所想要理解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时不时更新自己所储存的情境类型。[2]
1. 生活实际中孕育问题情境
生活处处充满情境,而数学也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人们在进行普通的经济活动时,都会难免的进行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比如在街边的便利店购买商品时,顾客和商家都会对进行交易的商品进行价格的计算,而这其中也定会牵扯到一些简单或者复杂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所以,教师应该将这些生活实际中的情境运用到课堂上来。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在走廊上对走廊两边的瓷砖进行计算。先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让学生对这个范围内的瓷砖数量进行统计,再不进行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计算。如果学生脑海中并没有对乘法运算的相应概念,所以会消耗许多的时间来得到结果,教师可以依据课堂的时间对终止时间进行调整,最后再告诉学生用横的瓷砖数与竖的瓷砖数相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投入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
2. 生活现象蕴含问题情境
情境有时并不需要再现,因为有一些情境已经成为了一种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只要教师在课堂上一提到与之相关的话题,学生就能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情境。比如说,当教师在对小学数学中比例这一章进行相关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有用小知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身边的模型,是不是觉得这些模型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的都和原来的都差不多呀,大家想一想在售房中心看的那些小房子…”通过这样的语言叙述,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寻找并找到相应的情境。又或者说,教师也可以借用地图来介绍比例这个概念,学生肯定都对国家的大小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引入居住省市的地图,可以给学生介绍居住省市的面积,并让其进行思考如何将这么大的面积表达在一张纸上,同时,通过测量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相比,得出比例,更好的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在最后,教师甚至可以借此引申到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将这些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起到复习的作用。[3]
3. 生活疑难中创设问题情景
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息息相关,而在当代强调活学活用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是不是的制造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让其适应这个过程。比如,当举行学校活动時,学生需要对教师进行装扮,而其中所需要的物品可以在两家商店里购买。一家商店距离较远,但是价格比较实惠,另外一家商店就在校门附近,但是价格就比较偏贵。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方案,根据要购买物品的数量和重量,规划所需要的资金,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购买物品的学生人数和商品数量,以及如果选定在较远商店购买所需要花费的来回车费等一系列的小细节。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为教室的装扮出了一份力,同时还会感到一股自豪感并认可数学的重要性。总之,学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作为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对于以后接受的高等教育至关重要,所以,小学教师应当挑起这个重担。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教学法宝,虽各有不足,但也正在完善。在新教育模式下的时代里,教师更应该贯彻落实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进行这种教学,会占用教师许多的非工作时间来准备合适的情境,组织合适的语言,但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生涩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达到学校的教学预期,使国家的教育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荣.在特定情景下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以培养师范生针对中小学数学课程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34(6):14-18.
[2]王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景运用[J].东方教育,2015,(7):447-448.
[3]王海.以情景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措施研究[J].家教世界,2014,(2):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