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

2017-06-10李伟亚朱宗顺

心理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客体延续性自闭症

刘 敏 李伟亚 朱宗顺

(1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 221000;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

应用研究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

刘 敏1李伟亚2朱宗顺2

(1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 221000;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

采用系列对比实验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SD)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征、趋势,为探讨ASD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的可能原因和干预方式提供可能的视角。结果显示:ASD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在心理年龄为3~5岁之间逐步发展,与正常发展儿童相比,ASD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稳定的时间延迟了1年;“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能够促进ASD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延迟客体视频”训练的促进作用更大。

自闭症谱系障碍;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实验研究

1 引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社会交往障碍和狭窄的兴趣、重复刻板的行为两个主要方面(DSM-5)。自我意识是发展社会关系的基础[1],有研究认为缺乏自我意识是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可能原因[2,3]。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temporally extended self,TES)是个体对时间流逝过程中物理性自我持续存在的意识[4],具有TES的儿童可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管个体的个人特征或心理状态如何发生改变,“我还是我自己”[5-8],能理解时间流中,过去的、将来的具有冲突的自我表征与现在的我是完全相同的[9]。

对TES的研究采用的是延迟自我认知任务范式 (delayed self-recognition task,DSR)[10]。该范式是通过摄像机录下儿童游戏时主试秘密地在儿童头上贴上一个红色圆点贴纸的游戏过程,待游戏结束后给儿童呈现游戏视频,测试儿童能否在看到视频中自己的影像后拿掉当下现实中自己头上的红色圆点贴纸;考察儿童是否理解他们“过去的自我”(屏幕上表征的)和他们“当前的自我”(正在观看视频的)之间的时间—因果关系,以了解儿童是否具有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

Povinelli等人最先使用DSR范式对3岁和4岁正常发展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4岁儿童能够完成任务而3岁儿童不可以。后续研究进一步表明,在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delayed video object training)和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delayed video self-image training)条件下,大部分3岁儿童也能够通过DSR任务。说明在一定的干预条件下,3岁幼儿即可表现出TES[11]。ASD儿童相关的TES的研究为数不多,其中之一以15名高功能自闭症为对象[12],另有对平均心理年龄为7.5岁和5.75岁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亚斯伯格儿童的研究[13],还有一项是以平均言语年龄为63.95个月的典型ASD儿童为对象的研究[14]。这几项研究均表明,ASD儿童具有TES,但与以正常发展儿童为对象的研究相比,ASD被试心理年龄均偏大,且多以高功能为主。因此,有必要对心理年龄在4岁及以下的典型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延迟自我认知任务实验(DSR1)、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的延迟自我认知任务实验(DSR2)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条件下的延迟自我认知任务实验(DSR3)来考察自闭症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特征及探讨潜在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根据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每名被试将要参与1~3个实验。结合客观条件(如,避免被试流失,最大限度不干扰被试正常的学习生活,研究时间限制等)和控制“练习效应”无关因素,三个实验之间间隔1~2天。

正式实验之前进行了预实验,主要目的:1)使主试熟悉实验流程;2)发现实验过程中潜在的无关变量。预实验对象为普通幼儿,3岁幼儿2名 (1男1女)、4岁幼儿2名(1男1女)。预实验显示:3岁幼儿未完成DSR任务,4岁幼儿完成DSR任务。此外,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提供了以下有用信息:1)实验环境温度要适宜,温度过高会影响被试情绪,同时会增加被试的无关动作,如用手拨头发(拨头发动作的潜在影响是,贴在被试头发上的红色圆点可能掉落)。

2)尽量选择平时不戴发卡的女孩,因常戴发卡的女孩会认为头上的红色圆点是发卡。3)因实验是动态的过程,录像任务必须由助手辅助完成。4)实验中每个提示问题之间间隔为5~8秒钟。对预实验中被试在看到自己影像有反应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一般在看到自己的影像后被试5秒左右就有所反应,同时又考虑到自闭症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思维流畅性差的特点,因此,每个提示问题之间间隔5~8秒钟。

2 实验1

2.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儿童延迟自我认知任务下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特点。

