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认知评价对语言应用能力检验的可行性研究

2017-06-10陈珊珊董洋余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托福效能个体

陈珊珊,董洋,余鹏

(1.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香港;3.安徽三联学院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社会认知评价对语言应用能力检验的可行性研究

陈珊珊1,2,董洋2,余鹏3

(1.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香港;3.安徽三联学院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语言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过程,但社会认知因素能否用来预测语言学习效果尚不可知。以48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社会认知表现问卷,结合托福测验成绩作为客观效标,通过为期两个月的语言能力干预课程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探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语言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之间的关系,来验证社会认知因素是否能预测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结果发现,社会认知因素可以预测语言应用能力。社会认知因素得分与语言应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社会认知因素可以解释51%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变异。

语言学习;社会认知;效果检验;实证研究

一、问题提出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ve,SC)是各研究成果的集成体,最早由班杜拉(1977)年提出,主要加入了环境、他人的行为效果对个体模仿、决断、执行行为的积极影响,通过执行主体的效能感、主观期望、支持与调节来表征。①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ies,2011,pp.349-373.

国外大量对个体语言应用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的结果表明,②Lowry P B,Gaskin J.Partial least squares(PL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for building and testing behavioral causal theory:When to choose it and how to use it.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Vol.57,No.2,2014,pp.123-146.主体的效能感、主观期望、自我支持和个人调节均为个体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表现因素。③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Prentice-Hall,Inc,1986,p.146.同时,语言学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过程,大量的语言元分析研究推测出社会认知要素(keyfactors)可以很好地观测到个人期望、效能感、自我支持与调节。④Milligan K,Astington J W,Dack L A.Language and theory of mind:meta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bility and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Child development,Vol.78,No.2,2007,pp.622-646.Masgoret A M,Gardner R C.Attitudes,motiva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meta analysi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Gardner and associates.Language learning,Vol.53,No.1,2003,pp.123-163.而托福考试作为欧美国家的官方语言应用能力考试,考试内容侧重语言使用者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考试借助电脑评分的公平性,整体上具有较高的信度。⑤Amiri M,Birjandi P.Reliability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omprehensive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Academic Situations.Sino-US English Teaching,Vol.12,No,9,2015,pp.654-659.在效度上,托福考试可以有效测量出英语使用者的语言掌握程度,试题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①Kyle K,Crossley S A,McNamara D S.Construct validity in TOEFL iBT speaking tasks:Insights from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Language Testing,No.1,2015,pp.1-21.即托福考试题目可以作为检测个体语言掌握程度的工具。

综上,社会认知要素只是在元分析中被推测出可以观测主体语言应用能力,但社会认知要素与主体语言应用能力的具体关系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以托福考试成绩为客观效标,以实验教学法探讨TOFEL教学对语言使用主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支持、自我调控、结果预期是否存在影响,并探讨这四项因素是否可以预测个体语言学习效果。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实验组在SC各表现因素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

2.SC的各表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学习主体的语言学习效果,即语言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参考彭琨等人对被试的动机聚焦、语言应用平衡处理办法②彭琨,董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以高中生托福学习为例》,《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年第2期,第27-31页。,在广东省G市选出合格被试共48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22名。将其按性别随机均等地分为两组,一个为实验组(电子化教学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课堂授课组)。实验组有24名被试,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年龄17.05±1.95岁。对照组有24名被试,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年龄17.12±1.88岁。对被试的随机分组差异性进行检验,年龄差异不显著(Χ2= 1.75,p>.05)。为了保证研究被试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统一性,本研究隔一个月再次对这48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托福标准化得分差异不显著(t=1.07,p=.36),对被试的SC下辖各因素进行测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因素得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5)。

(二)研究工具

1.教材

教学材料共两种,一种为美国ETS托福考试中心公开推广的学生用书,另一种为该中心自主开发配套的教师用书。两种培训资料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教学材料。

2.英语学习表现问卷

本研究修订由Van(2009)编制的语言学习表现问卷,③van de Mortel T."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health care students'hand hygiene knowledge, beliefs and practices."Australi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Vol.26,2009,pp.9-16.修订后共81项题目,该问卷共四个维度,包括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s)、自我支持(Social support)。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整个问卷的Cronbach’s a为0.962,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范围在0.84~0.91。因此,问卷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干预学习效果的研究工具。

