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情认同”理论的政务微博“接地气”策略研究*
2017-06-11杨家勤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毛浩然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 杨家勤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毛浩然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于“同情认同”理论的政务微博“接地气”策略研究*
◎ 杨家勤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毛浩然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研究依据肯尼斯·伯克的“同情认同”理论,探究我国政务微博“接地气”话语策略,发现当前政务微博主要通过话语表达和参与互动赢得草根网民关注。在表达层面,政务微博借鉴当前流行的草根化微博语辞及马赛克式多模态语篇模式等“接地气”策略;在参与互动层面,政务微博采用谈论草根事务和接续草根微博话语等“接地气”策略。现有政务微博的互动以提问和呼吁为主,主动关注草根微博用户和参与草根微博话语互动方面尚显不足;不同地区政务微博“接地气”策略和水平存有明显差异。文章建议,应重视虚拟协同创新平台,以实现各地区软硬件的相对平衡。
政务微博;草根微博;“接地气”策略;同情认同
1. 引言
21世纪初,西方学界意识到微博不仅是接触民众、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手段(Yan & Brooke,2010)。迄今,学者们已经关注了微博话语中的政治主题(Siapera,2008)、政务微博话语中的观点和立场(Johnston,2011)以及政务微博在总统竞选中的作用(Lewis,2011)。自2009年中国开始流行使用微博以来,一方面,微博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西安幼儿园喂药事件等公共事件话题上屡屡先发制人(王曦辉,2013:80),挑战政府宣传机构和传统媒体的权威与形象,倒逼政府采取措施,让通常倚重官方媒体的人们(包括政府要员们)感受到微博在形成民意、汇集民声中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单向度、程序化、受众难有参与机会等弊端也日渐突出。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政府及其附属媒体机构虽曾担心并排斥微博(王腾,2011:151),而现在也均主动借力微博,纳微博为己用,以便在“架好天线”(传达政府执政理念)的同时也“接好地气”(准确迅速地了解民意),于是中国政务微博应运而生。
然而微博的开通,并非就能自然地接上地气,关键是能否通过顺应网民的话语模式,激发网民的参与热情。这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政务微博顺应受众的心理策略(张文鸯,2013;Lee,2007)、草根言论语境对政务微博的重要性及政务微博的公信力问题探析(Coleman & Scott Wright,2008)、话语权分配(梁芷铭,2013)及语言特点(李卫中,2012)等方面。然而现有研究尚未从“同情认同”理论视角关注政务微博“接地气”模式。据此,本文以“同情认同”理论为参照,通过分析来自新浪微博政务厅中的“人民日报”“人民网”“上海发布”“中国广州发布”“成都发布”和“南京发布”等政务微博,考察政务微博的“接地气”策略。
2. 政务微博的“同情认同”与“地气”
“同情认同”理论是美国现代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neeth Burke)同一理论三核心论点之一,指劝说者为取得预期的说服效果,预先设法寻找与被劝说者之间某些相同的东西,即同一性,作为劝说的基础。为此,修辞者需要努力“从话语内容和语境寻找可能的共同点”(Carpenter,1972:19)。对伯克来说,说同样的语言、穿同类衣服和显示同样的表情等皆是通过趋同受众喜好而说服受众的手段,要“使用与自己的事业及受众兴趣一致的观点”(Burke,1969:55)。趋同受众的表达方式、谈论甚或接续受众的话题,是与受众建构同情认同、接地气的重要手段。新闻界的接地气“说白了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反映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刘保华,2013:53)。当且仅当新闻报道采用普通民众的话语谈论普通民众的话题,该新闻报道才有可能接上地气。
具体到政务微博,“同情认同”策略是指运用草根话语谈论草根事务,并接续草根微博话题,切实走近广大网民,以赢得草根受众认同,继而接上地气。作为一种新兴开放的网络互动话语,微博需借助网络话语表达模式和与网民直接互动两个渠道反映受众主体(即广大草根网民)的利益和诉求等。政务微博亦可以据此最大限度地沟通民声,做好官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为此,政务微博需要趋同草根话语风格,积极互动草根微博主。虽然普通民众可能无法直接参与政务话语建设,但其有权选择通过阅读、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其所感兴趣的话题,继而影响着政务宣传话语效果。据此,只有当政务微博采用“同情认同”策略激发草根受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获取最大量受众的关注,重新赢回曾热衷于传统官媒但被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夺走的部分受众。