2.2 研究对象

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SD)为实验组,智力障碍儿童(MR)和正常发展儿童(TD)为对照组,共计89名。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心理年龄为匹配标准,心理年龄由台湾版PPVT测得的标准分数换算而来。被试年龄段划分依据为:1)根据以往研究,4岁正常发展儿童即可在没有任何训练的条件下完成DSR任务,3岁正常发展儿童经过训练也可以完成DSR任务;2)如果具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障碍性质,年龄往后推一年。

表1 实验对象基本信息

2.3 研究设备及材料

2.3.1 实验用电子设备

一台 Canon IXUS125型号摄像机、一台TOSHIBA L630-05R型号笔记本电脑。

2.3.2 实验用玩具及材料

实验用玩具由主试准备:小兔、小熊和小猪三只毛绒动物,红色圆点贴纸,桌布和纸盒;非实验用玩具从被试所在机构借用:积木、拼图、套圈等。

2.4 研究程序

2.4.1 标记阶段

主试与被试玩藏动物游戏,被试将三只小动物藏在实验室的三个地方(桌子下面、纸盒里面、窗帘后面),每藏好一只动物,主试在被试靠近前额的头上轻拍以示鼓励,藏好第二个动物时,轻轻将红色圆点贴纸贴到被试头发上。游戏过程由助手录像。

2.4.2 认知阶段

从被试被做标记到视频导入电脑约3分钟,这时主试对被试说:“现在我们去看刚刚游戏的录像。”视频从被试被贴上贴纸后开始播放,在贴纸能清晰显示的地方暂停,记录被试的反应[15]:0分=自行取下头上的贴纸,1分=在“那是谁?”提示下取下贴纸,2分=在“那是什么?”提示下取下贴纸,3分=在“那是贴纸,它在哪里?你能把它拿给我吗?”提示下取下贴纸,4分=未取下贴纸。

2.5 结果分析

2.5.1 三组被试初次延迟自我认知任务通过情况的组内年龄分析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DSR1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见表2),结果表明:ASD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315和0.059,而3岁组和5岁组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1);MR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3岁组和5岁组的差异都不显著,p值分别为0.576、0.50和0.308,虽然各年龄组DSR任务通过率没有显著差异,但4岁组和5岁组的通过率还是大于3岁组;TD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差异显著,p=0.001,即4岁组通过人数显著多于3岁组。

2.5.2 三组被试初次延迟自我认知任务通过情况的组间年龄比较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DSR1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结果显示:ASD组和MR组被试的3岁组、4岁组和 5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685、0.50和0.555;ASD组和TD组被试的3岁组差异不显著,p=0.288;而4岁组接近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MR组和TD组被试的3岁组差异不显著,p=0.308;而4岁组差异显著,p=0.012。

在DSR1任务中,只有少数心理年龄为3岁的被试完成任务,三组被试表现相当。心理年龄为4岁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通过任务的人数却显著少于相同心理年龄的正常发展儿童。大部分心理年龄为5岁的自闭症儿童和4岁的正常发展儿童完成任务。

表2 三组被试各年龄组通过与未通过DSR任务人数

3 实验2

3.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儿童在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特点及该训练能否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延迟自我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3.2 研究对象

未通过实验1的被试。

3.3 研究设备及材料

研究设备及材料同实验1。

3.4 研究程序

3.4.1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阶段

该阶段也是标记阶段。主试指着助手对被试说:“老师把这三个小动物藏起来,X老师会帮我录像,一会儿你可以从视频里看到刘老师将小动物藏在哪个地方了,你现在先去玩玩具。”需要避免被试看到现场藏玩具的过程。待视频录制好导入电脑后对被试说:“看,老师把小兔藏在了桌子下面,去把小兔找出来。”被试每找到一个玩具主试给予口头赞扬并轻拍被试的头部,在第二次时轻轻地在头上贴上贴纸。如果被试看到视频后没反应,再将视频播放一次;如果被试仍未找到玩具,主试提供一些线索帮助被试找到玩具 (只在寻找第一个玩具中提供辅助线索)。每名被试至少要自己成功找到两个玩具才进入认知阶段。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帮助被试理解他们看到的视频是刚刚发生的,即建立视频中的事件与当下事件的时间因果关系。