3.TOFEL模拟考试题目

选取美国ETS考试中心出版的2套托福模拟真题。根据Akbari(2015)提供的题目标准分折算模型折算为总分24分。④Akbari E,Pilot A,Simons P R J."Autonomy,competence,and relatednes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Facebook",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Vol.48,2015,pp.126-134.第一套模拟题的Cronbach’s

a为0.94,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Cronbach’s a系数在0.74~0.89;第二套模拟题的Cronbach’s a为0.93,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Cronbach’s a系数在0.74~0.89。

4.电子设备

实验组被试学习采用的电脑为安装有Win8系统的联想笔记本电脑(共30台),内安装有微信电脑版、QQ2015版、托福模拟考试真题4套。打印机型号为HPm1136,投影仪型号为极米Z4X。

(三)研究程序

选用彭琨等人设计的实验教学程序⑤同②。,选定被试后,先对被试进行问卷施测,所有被试需要完成问卷测试,耗时约30分钟,完成问卷后进行模拟考试。被试完成后会得到一份精美礼品。

请两名来自加拿大的华裔本科女性毕业生担任教师,两人的托福教学教龄在3年以上,熟悉电子化教学程序和软件使用。要求两人严格按照教师用书上指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不可更改教材中指定训练专题。两人均每天上午对被试进行授课,全天教师教学课时均为4课时(180分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教学材料的熟悉。教师每天(周末除外)会对被试进行1小时的授课,持续2个月,共40个小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同学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对不良学习行为进行批评,①彭琨,董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以高中生托福学习为例》,《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第12期,第27-31页。教师鼓励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实验组被试的授课利用电子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共享、QQ群聊实行。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编写学习教学材料,并发送链接给群聊组。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群共享公开,同组同学可以提供个人意见,教师会在课堂后使用网络平台用约40分钟时间进行典型作业点评。对照组教师则采用传统的教室教学,课程教学安排和实验组被试相同,作业提交方式需被试利用指定打印机交A4纸质版作业,教师在课后利用约40分钟的时间使用投影进行典型作业讲评。

在完成教学计划后,被试再次被要求进行同样的问卷测验,并在课程结束后的第5日利用笔记本完成托福模拟考试题目2,待成绩出来后对被试的考试结果进行记录。

(四)效果评估

以48名被试的两次托福模拟考试成绩为效标检验电子化教学效果。通过被试的问卷测验结果来检验电子化干预课程是否能对学生产生跟传统教室教学一样的心理影响。

(五)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两组被试的语言能力得分及社会评价得分比较

因SC所辖各因素主要受执行主体的意志、价值倾向等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在短期内对其影响较小,②Phipps M,Ozanne L K,Luchs M G,et al."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complexity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A social cognitive framework",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66,2013,pp.1227-1234.对两组被试的托福测验及问卷测验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被试的托福成绩比较(M±SD)

表2 两种教学法对被试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托福测试结果显示,前测中,两组被试的语言应用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后测中,实验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p<.01),研究假设1成立。由表2可知,实验组被试的自我调节,自我效能,自我支持和结果预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这四项因素上的得分(p<.01)。

(二)社会认知与个体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

为探究四项社会认知因素与被试英语学习效果(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对实验组被试的各项因素得分和被试托福测试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四项社会认知因素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研究假设2成立,四项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四项因素得分与托福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p<.01),四项社会认知因素可以解释托福成绩51%的变异。预测方程为:托福成绩=0.21×自我调节+0.36×自我效能+0.31×自我支持+0.32×结果预期。

四、讨论

实验组被试较对照组被试在SC各因素的得分上均有显著的积极变化,SC从个人意志、环境刺激、人际互动等方面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学生行为变化解释。③Brown H,Hume C,Pearson N,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potential mediator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BMC public health,Vol.1,2013,pp.165-186.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支持和结果预期对个体语言应用能力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SC属于观察学习的范畴,语言学习又主要通过观察、模仿、修正、执行四个过程编码加工的,因此行为主体通过模仿客体(他人)的优秀语言行为并在表征加工后输出个人的行为。

