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文本深化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策略探微

2017-06-10郑国平

关键词:文本语文教育

郑国平

【摘 要】

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结合教材文本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策略,以期为语文美育开辟可行性渠道,以真正落实文道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情趣 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形象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首先重视利用文本有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將文本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才是真正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元素,再造丰满逼真的艺术形象和美育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生活美、人情美,并最终培养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审美能力,真正使美学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培养出品学谦优的语文小天才呢?

一、依托文本,感受内容美

自然是美学的源泉,是艺术的宝库,更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披文入境,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从文本对风景名胜和自热风光的生动描绘中,将抽象的文字美通过各种多元的手段直观地再现为形象美、画面美、内容美,同时以文本为基点进行发散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欣赏祖国的名川大河、湖光山色,从各种感官上接受美的刺激和熏陶,感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从而将文字内化为内心的曼妙画面。比如,教学《虫草的村落》时,我对文本经过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草虫的旅行过程,将奇妙的旅游经历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借助一个个画面结合文本进行阅读记忆,学生被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能够真正感受到昆虫世界的魅力画卷,也就默默无声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之美了。

二、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

所谓审美,其实是对物化的形象进行心灵上的重新感悟和自我享受。而这种过程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言表的,只能是心灵的融会贯通,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并伴随着个体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使学生身心愉悦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要培养审美情趣,必须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质疑感悟,发挥学生审美个性潜能,并对文本内容产生喜悦感、趣味感,并通过品味文章的精彩词汇和精美句子,促进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比如教学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时,教师应该注重“绿”“敲”的动词内涵和意境的理解,配合多媒体体会不同动作的实际效果,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对比感悟用词之美和传神之处。

三、画龙点情,欣赏结构美

文章之所以充满美感,除了语言美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它的结构之美。好的文章结构井然,严密匀称,详略得当。而更具魅力的是文本中语言结构的变化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从“文眼”入手,抓住文章内在脉络,一线串珠,体会和赏析文本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强化,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达到外景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善于利用“文眼”,抓住文脉,让学生欣赏结构美。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们可以利用文题进行导入,提出“读了文题,你认为题目中的那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生答出“启示”后,教师发问;“为什么启示最重要呢?”学生回答说,启示就是从事情中我们学到的道理,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这就是“文眼”,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文章写钓鱼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启示,体会到文本的结构的巧妙之处。

四、生情诵读,体验音韵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小学语文更是这样。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读中培感,更能感受到文本内容的音韵美。而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其实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文本自身表述内容的不同,精心建构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审美体验,让作品和读者产生共鸣,继而有感情的诵读文本,在阅读中感悟到文本抑扬顿挫、宛转悠扬的音韵之美。例如,教学课文《金色的鱼钩》时,教师要在教学完老班长因吃鱼刺等食物而英勇牺牲的片段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用红圈标注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激、崇敬、爱戴的感情,学生在引导以后会感情投入,让我潸然泪下,文本的音韵美也就油然而生。

五、立足学情,享受生活美

小学语文课本精选的内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的精华。每一个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真谛都集中体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作者的心声和情感的表达。课本中的文本比生活更加的浓缩精美,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利用好这些作品就是对小学生最好的审美教育。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身心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不断玩味文本中凝练着的真善美,体验文本中的道德元素和美学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经历,形成学生自己个性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继而很好地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比如教学《将相和》课文时,对两个主人公而言,学生能够知道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是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和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熏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的关系如何,他们的关系对家庭生活有多重要,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学生会结合家庭生活和自己的亲身体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幸福,并理解到“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这比理解将相和的道理更有现实意义。

六、创设情境,感受人情美

应该说,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美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之多,但是人情美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情感表现。人情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设美育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的人情练达,审视生活的善恶美丑,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体会,评判人物、自然、世界等各个方面在生活予以人类的不同享受。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文本表面的意思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获得,但是对隐含在形象背后的许多东西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参悟体会,这是受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所限制的。可以说,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依赖于形象直观的事物表象,我们需要借助形象来启迪审美的思维,擦亮审美的眼睛,让学生逐渐地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审视美,要让学生全身心进入到文本描绘的情境中去,进入角色融入境界,油然而生地进行人情美的感悟和体验。比如教学《桃花心木》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资源,创设种树人栽植树木时的辛苦场景,并通过音乐、视频、歌曲等形式,甚至可以展示森林的场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人情美,同时投影出“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些语句,要求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这样做的目的,进而让学生理解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就在于: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这样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下感悟到种树人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审美活动,作为小学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从六个方面去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发挥潜能个性化地体验、感受和鉴赏美,并最终形成审美的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天堂。

【参考文献】

【1】张德勤.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05(1)

【2】马婧娴.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