3. 政务微博语言表达层面的同情式“接地气”策略
“作为微博内容建设的主体,语言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赵巍,2013:11)使用受众的话语,是激发共鸣和拉近距离获得受众认同的重要话语表达手段。同理,使用普通网民读得懂也乐于读的草根化语言,是政务微博采纳同情认同式策略,赢得草根受众认可并接好地气的重要手段。“微博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对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特殊要求,……领导干部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周建章,2011:15)具体来说,政务微博话语在表达模式方面可借助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手段,与网民建构同情认同,以便接上地气。
3.1 词汇层面的同情认同式“接地气”策略
话语者可借助受众常用词汇,与之建构同情认同,以笼络受话者。使用草根词汇是政务微博“接地气”的重要手段。为获取草根受众的同情认同,政务微博需要摒弃传统官媒的正式用词,代之以草根化词汇。作为一种由普通大众主导的自媒体,微博用词不受任何既成模式的约束。微博主可以随心所欲、千方百计追求新异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在词汇方面则表现为大量微博新词层出不穷。不同于专业新闻用词的精炼和严谨,草根网民的新造词,追求容易上口,多叠词和谐音等,口语色彩味浓。张可(2012:21-29)的研究揭示拟声、方言、叠词、新造、复兴和减缩词等为微博常用造词法。如利用谐音或近音词造新词是其最重要的词汇手段:“童鞋”指代“同学”、“神马”指代“什么”、“鸭梨”指代“压力”、“地毯”指代“低碳”、“V5”指代“威武”、“挨踢”指代“IT”等等。政务微博要想接好地气,有必要借助类似的微博化词汇,投网民所好,以拉近距离,为宣传说服奠定适宜的情感基础。以下是摘自2013年政务微博的句子:
[1]跳水救人的赵皎皎体重不到100斤。女威武!(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8月2日)
[2]世上还是好人多,转发正能量!(重庆交巡警,8月10日)
[3]世界第一:成都,很了不起。(成都发布,4月10日)
[4]由“高温、暴晒、三伏”组成的亚洲天团“”,在上海举办“全城热晕”演唱会已1个多月。(上海发布,8月8日)
例1中的“汉纸”在微博话语中意指“汉子”,属于近似谐音词。女汉纸是对像男英雄一样的女人的敬称。例2中的“满满的”叠词表示感叹,同时也呈现口语化特点。例3中的“CEO”是“首席执行长(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简称,属于典型的减缩词。上述新造词、叠词、旧词新用及减缩词均属微博的常用措辞方式,共同的语言易为草根网民接受、产生共鸣,激发其转发和评论的热情。例4中的“高晒伏”即是“上海发布”微博的一个全新造词,修辞性地模仿当前流行的词语“高富帅”,戏拟出“高晒伏”一词;前者为众多年轻网民所仰慕,而后者为当时深受酷热煎熬的人们所惧怕。通过这种诙谐搞笑的表达模式,突显了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吻合了微博语词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
笔者随机抽取“人民日报”“人民网”“上海发布”等政务微博2013年第4、6和8三个月第10日(即:4月10日、6月10日、8月10日)所发布583篇博文中的草根化语词进行统计(表1)。
表1政务微博草根化词汇统计表
表1显示,目前政务微博在词汇层面注意到草根微博的用词特点,其草根词汇出现频率约为每两条微博出现一次。然而,不同的微博账户使用草根词汇的概率差别显著,“中国广州发布”等地方微博概率明显高于“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全国性微博。“中国广州发布”使用率最高,在86条中使用了95次;“人民网”的使用率最低,133条微博中才使用了7次。另外,词语类型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新造词和口语化词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占总数的69%;而方言词、叠词和缩写词三类总和仅占31%,尤其是方言词总共才出现16次,其中13条出现在“中国广州发布”中,“人民日报”“人民网”和“成都发布”却一次也没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方言的地域性,无法为本区域以外的人所理解,因而为“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全国性官媒所忽视;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等全国性微博尚未从相应的传统媒体表达模式中出来,没有完全意识到草根大众化话语的价值,甚或没有掌握草根网民的平民化表达模式。此外,地方性政务微博的草根化词汇使用情况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如”成都发布”的草根化词汇稍低于“中国广州发布”。
