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2017-06-10张国礼
张国礼 黄 蓉,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香港教育学院,香港 999077)
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张国礼1黄 蓉1,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香港教育学院,香港 999077)
体育锻炼不仅与健康息息相关,而且能让人形成不同的印象。本研究设计了三个系列实验,分别探究体育锻炼状态、体育锻炼程度、体育锻炼者特征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参加锻炼比不参加锻炼的女大学生给人留下更积极的印象;(2)参加过量体育锻炼比参加少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形象更好;(3)自身运动天赋不高但后天十分努力的人比具有运动天赋的女大学生形象更佳。因此,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女大学生形象,是印象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体育锻炼;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女大学生
1 引言
印象即人们对他人的看法。本意上,印象包含了人们对对象各个方面突出特点的认知,所反映的是对象的总体特征。但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是等到把握对象的全部特征之后才形成对他们的印象,有时候甚至只需要看对方的照片或跟他说几句话就可以形成一种最初的印象[1]。印象形成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主要关注印象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社会范畴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们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对人的感知产生影响[2]。
给别人留下好印象通常对自己是有利的,就大多数人而言,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在别人面前都会尽力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目的[3]。因此,作为被观察的对象,人们也希望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之初就有一个积极的看法[4],便引出了印象管理这一研究内容。Schlenker把这种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称为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示。当个体进行自我展示时,通常都试图传递一些能使他人对自己形成一个良好印象的信息。自我展示包括传递个体各个方面的信息,如背景经历、宗教信仰、文化水平等[5,6]。事实上,对于特定个体而言,一些社会范畴信息(如性别)或背景经历(生活地区)已经无法改变,因此,从印象管理的角度,人们开始思考其它一些可控信息是否能让他人形成积极的印象。
体育锻炼作为大众健身的一部分,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7,8],也可以成为个体展现自己良好形象的一个途径。最近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状态是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锻炼者与不锻炼者相比,人们对前者有更好的印象[5,9]。在印象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大多都使用虚拟男性形象作为目标刺激[10,11],而女性形象尚未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印象形成或印象管理,因此采用女性形象作为目标刺激会有新的结果。以女大学生印象管理作为切入点,不仅探讨有无锻炼,还将进一步探究锻炼的程度、锻炼者的特征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研究假设,参加体育锻炼比不参加锻炼的女大学生能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参加过量体育锻炼比参加少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能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后天努力比具有天赋但努力程度一般的女大学生能给人更积极的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体育锻炼状态(参加锻炼/不参加锻炼)和程度(参加少量体育锻炼/过量体育锻炼)进行划分,加入了体育锻炼者的特征,系统深入探究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对激发大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方法
2.1 实验1:体育锻炼状态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2.1.1 实验参与者
选取大学生51人,男性27名,女性24名;不参加锻炼19人,参加体育锻炼(适量)32人。
2.1.2 实验设计
2(实验参与者类型:锻炼/不锻炼)×2(阅读材料类型:锻炼/不锻炼)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印象判断得分。
2.1.3 实验材料
基于前人研究[5,10],调查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包括每周锻炼的时长(不锻炼:<1h/w,少量体育锻炼:1-3h/w,体育锻炼(适量):3-6h/w,过量体育锻炼:>6h/w)[12]、锻炼项目等,获得正式实验的虚拟形象阅读材料。
不参加体育锻炼: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会参加体育锻炼,但每周总时长少于1小时,可视为几乎不锻炼的水平。通常她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
参加体育锻炼: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总时长为3~6小时,属于体育锻炼的适量水平,通常她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
印象判断问卷:采用Lindwall等研究中使用的20个条目,其中人格方面12个条目,外貌方面8个条目,里克特9点计分[7]。采用20道题目得分的算术平均数进行分析。
2.1.4 实验过程
实验参与者首先阅读关于虚拟形象的材料,然后完成印象判断问卷。
2.1.5 实验结果
探讨不同实验参与者 (不参加锻炼/参加锻炼)与虚拟女大学生的类型 (不参加锻炼/参加锻炼)对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印象判断总分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参与者与阅读材料类型在印象判断上的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47)=0.26,p=0.613,η2=0.005,阅读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F (1,47)=27.70,p<0.001,η2=0.371,实验参与者类型与阅读材料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7)=0.30,p=0.588,η2=0.006。由表1的结果可知,阅读材料为参加锻炼的女大学生比不锻炼的女大学生给人留下更积极的印象。
2.2 实验2:体育锻炼程度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2.2.1 实验参与者
