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7-06-11林复兴
林复兴
摘 要: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数学领域,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基石,是每个人数学涵养的必备要素。本文就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意志、注重学习方法、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更是贯穿于全过程。从常见的各种测试卷来看,计算题的分数占总分数的30%左右,大约有80%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拿不到计算题的满分。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有一部分老师只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了对运算过程的理解性、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计算教学本身就是跟枯燥乏味的数字搞“趣味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准、快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起好玩的游戏,数学的学习活动简直枯燥得不得了。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一些好玩的游戏。如《七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以谈话引入法作为引入,跟学生说:“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玩,看船来了。小船是用什么来图形组成的?几个图形组成的?”生:“一只小船有7个三角形,就是一个七,1×7=7,一七得七。”“两只小船呢?”这样以此类推到七七四十九,通过让学生数小船图形的个数来认识七的乘法口诀,然后把练习题设计为数学乐园里玩的项目,如“谁是计算小能手”“口诀对算式”“比一比”“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情来完成有关的练习题,这样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组织学生长期坚持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以下三点:
(一)天天练口算
每天用5分钟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重点练习,对于学生比较难掌握或者是容易出错的内容更要着重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樣。如:接力赛、夺红旗、找朋友、对口令、同桌编题交换完成并评分等,这样在进行训练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对比练习
学生总会出现一些题目比较容易混错(如53+12错算为66,把个位的3+2错算为3×2=6)所以我在教学中会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这样让学生通过纠正错误来提高辨析能力。
(三)定期进行改错练习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都会把它们收集在一起,定期上一节错题纠正课,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出错误的地方,说明原由并改正。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还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三、讲究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有些计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老师还没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所以如果老师没有讲究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将会无聊至极,同时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少。作为老师,不能因为学生会算,就略带而过。而是要通过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算理,总结出计算的法则,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学习的内容,真实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比如: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教学中,“180+340=?”,从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把180+340计算出来,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略带而过,学生就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仅仅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能算出结果,还让他们明白算的道理。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四、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细心认真审题,但是对于计算题,很多学生都提笔就做,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甚至运算顺序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才动手解题。所以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先审题,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的联系,再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答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养成检查的习惯
计算完后很多学生忽略了检查,其实检查可以把算错的查找出来,并改正,这样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所以老师要教育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同时在教会学生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或等于每一个加数等等。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离我们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