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6-11韩随平
韩随平
摘 要: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形成的。平时所说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中考制度的改革,我们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生物等冷门课程越来越受到改革的重视,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明确思维目标,提高思维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我们要对生物教材中的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概括和综合,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抽象、比较、归类等方法,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梳理、从而解决未知的生物内容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有效活动和努力,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和发展,没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学生的一切时间活动都是茫然的,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生物教学目标就是学生思维的目标,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和试题的考查点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点,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来说也是受益终身的。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的目标,激发思维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有效性。
二、创设思维情景,提高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生物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进行生物实验,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生物课堂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我们所处的生物种群中,实地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进行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就好比是亲身体验,触手可及,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思维的能力。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思维,问题的设置指导科学研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因为只有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才会激发有效的思维。问题的提出有价值是指:提出的问题要和原有的人事结构有必然的联系,难易适宜,特别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或者学生苦思冥想、一筹莫展也无从下手解答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的有效思维。
问题的设置要目的明确,问题的提出要把握时机,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照顾中下等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可以“猴子摘桃子”为参考,做到伸手摘不到,跳一跳可以获得。对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是简单的评判对错,而是要让学生说其然,更要说清其所以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创设思维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去思考生物现象及其生物现象的本质、生物实验现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生物教学内容和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推理。分析思维方法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与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提高思维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如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但要准确,而且要体现出思维的敏锐;所以生物现象的多样性的分析和掌握要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时,归纳出适应现象,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对生物内容中的变异现象体现出思维的独特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又善于解决问题,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要将思维目标与生物教学目标统筹考虑,构建思维训练目標体系,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要处理好思维训练与传授生物知识值几钱的关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