3.2 句法层面的同情认同式“接地气”策略
句法也是政务微博获取同情认同并“接上地气”的重要语言手段,政务微博需要趋同于草根的非专业草根化语体风格。不同于传统新闻语言的规范性,草根微博主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语言素养相对也欠缺,其微博句法简单,口语化的单短句明显多于长复句,甚至句法不完整。如2015年4月6日的一篇新浪微博开始为“能到此为止吗?至少区伯就不同意!”两个短句,自问自答,句法简单,缺少主语,宾语指代也不明确。本文的调查研究揭示政务微博也开始使用简化句法,如下面两篇政务微博,均报道2013年8月10日济南市民帮被撞女子捡钱并悉数归还的事迹:
[5] ……使女子得到及时救治。热心市民,好样的!(吴江区城南派出所,2013年8月12日)
[6] 过路行人没有一个上前哄抢,纷纷停下脚步,帮忙捡钱,最后一分不少地递还到她的手上。目前女子伤无大碍。赞!(成都卫生,2013提8月11日)
上列两例中均使用了口语化的感叹句,“热心市民,好样的!”和“……无大碍。赞!”均旨在传达市民不乘人之危的良好社会风气,宣传社会正能量。口语对话增加双方互动,仿佛博主正在和微博网民面对面谈话,自然缩短距离。另外,为了更接近草根话语实践,政务微博也常突破语法限制,使用省略句,如例5使用了一个缺少谓语动词的感叹句“好样的”,而例6仅用一个动词“赞!”构成了一个无主语和宾语的句子。
甚至不合语法的句子在微博话语中也不为罕见:
[7] 凉水冲脚,涩意!(上海发布,2013年8月7日)
[8] 转发并@ 三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彩排门票。(南京发布,2013年8月10日)
例7中,“凉水”是方式状语,“冲脚”是动词,“涩意”是一个结果状语,从句法角度来说,该句不合语法。例8仅仅用了一个微博符号充当谓语动词,也违背了常规的语法准则。
张曼(2012:30-31)统计了2000篇微博话语的句法特点:短句1292句(64.6%),10字以上长句 708(35.4%);另有583个省略句,占29.13%。以张曼的统计结果为参照,本文抽样调查表1所用语料(583篇博文)中的草根化句法使用情况(表2)。
表2政务微博草根化句法使用情况统计表
表2反映了政务微博句子的长度和完整度两个方面特征。在句长方面,政务微博用了不少简短句子,所调查的6个微博账户3天共发布的583篇政务微博短文,共3873个句子,其中短句1845个,占48%。就使用短句数量而言,6个微博账户中以“成都发布”为最多,高达52%,超过半数,而“人民网”和“上海发布”稍低,最短句子仅含一个字,如:
[9] 权力有所畏惧,才能知分寸、守正道。安。(人民日报,4月10日)
例9是“人民日报”微博4月10日晚发布的最后一个微博结束语,最后一个字“安”是“晚安”的意思。这些极度简化的句子符合草根的快餐文化需求,易为草根阶层接受。
在句法完整度方面,政务微博倾向于用完整的句子,仅有379个(9.8%)句子结构不完整,其中绝大多数为祈使句(332),占87.6%。除此之外,仅有少量的谓语省略句。比照张曼关于一般微博的句法统计,政务微博长句使用率(64.6%)虽稍高于一般微博(48%),但总体来说还是顾及了一般草根阶层的文化层次。受草根语言的影响,政务微博呈现出简明、口语化等语言特征,但传统媒体的烙印还很明显,没能完全适应草根语言表达习惯,主要表现在竭力保持句法的完整度。政务微博的句法完整度高达90.02%,与普通微博的70.87%差距明显。究其根源可能是非草根的政务微博主不愿意或不敢放下自己的非草根身份地位,抑或是不了解、不会说草根话语。政务微博的省略句使用率(9.8%)不到普通微博省略句使用率(29.13%)的三分之一。
3.3 语篇层面的同情认同式“接地气”策略
语篇包括组成成分和组织模式。不同于以文字为主并注重倒金字塔编排的传统媒体语篇特点,微博的语篇没有既成规定,草根网民作为业余作者,可随意记录生活中所见所想,以满足追求自由表达的愿望。在语篇上则表现为话题单一、篇幅短小和结构简单等特点。如2015年4月11日一昵称为“绍兴师爷”的新浪网博主发布题为“女司机倒车撞伤三人”的微博,内容为“就像她那样:挂倒档,一路向左……”三个小短句,共12个字,加上几个标点,短小简单,是草根微博语篇的典型。相比之下,“东南快报”同日相同题材的微博则复杂得多:“#女司机倒车撞伤三人#追踪:一男性伤者伤势过重死亡#4月8日上午,福州二环路与屏西路交叉口附近一家汽车美容店旁,一名女司机倒车时因油门踩得过重撞伤3名路人。昨日下午,@东南快报记者从警方处了解到,其中一名男性伤者因伤势过重,已于前天晚上死亡。”从题材、篇幅到句子均相对较长且复杂得多。
为接地气,政务微博已经开始效仿草根微博的短小语篇模式,几句话甚至一个短句或几个表情即可成篇。如“炎炎夏日,蹭睡族‘占领’家居卖场。”(“人民网”微博,2013年8月8日)除标点外,此篇微博仅13个字,加上一个网址,远未达到微博的140个字限。呈现出“片语化”的微博为数不少,如“平安杭州”2013年8月12日发布的一篇微博:“安全带的作用!”全文仅包括六个字和一个感叹号,一方面是为顺应以微小为贵的微博语篇模式(严格的140个字限要求人们尽量长话短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草根网民的快餐文化习惯。