根据SC的相关研究,自我效能感是改变个体语言能力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执行并完成相应部分的语言认知、语言规律和语义背景等。④Kim D H,Wang C,Ahn H S,et al."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self-efficacy profil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No.38,2015,pp.136-142.微信、QQ这种社会网络传播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SNS)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便利的短消息交流平台,语言学习者可以即时获取相应的符号信息并进行主观加工,在输出后及时获得来自教师和同学们的定向反馈,使个体逐渐形成套路化的有效学习模型,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学习效能感。较传统的课堂,网络平台教学让语言使用主体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便捷和呈现方式,经过两周左右时间的学习后,实验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语言应用倾向,他们在课堂上开始逐渐尝试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一个月后,不少学生开始组织自己的观点,以约300字左右的片段文章在平台交流。对其进行访谈,学生提出他们在初期的尝试后获得积极的反馈,这样使他们觉得学习课程非常有效果,提升他们的语言使用过程的信心。

在实验组还出现了集团效能感(Social Self-Efficacy),①Fan J,Litchfield R C,Islam S,et al,"Workplace Social Self-Efficacy Concept,Measure,and Initial Validity Evidence",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Vol.21,No.1,2013,pp.91-110.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语言使用的心得体会,彼此分享口语表达的准确,写作中教师评语给予高度评价的亮点,并互相鼓励尝试更进一步的学习,共同设定定向目标发展等;而对照组被试则提及,即使他们想要使用,也不是很方便,上课一方面想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随教师鼓励使用英文进行交流,但是下课后同学都走了,不方便进行交流,因而能动性提升的效果不显著。

实验组较对照组拥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性,可以充分降低自我调节的压力。网络对话首先可以为个体在交流的过程中提供一个较隐私的安全交流平台,满足安全的心理需求。第二,主体在网络语言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参照对象,因学习平台是共享的,课堂教师授课、学生疑点提问、学生口语表达等都可间接作为个体与自身不足的对照。尤其是写作和阅读、听力方法的交流,因网络平台允许学生进行文字表述,这部分符号信息的接收、提取和加工较声音符号容易且持久,对提高自我调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传统的教学受空间和载体的限制过大,学生进行参照的对象仅仅是同学的课堂发言和教师对典型的作业点评,学生语言学习的进度较慢,调节参照物较为匮乏,自我调节心理反射不强。

结果预期是执行主体对行为发生后的伴随效果的预判断②Van Petten C,Luka B J."Prediction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Benefits,costs,and ERP compo-n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Vol.83,No.2,2012,pp.176-190.影响结果预期的主要因素是生活经验。因电子化教学拥有实效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平台采用文字表达个人的观点将更快的获得反馈,同伴、同学或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教学目的对个人的评论进行剖析,并告知外国人在面对所描述的特定场景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反应刺激,逐渐形成行为-效果价值的小循环,帮助个体逐步估计在语言使用中所带来的后果有哪些,并在生活中逐步验证后形成主观价值判断规律,提升了结果预期的能力影响。而对照组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堂观察,学生有问题基本都是隔一天或者课下进行提问,据访谈发现,部分学生提及自己在课堂中有问题,但是因为没有输出的机会造成了信息遗忘,个体的行为效果首先获得反馈滞后,同学中的参照作用也较电子教学组下降,更谈不上高效的效果评估模式的形成,因此对照组的结果预期得分不是很高。

自我支持强调个体对行为目标的定位和克服障碍的心理能力反应。③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An agentic perspectiv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pp.1-26.实验组被试因高频率的课堂互动和信息载体的便宜使用,尤其是教师在开课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QQ群空间等内容存储,并在群公告上写明今日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所有的语言学习均在定向诱导的行为范畴中。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任何疑问(心理不适,学习方法适应不良等)均可以通过微信,QQ等电子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及时获得方向性的引导和来自他人的支持。根据访谈结果,实验组被试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部分问题均可以当堂解决,此外在解决的过程中通常伴有他人的鼓励与支持,满足了个人支持的发展需求。对照组课堂较网络平台教学受限于空间,一名同学不太容易在课堂上同时与多名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同学虽然是前一晚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在课堂学习时,只对学习目标印象模糊,在进行问题答疑环节,来自他人的关注更多的是被倾听,而不是鼓励,因而对照组的被试在语言学习的自我支持发展迟缓。

