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

2017-06-10张海燕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介语

张海燕

【摘要】本文介绍汉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特征,解释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汉语习得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少数民族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介语的特征

中介语指的是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但为了社会交际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开始学习汉语,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阶段,语句的表达既不是母语也不是汉语,而是介于他们的母语和汉语之间,这就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在下意识地使用中介语这种过度性语言。它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及过渡性等特点。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发展中的语言,与儿童的语言一样可以被视为合理存在的特殊的语言。

中介语本身是一个阶段——过程的双重系统,即母语——中介语——目的语,在这个系统中,目的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可以说,更多的学习者在到达目的语之前出现的石化现象,必经过中介语。狄车尼认为中介语的成分是:中介语=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他看到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错误组成的部分,却忽略中介语正确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介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定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Selinker 早期在研究中介語时就注意到在学习目的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易石化的语言现象: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学习者获得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目的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当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有所提高时,这些现象表面看似已消除,但还会常常出现在目的语的中介语中。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长期重复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即所谓的石化。这种石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理论界,专家学者对石化的概念和特征看法不同,导致了人们对其产生原因的看法不同。有的学者认为认知和神经机能是引起石化的主要原因;有的学者将石化归因于内在因素(年龄因素;缺乏与目的语文化融和的欲望等)和外在因素(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等)的共同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导致石化产生的原因。

(1)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影响,不自觉地把本民族语言的知识或规则运用到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去。如果这种迁移不符合汉语规范,且得不到纠正的话,就可能固定下来并形成石化。影响汉语习得的因素中,母语迁移是必要的因素,或者说至少是优先参与的因素。也就是说,石化的发生一定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

(2)培训转移失误。教师的某些不地道或不适合的语言运用和讲授影响了学生,这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特点及语法规则产生了不正确的理解,这些误解往往产生于学习的最初阶段,因而更加的根深蒂固,不易消除。另外,学习者的语言材料使用不当也可产生培训转移。

(3)交际策略。交际策略之所以也是产生的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主要是从学习者心理因素上看。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即可达到交流的目的,学习动力也因此减弱,要么完全停止学习,要么不再像学习初期那么重视。学习者此后只在必要时增加一些词汇所携带的句法信息,或者增加几个新词,但这对中介语的消除不会有什么效果。

(4)目的语过度概括。这种现象是指学习者将所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应用到其他语境中去,创造出一些错误的结构。同时,学习者在刚接触到一个新的语法点时,对该语法点规则的运用也许还不很大胆,一旦学习者对该语法点有较多的接触之后,他们会潜意识地总结规律,然后长期重复使用。

三、汉语习得过程中石化现象的防止

(一)明确汉语学习的目的

在注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汉语教学还应重视语言应用和语言能力发展,逐步改善和发展“中介语”。如在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不仅要领会词语的词汇意义,还要比较在两种语言的不同运用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习者真正理解目的语的意义。如果教师过分重视语法教学, 注重准确性,忽视语言本身的流畅性,那么这种做法不利于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并可能导致中介语的畸形发展。

(二)减少母语干扰

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大量、适当地输入目的语,并注意目的语输入的质量,以减少母语的干扰。因为母语干扰是石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材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或实行分级教学,或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提供与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相符的学习内容,屏弃那些语言和内容都已过时的教材。因为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载体,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如果语言教材跟不上这一变化,学生就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目的语材料,也很难让学生对目的语产生兴趣。另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习的难度、宽度和深度,正确评估学生学习水平,因材施教,使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努力学好汉语。

四、结语

中介语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成因,对如何防止和减少语言石化现象的形成以及对汉语学习者及汉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海军.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2]戴炜栋.蔡龙权.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9).

[3]刘春艳.论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的石化现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 外国语,2000,(4).

猜你喜欢

中介语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中介语僵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对策
大学生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