草根微博语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其短小的文字语篇仅是马赛克式多模态文本组合的一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草根网民发微博时,更乐于把随手拍的图片和视频发布到微博,以增加信息量、权威性或情趣。各种模态信息随意堆砌,常常在文字微博后面加上表情符号、嵌入图片、超链接甚或视频等,形成多模态话语共存的局面,让受众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此类多模态题材随意堆砌,却给人井然有致、浑然天成的感觉。
受到微博既定语篇字数的限制,同时也为了迎合草根文风特点,政务微博的语篇无法正常展开而呈现碎片化状。为补充信息同时也为增加情趣吸引注意力,政务微博运用图片、视频和图标等简练、直接、直观的方式表达情绪、态度、观点,呈现出文字+图片、文字+表情、文字+@、文字+原出处(网站或期刊名)和/或表情组合等多样化多模态表达模式。如下篇“人民网”微博(例10),除标题外,文字语篇仅包含两个断句(包括9个字和两个标点),文字底下配上一副图,用以阐释文字内涵,是典型的文字加图片型多模态表达模式。
[10]
下篇微博文(例11)居然完全以图表意(南京发布,2013年8月10日),全文仅包含17组雷雨图标和三个表情,不见一个文字。雷电图片组合和开口大笑的表情十分形象地刻画了当年8月深受高温和干旱煎熬的人们在突发雷雨时的欣喜之情。
然而现在仍有不少政务微博直接引述传统媒体的表达,政务微博的非文字表达模式在分量上和功效方面均很弱。虽然也有图片,其功能充其量也仅是一个点缀,意义表达方面的功效微弱。如:
例12出自“成都发布”2013年8月10日的一篇微博,其附属图片的红心符号和男孩儿照片(限于篇幅,照片此处省略)仅展示了一个男孩子形象,没有描绘博文所述小男孩儿寒冬夜迷失丛林、被袋鼠保护的主题。博文主要内容还是由134个文字表达,图片并没有补充实质性的内容。
可见,为赢得民众的同情认同,接上地气,政务微博在语篇层面上采用了减小篇幅和多模态混搭的方式,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努力。
4. 政务微博参与互动层面的同情式“接地气”策略
谈论草根事务、参与草根行为,也是政务微博与草根建构同情式认同、赢得草根认可、接上地气的重要途径。
4.1 基于同情认同的参与式“接地气”策略
为保持广大网民的持续关注,政务微博必须顾及草根诉求,积极参与围观草根话题。“在共同的行为中,人民能有共同的感觉、概念、意向、观点和态度等,这些都将使他们成为共同体”(Burke,1969:21),成为同情认同的基础。为此,政务微博需要关注参与网民之所关注,即既要关注阳春白雪式高雅艺术和涉及国计民生的方针大策,也要谈论涉及民众生活的小事和杂事。如果政务微博“对群众的呼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找不准靶子,对不准焦距,如何能把问题解决好,又怎么能取信于民?”(人民日报微博,2013年8月15日)。“上海发布”2013年8月10发表的19条博文中,不仅关注了上海艺术电影联盟8月四部影片闪耀“梦想季”、上海书展、中超第20轮联赛等文艺主题以及公积金贷款等政府方针大策等,也关注了“高温”“如何给宝宝断奶”、早年弄堂回忆中的“叫蝈蝈”以及“酱黄瓜”等百姓日常生活杂事。同日的“人民日报”微博除关注南京鼓楼区领导晒手机号码、人社部拟设“临时工”10%上限等新闻外,还更多地关注了手机流量月底清零(7条)和当时困扰中国人民多日的高温天气(6条)等消息。本文统计了2013年8月10日的“人民日报”“人民网”“上海发布”“南京发布”“广州发布”和“成都发布”等政务微博参与草根主题的情况,结果见下表(表3)。
表3 2013年8月10日政务微博参与草根话题情况统计表
表3所统计的6个政务微博账户当天共发布168篇微博,其中涉草根事务的83篇,占总篇数的49%。“上海发布”的比率最高(68%),而“人民网”最低(26%)。据此,在主题方面,无论是地方性政务微博(如“成都发布”)还是全国性政务微博(如“人民日报”等)均意识到草根话题的重要性,关注并参与讨论,以此作为获取认同接好地气的重要手段。
4.2 基于同情认同的互动式“接地气”策略
及时“互动是微博的生命,交流是微博的灵魂”(武怡晗、李向鑫,2013:61)。政务微博的“接地气”策略不能仅限于谈论草根事务,真正的交流互动应该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为了真正融入网民世界,与其建构同情认同式同一,政务微博还必须与受众感同身受,通过转发和评论草根微博,以草根身份主动参与草根的“围脖”行动,同时也要敞开胸怀,让草根参与其话语建设,积极参与围观互动,及时答复和评论草根网民,转变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作风。
目前,政务微博与受众的互动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就相关政策法令的制定,向受众征询意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受众思考;通过撰写博文参与讨论草根话题,通过转发和应答等与之互动。参政议政是我国政府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务微博通过网络征求意见的方式,让网民参与和监督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并就相关决策及时献言献策。例如,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尽可能妥善解决这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当前热门的社会话题。上海市政府通过“上海发布”于2013年 7月26日发表博文号召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相关条例的建设中来。