3.4.2 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的操作过程及计分标准同实验1。3.5 结果分析

3.5.1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后三组被试通过DSR任务年龄分析

(1)组内分析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后DSR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见表2),结果表明:ASD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3岁和5岁组差异均不显著,p值分别为0.569、0.426和1.000;MR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3岁组和 5岁组的差异都不显著,p值均为1.000;TD组被试 3岁组和 4岁组差异显著,p=0.014;说明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对三组被试都有促进作用,且与正常儿童相比,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对ASD儿童的影响更大。

(2)组间比较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DSR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见表2),结果表明:ASD组和MR组被试的3岁组、4岁组和5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510、0.592和0.237;ASD组和TD组被试的3岁和4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216和0.180;MR组和TD组被试的3岁和4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1.000和0.180。

表3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DSR任务通过人数对比

3.5.2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通过DSR任务人数分析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DSR任务通过人数的Fisher精确检验显示 (见表3),ASD组和MR组、MR组与TD组差异不显著;ASD组和TD组差异显著。说明在“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相比较正常发展儿童而言,更多自闭症儿童完成了延迟自我认知任务,而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通过人数则相当。

4 实验3

4.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儿童在延迟自我视频训练条件下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特点及该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延迟自我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4.2 研究对象

未通过实验2的被试。

4.3 研究设备及材料

实验材料比实验1多了黏黏纸,其它相同。

4.4 研究程序

4.4.1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阶段

本阶段也是标记阶段。主试与被试玩游戏,主试按次序在被试的腿上、胸前、肩膀处各贴上一张黏黏纸,以示游戏中良好表现的奖励。游戏过程由助手全程录像。待录像导入电脑后,主试对被试说:“来看看我们刚刚的游戏。”待视频播放到主试贴第一张黏黏纸时暂停 (被试可以看到主试贴黏黏纸的过程),主试对被试说:“请你把这张黏黏纸拿给老师。”采用同样的程序取下另外两个黏黏纸。如果被试看到视频后没有反应,主试提供一些线索帮助被试取下腿上的黏黏纸 (只在寻找第一张黏黏纸中提供辅助线索)。被试成功取下黏黏纸时主试轻轻拍头以示鼓励,在第二次时轻轻在被试头上贴上红色圆点贴纸。每名被试至少要自己取下两张黏黏纸 (其中一张是贴在肩膀上的)才可以进行认知阶段。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帮助被试理解刚刚视频中贴在自己身上的黏黏纸与当下自我身上的黏黏纸的对应关系,即建立视频中的自我形象与当下自我形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也帮助被试理解有些黏黏纸在当下自我身上不是直接可见的,是在他们视线之外的。

4.4.2 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的操作过程及计分标准同实验1。

4.5 结果分析

4.5.1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三组被试通过DSR任务年龄分析

(1)组内分析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DSR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见表2),结果表明:ASD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差异均不显著,p值分别为0.20和0.426;MR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3岁组和5岁组的差异都不显著,p值分别为0.417、0.611和0.542;TD组被试3岁组和4岁组差异不显著,p=0.377。三组被试在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各年龄组通过人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组间比较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DSR任务通过情况的年龄特征(见表2),结果表明:ASD组和MR组被试的3岁组、4岁组和5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385、0.462和0.647;ASD组和TD组被试的3岁和4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315和0.07;MR组和TD组被试的3岁和4岁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673和0.72。

4.5.2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DSR任务通过人数分析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DSR任务通过人数的Fisher精确检验显示 (见表4),ASD组和MR组、ASD组和TD组、MR组和TD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对三类儿童的影响是相当的,无显著差异。

表4 “延迟自我视频”训练条件下三组被试DSR任务通过人数对比

4.5.3 三组被试通过延迟自我认知任务所需支持水平分析

根据DSR任务5点记分,将支持水平分为4组:0~3分表示“未经任何训练通过DSR任务”,4~7分表示“经过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后通过DSR任务”,8~11分表示“经过延迟客体视频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通过DSR任务”,12分表示 “经过延迟客体视频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后未通过DSR任务”。0~11分表示通过任务,12分表示未通过任务。得分越低说明所需支持越少,得分越高说明所需支持越多。三组被试各年龄段DSR任务累积均值和标准差见表5。