选取大学生66人,男性39人,女性27人;参加少量锻炼31人,参加过量锻炼35人。
2.2.2 实验设计
2(实验参与者类型:过量锻炼/少量锻炼)×2(阅读材料类型:过量锻炼/少量锻炼)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印象判断得分。
2.2.3 实验材料
女大学生虚拟形象阅读材料见下。
少量锻炼: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参加体育锻炼,每周总时长为1~3小时,属于体育锻炼的少量水平,通常她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
过度锻炼: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总时长大于6小时,属于体育锻炼的过量水平,通常她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
印象判断问卷同实验1。
2.2.4 实验过程
实验参与者首先阅读关于虚拟形象的材料,然后完成印象判断问卷。
2.2.5 实验结果
探讨不同实验参与者 (少量锻炼/过量锻炼)与虚拟女大学生的类型(少量锻炼/过量锻炼)对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印象判断总分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参与者与阅读材料类型在印象判断上的描述性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62)=0.10,p=0.750,η2=0.002,阅读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F(1,62)=4.41,p=0.040,η2=0.066,实验参与者类型与阅读材料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62)=0.76,p=0.386,η2=0.012。由表2的结果可知,阅读材料为参加过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参加少量锻炼的女大学生形象更好。
2.3 实验3:天赋类型对女性锻炼群体印象形成的影响
2.3.1 实验参与者
选取大学生58名,男性28名,女性30名;有运动天赋的27人,无运动天赋但后天努力的31人。
2.3.2 实验设计
2(实验参与者类型:有运动天赋/无天赋后天努力)×2(阅读材料类型:有运动天赋/无天赋后天努力)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印象判断得分。
2.3.3 实验材料
女大学生虚拟形象阅读材料如下。
有天赋组: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还参加体育锻炼,通常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在体育锻炼方面她具有一定的天赋,但后天努力只在中等水平。
后天努力组:王某是一名女生,今年20岁,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她身材匀称,身高和体重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中等水平。她的爱好是听音乐、看电影和读书。课余时间她还参加体育锻炼,通常锻炼的项目是跑步、蹬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在体育锻炼方面虽然不具有过人的天赋,但参加训练或锻炼时十分努力。
印象判断问卷同实验1。
2.3.4 实验过程
实验参与者首先阅读关于虚拟形象的材料,而后完成印象判断问卷。
2.3.5 实验结果
探讨实验参与者(有运动天赋/无天赋但后天努力)与虚拟女大学生的类型(有运动天赋/无天赋但后天努力)对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印象判断总分进行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参与者与阅读材料类型在印象判断上的描述性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类型主效应显著,F(1,54)=5.43,p=0.024,η2=0.091,阅读材料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54)=1.10,p=0.299,η2=0.020,实验参与者类型与阅读材料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54)=1.63,p=0.208,η2=0.029。由表3可知,在体育锻炼方面,天赋不足但后天十分努力的人比有运动天赋的女性形象更好。
3 讨论
实验1检验了不同锻炼状态的实验参与者、不同锻炼状态的虚拟女大学生对其印象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实验参与者本人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均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不参加锻炼的女大学生印象更积极。该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10]。李正中等选取了36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与本研究相似的阅读材料,将被试分为三组,即参加锻炼组、不参加锻炼组、控制组。不参加锻炼组材料中明确写出该男性平时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课外活动,而在控制组中未提及任何关于体育锻炼的信息,其余信息三组都相同。而后采用经过本土化修订的自我呈现锻炼问卷(SPEQ)进行测查。结果同样发现,体育锻炼的信息影响他人印象的形成,锻炼者与不锻炼者相比较,人们对前者有更好的印象。熊天鹏随机选取600名中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重复验证了上述研究假设[11]。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实验2中,进一步对体育锻炼进行细分,分为过度锻炼者与适度锻炼者,然后探讨其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这较之已有研究更进一步。结果发现,参加过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参加少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该结果与研究假设相一致。在Lindwall,Ginis的研究中,根据体育锻炼时长分为五组:过度锻炼、适中体育锻炼、少量锻炼、不锻炼以及控制组,控制组的材料完全未提及任何体育锻炼的信息,其余信息与另外四组相同。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三个组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比控制组和不锻炼组更好的评价[12]。在该研究中,没有发现过度锻炼组与适度锻炼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可能是组数太多,各组的锻炼量表存在一定干扰,影响了研究结果。当只有两组进行比较时,参照更具体,更容易做出判断,也符合本研究的预期。