同样以表1中的583篇微博为研究语料,生成如下互动模式统计表(表4)。
表4 政务微博与草根的互动模式统计表
表4显示,政务微博通过征求意见、提问、呼吁、回应等互动方式对话草根网民,对话率达到55.8%,具有一定的“接地气”意识。然而从对话的质量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政务微博与网民的互动主要集中在提问和呼吁两个方面,这两种互动占所有互动模式的91.4%。此类提问和呼吁仅是单向性的,在讲述事件之后,向受众提问,以激发受众的参与和思考,甚至直接用祈使句呼吁受众参与其所宣传的行动。如“转”“扩散”“您怎么看”等。
遗憾的是,政务微博主的互动仅限于提问,似乎忘了邀请草根阶层进行回应,而大部分微博主也忽略了对受众回应的关注。在表4统计的583条微博中仅“中国广州发布”于8月10日发布了两条意见征求的微博,“同德围优化规划公示快来提意见”及“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时间:……现在评论区征集网友问题,相关部门会现场解答”。此外,笔者注意到“上海发布”6月10日发表了“在建地铁规划”的微博,“人民网”8月10日发表了“人社部7日发布《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微博,然而二者均未向网民征求意见。
微博用户通过@其他微博,参与其话语互动。我们调查发现政务微博主要@其他政务微博及大V的微博(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对于普通网民微博关注明显不够。@普通网民最多的是“人民日报”微博,但也不到其微博总数的十分之一,而“人民网”133条中竟没有一条是回应受众的。在所调查的583条微博文中仅三条是政务微博主动回应草根微博的评价。
5. 结语
在传统媒体之外,政府及其附属的媒体机构开通微博,旨在借助新媒体特色,与草根建构同情认同式同一,以接上地气,拉近情感距离,激发草根网民参与政务话题的讨论。作为一种网络话语,政务微博主要通过话语层面上的表达模式及交流互动两条途径接上地气,以便更好地宣传政策和了解民意。
本研究讨论了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微博化语辞、短小句子、简洁语篇及模态碎片化语篇,力图参与草根话题的微博行动。然而,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表达层面上草根气不足,参与互动数量不足、质量也亟需改善,同时还存在地域性差别。
为此,政务微博首先要放下身段,甘于向平民草根学习,了解其思想意识及表达模式;撰写微博时,多采纳草根微博用语,力求句法和语篇的简洁和多模态化。其次要甘于与草根同一,关注草根话题、参与草根微博活动,同时也要接受草根的监督和评论。切实改变政务微博仅限于报道事件本身、自说自话、忽视与网民互动、成为门户网站的缩写版等现象。最后政务微博可以通过虚拟协同创新平台,来实现各地区软硬件的相对平衡。
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官方话语研究”(13BXW055)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篇互文视角下的演讲修辞性叙事模式研究”(13YJAZH115)系列成果之一。
Burke, K. 1969..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arpenter, H. R. 1972. A stylistic basis of Burkeian identification., 20 (1): 19-24.
Coleman, S. & S. Wrigh. 2008. Political blogs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13: 1-15.
Johnston, A. et all. 2011. Standpoint in political blogs: Voice, authority and issues., 40: 269-298.
Lewis, M. 2011.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blog reading, online political activity, and voting during the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6 (3): 11-28.
Lee, J. K. 2007.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homogeneity of the media: A test of the fragmentation thesis., 84(4): 745-760.
Siapera, E. 2008. The political subject of blogs., 13: 51-63.
Yan J. & F. L. Brooke. 2010. The Blog-Mediated Crisis Communication Model: Recommendations for Responding to Influential External Blogs., 22 (4): 429-455.