干预课程的实施首先建立在学生相信他们有足够的潜力去学好英语,在心理预备上有充分的准备去接受外界刺激对自己行为方式的塑造与改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个人意志的行为作用,个体通过主观意志的调节个体状态(情绪、激素分泌水平、大脑兴奋、机体运转等)来克服行为延滞、探索恐惧甚至改造固着化行为。对语言习得的结果预期对语言学习行为具有引导作用。①Deegan M P,Hehman E,Gaertner S L,et al."Positive expectations encourage generalization from a positive intergroup interaction to outgroup attitud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Vol.41,No.1,2015,pp. 52-65.当个体产生足够程度的积极结果预期,他们会更加充分的参与学习讨论活动中,且语言应用能力学习需要个体充分的参与,参与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提高结果预期。本次干预课程属于短期目标明确模式下的语言能力结构干预,尤其对个体自我支持和自我调节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支持作用在语言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评价他人的特定优势语言行为(如尽量以英语的形式进行日常会话、采用笔记复习的办法强化阅读理解等),并说服自己模仿执行类似的目标指向行为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语言能力学习较其他学习形式具有直观方法检验的特点(题目分数、口语表达连贯流畅等),在平时的课程中,教师的不经意点评或者同学之间的互动、发言等均可作为个体判断使用者方法的效标,按照自身风格摘择应用。其二,支持可以帮助主体缩短行为改变、行为养成的时间,尤其在互动频繁的语言教学课堂,教师鼓励师-生、生-生对话,大量的外界参考刺激作为个体选择的标准,进行行为改变。

调节作用体现在个体行为表征的提取、应用环节。个体在首次施用习得行为时的灵活性较差,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帮助个体迅速调整行为适宜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认知风格对执行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自我调节帮助个体定向习得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听力抓取关键词、阅读句意理解、口语的准确表达和写作的规范等方面。在个体不断习得行为,内化行为,输出行为的过程中,调节作用一次又一次降低执行行为和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帮助个体顺利习得语言能力,通过影响结果与预期的差异来预测个体语言应用能力。

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是在支持和调节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支持和调节帮助个体习得定向语言能力,而效能感是对习得效果的验证。当个体的语言能力随着接收、转化、加工、提取和输出的循环正向进行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强化,个体对自己表征语言学习的能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正强化,从而加速模仿效率和克服不良心理反应。结果预期是和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体效能感的增强将提高对结果的判断,而在平时的语言联系中,个体通常会设置梯度型阶段性目标,随着目标完成数量的增多,个体的最高结果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个体内部的学习动力,加速个体语言习得效率,让行为主体逐渐适应新的语言习惯,掌握这种符号运转的规律,进而反向加强其他几个因素的心理满足,综合提升个体的语言应用能力。

五、结论

社会认知因素可以预测个体语言应用能力,四项因素(自我调节,自我效能,自我支持和结果预期)与个体语言应用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四项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共可以解释51%个体语言应用能力的变异。

A test study of social cognitive factors as a tool in evaluating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CHEN Shanshan,YU Peng,DONG Yang

Language learn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cognitive process.However,whether social cognitive factors can predict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still far away to us.The participant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re 48 university freshmen.By distributing Social Cognition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s to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ing TOFEL records which serve as a criterion after they receive an experiment of a two-month language competence intervention course,this study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online digital teaching and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social cognitive factors can predict language proficiency.There is a close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social cognitive factors,and these factors offer 51%explanation on the differenc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learning;social cognition;experiment;empirical research

H0

A

1009-9530(2017)02-0062-05

2017-02-15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模糊限制语习得的动态变异研究”(2013SQRW080ZD);2014年宿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资助项目“英汉拒绝类商务信函中的模糊语对比研究”(2014XQNRW003)

陈珊珊(1983-),女,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宿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余鹏(1986-),男,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董洋(1992-),男,香港教育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托福效能个体
幽默鞭炮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2018首届托福中国年会在京举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雅思、托福成绩首次成自主招生报名条件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