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方法

2017-06-10杨志伦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习惯

杨志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门,掌握基本的写作模式与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写作习惯的重要的基础阶段。但是,当前部分小学三年语文教师尚且没有掌握系统而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这就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如何呵护好幼嫩的心灵,孕育出乐于写作的“小作家”呢?本人在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浓厚的写作兴趣是优化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质量的条件与基础。不少家长与老师都发现:许多孩子平时阳光、可爱、伶俐、活泼,口头表达也很流畅,甚至能说会道、生动形象,但是一旦落笔就很难启齿或无话可说,没有条理或不精彩。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有种畏难情绪,囿于“课文怕学文言文,看见作文就头疼”之怪圈中。

因此,在实际的作文教学活动中,三年级语文教师应依照学段写作目标及教材的实际特点,将提高学生参与写作教学活动积极性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切入点与落脚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三年级学生畏惧写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设计的作文题目让自己“无话可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生拉硬扯、不着边际、缺乏真情实感的。针对这种情况,为最大限度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经验、语文基础等情况,然后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三年级下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作文课。在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应借助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详细了解班级各个学生的兴趣愛好、写作基础、生活环境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努力使得自己所设计的作文教学活动能符合各种类型学生的兴趣。当教师了解到有的学生喜欢春天的田野;有的喜欢夏天的蝉鸣;有的喜欢秋天的枫叶;有的喜欢冬天的白雪;有的喜欢田野中油绿的小草;有的喜欢潺潺的溪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宽泛的写作空间,以尽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就可以“我眼中的美景”为主题设计一节作文课,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想要一吐为快,最终都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品。

二、鼓励学生体验生活

真实的情感体验及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小学生三年级学生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与前提。而传统的作为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写作主题偏离学生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在写作中学生可选择的写作素材过少,往往出现提起笔来大脑一片空白的状况,更别提写出真情实感了。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在看到一些作文题目后觉得并不难写,但是写出来的作品确实干干巴巴,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发现是因为学生普遍缺乏生活体验,才能造成在写作中“无米下锅”。为有效解决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这一写作难题,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中的写作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积极体验。如,每天吃饭的时候,观察父母双手是否不细嫩、光滑,额头上是否略有皱纹,眼睛是否有血丝;每天父母送自己走进校门时候的目光是否有种欣慰与留恋,接自己回家时候的面容是否如沐春风……

为了激发学生体验生活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不仅应对最终的成品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且还应对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对各种生活实践的思考、调查及观察等活动中,最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在正式的作文教学活动实施前一周,教师就应为学生布置体验生活的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到街道、社区、车站、公园或野外观察与走访,了解生活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事件,然后依据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写一篇作文。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在作文教学活动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因此每个学生在课堂训练中都有话可写,并且都能把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意义写出来,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三、引导学生养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是学生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保障,而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以便为学生在写作方面有出色表现奠定基础。笔者依据自身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的写作教学经验,特提出几种有利于学生写出优秀作品的习惯,现总结如下:①每天动笔写一点的习惯。很多在写作方面获得奖项的学生,都受益于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其实,学生日记不在于每天写很多的字,而贵在坚持,只要每天都进行练习,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并且还可积累出丰富的写作素材。②列作文提纲的习惯。作文训练中的“胸有成竹”就是“列提纲”,学生在看到写作话题后,就应进行构思,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分几个段落,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才可避免出现上下段之间衔接不自然、写不出下文等情况的出现。③精心修改的习惯。俗话说“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的确,每一次读自己写的作文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发现作文中的不恰当、不合理的地方,只要及时对这些地方进行修改,就会逐渐提高作文的质量。因此,在小学三年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每次完成作文初稿之后,静下心来从前到后阅读一遍,针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次阅读并修改,反复多次之后就能“改”出好作文,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

总之,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初阶段,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生活体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学生写出优秀作文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为组织作文教学活动的中心,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生活实践,并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写作习惯,最终切实优化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习惯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习惯
上课好习惯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好习惯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