李卫中,2012,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看政务微博,《社科纵横》,第12期,54-56页。
梁芷铭,2013,话语释放与权力聚合——当代中国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的本体和价值维度,《湖北社会科学》,第1期,24-26页。
刘保华,2013,节庆报道策划要“接地气”,《传媒观察》,第5期,53页。
王曦辉,2013,微博时代纸媒记者如何更接地气,《新闻爱好者》,第2期,80页。
王腾,2011,“博”斗·合作·融合——浅谈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新闻世界》,第9期,151页。
武怡晗、李向鑫,2013,微博让为民服务接地气,《人民公安》,第7期,61页。
张可,2012,微博语言特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1-29页。
张曼,2012,网络微博语言的个案性分析,广州大学硕士论文,30-31页。
张文鸯,2013,政务微博、草根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研究——基于宁波的实践,《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3期,120-124页。
赵巍,2013,语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官方微博语言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11页。
周建章,2011,“微博问政”须提升领导干部“微素质”,《领导科学》,12月(下),15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群众呼声视而不见,怎能取信于民》,人民日报微博 2013年8月15日,新浪网(http://weibo.com/p/1002062803301701/mblog?)。
On Strategies to Build Identification in Chinese Political Blogs
Yang Jiaq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Mao Haoran, Huaqiao University
With reference to Burke’s Identification Theory,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for being common and close to the grassrooted blogger in Chinese political blogs. Through careful survey on the official blogger of grass bloggers , the author discovers that the current political bloggers take discourse expression modes and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s as the main strategies to win the grassroots netizens’ attention and get close to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 respect of expression, Chinese political bloggers try to adopt the current grassfied bloglike expressions and mosaic and multi-moded discourse organization; as to the interactive aspect, the bloggers try to talk about grassroot topics and continue the grassroot topics activities. Meamwhile, the interactions are mostly limited to questions and appealing without enough attention on the grassroot blogs and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microblog, grassrooted blogs,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杨家勤,女,安徽肥东人,博士,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方修辞学,话语分析。
毛浩然,男,福建福清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话语修辞。
杨家勤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230601)经开区莲花路1688号,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电子邮件:847248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