在实验3中,进一步考虑体育锻炼者的特征,如锻炼者的天赋、努力等,分析锻炼者的特征对女大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这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结果发现,实验参与者的类型在印象判断上具有主效应,运动天赋不足但后天十分努力的人比具有体育锻炼天赋的女性形象更好。该结果显示人们还是比较看重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无论是客观的工作成绩,还是社会感知的印象判断,都会因为个体的努力而产生积极的印象,即奋斗的人生更美丽。该结果在大众健身领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使先天身体素质一般,甚至是不好(如肥胖),如果努力坚持锻炼,人们对他也会形成更积极的影响,这有助于鼓励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特别对于青少年,可以从这一角度提升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了建立更佳的形象而塑造一个努力运动的个体,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因此,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女大学生形象,是比较可行的印象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13],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个体参与体育锻炼不仅直接强身健体,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间接地改善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判断,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4]。
4 结论
(1)参加体育锻炼比不参加锻炼的女大学生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2)参加过量体育锻炼比少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形象更好;
(3)运动天赋不高但后天十分努力相比具有运动天赋的女大学生形象更好;
(4)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女大学生形象,是印象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1 Todd L,Pittinsky M S,Nalini A.Will a category cue affect you? Category cues, positive stereotypes and reviewer recall for applicants.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00,4:53-65.
2 王凯,王沛.印象形成中交叉刻板印象的加工机制.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3 晏碧华,邹泓,游旭群.印象管理图式的反应特点和加工机制.心理科学,2010,33(6):1385-1388.
4 金瑾,林为,高尚仁.印象管理与心理健康表现之相关.心理科学,2008,31(6):1481-1483.
5 李正中,张武,郭志平.体育锻炼影响印象形成的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12-14.
6 张立敏,亓昕.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情境的选择.体育学刊,2008,15(12):28-32.
7 毛志雄,郭璐.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锻炼心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56-63.
8 于拓,毛志雄.北京市青少年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体育科学,2013,33(3):49-55.
9 杨显彪,白文婷.浅析体育锻炼与印象形成的关系.科技信息,2011,36:527.
10 Shields C A,Brawley L R,Ginis K A M.Interactive effects of exercise status and observer gender on the impressions formed of men.Sex Roles, 2007, 56:231-237.
11 熊天鹏.体育锻炼与印象形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73-74.
12 Lindwall M,& Ginis K A M.Exercising impressive impressions: The exercise stereotype in male target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Science in Sports,2008,86:1-11.
13 Nauts S, Langner O, Huijsmans I, et al.Forming impressions of personality:A replication and review of Asch’s (1946)evidence for a primacy-of-warmth effect in impression formation.Social Psychology,2014,45(3):153-163.
14 毛志雄.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275-277.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Impression Forming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Zhang Guoli1,Huang Rong1,2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Hong Kong 999077)
Physical exercise can not only help people keep health,but also can build good impression.There were three experiments in our study to explore how different stat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ffected the impression forming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how different extents of physical exercise affected the impression forming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how different featu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ffected the impression forming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Impress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did physical exercise were better than female who did not do physical exercise.(2)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ttended excessive physical exercise were more positive impression than a little physical exercise.(3)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d less talent but worked harder in physical exercise were more attractive than who had talent but less hard-working in physical exercise.Therefore,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impress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physical exercise;impression forming;impression management;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ZX018,2015YB005)
张国礼,男,副教授,博士。Email:guoli_z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