表5 三组被试各年龄段在DSR任务中累积均值和标准差

(1)组内分析

t检验结果表明,ASD组的3岁组和4岁组、4岁组和5岁组支持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556和0.13,而3岁组和5岁组差异显著,p=0.04。即自闭症儿童在心理年龄从3岁到4岁所需支持水平变化不大,而心理年龄到了5岁以后,所需支持明显降低,支持水平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R各年龄组支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2,22)=0.467,p>0.05)。尽管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智障儿童组内支持水平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心理年龄为4岁和5岁的智障儿童表现还是优于3岁智障儿童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TD组的两个年龄组支持水平差异显著,p=0.003。

(2)组间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心理年龄为3岁的三组儿童支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2,39)=0.526,p>0.05),心理年龄为4岁的三组儿童支持水平无显著差异(F(2,31)=3.205,p>0.05)。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心理年龄为5岁的ASD儿童和MR儿童支持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同年龄的三组被试在支持水平上一致。

5 讨论

5.1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智龄为3岁时开始出现,到5岁时基本具备。

在未经干预的情况下少数智龄为3岁的、约一半4岁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成DSR任务,而5岁组大部分能完成,由此看来这一智龄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基本具备了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这与以往的智龄为5岁自闭症儿童基本具有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11,13]的结论一致。 因此,从智龄的角度,个别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3岁时开始出现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长到5岁时,就基本获得了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

DSR任务中的支持水平也为该结论提供了支持。3岁组的支持水平低于4岁组,得分为5分和6分,5岁组的支持水平明显低于3岁组,得分为2分和6分;智龄为5岁的自闭症儿童在支持水平上与4岁相比无显著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及4岁组极大值的出现。总体而言,随着智龄的增长,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通过DSR任务所需的支持水平逐渐降低,到了5岁基本不需要额外的训练支持,表明其已具备了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

5.2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轨迹与智障儿童一致,但较正常发展儿童而言,开始的年龄大致相同,发展的时间跨度大了一年。

智龄匹配的三类儿童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轨迹表明:智龄为3岁的三组儿童在初次DSR任务中的表现差异不显著,大部分都未完成。大部分4岁正常发展儿童表现出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这与以往关于正常发展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结果[10,11,16,17]是一致的,而智龄为 4岁的自闭症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表现一致,且显著差于正常发展儿童,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需要到5岁才能与4岁的正常发展儿童表现相当。可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轨迹与智龄匹配的智力障碍儿童一致,但比正常发展儿童的发展慢了一年左右。

5.3 延迟视频训练能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延迟客体视频”较“延迟自我视频”的促进作用更大。

有研究显示,3岁正常发展儿童经过特定训练后能发展出其原本尚未出现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11,17],提示“延迟视频训练”能促进正常发展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借鉴以往研究的训练方式,考察训练促进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发展的可能性,发现大部分未能通过初次DSR任务的三组儿童经过延迟视频训练后能顺利完成该任务。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在进入某项能力最近发展区之前,任何支持都不能让他们表现出该发展区的能力[17],只有进入了最近发展区,在成人提供的适当支持下儿童才能表现出该发展区的能力。因此可以认为,智龄为3岁的自闭症儿童已经开始发展或者有潜力发展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了,且在支持条件下,表现更好。

关于合适的训练,本研究尝试了两种:延迟客体视频和延迟自我视频。在“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条件下,相比较正常发展儿童而言,更多自闭症儿童完成了延迟自我认知任务,而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通过人数则相当;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对三组儿童的影响是相当的,无显著差异。相比较而言,“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佳,而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受两种延迟视频训练的影响程度相当。

6 结论

6.1 自闭症儿童的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在心理年龄为3~5岁之间逐步发展。但相比较正常发展儿童(通常在4岁时稳定地表现出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而言,自闭症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稳定的时间延迟了1年。

6.2 “延迟客体视频”训练和“延迟自我视频”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延迟客体视频”训练所起到的影响更大,而两种视频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的影响差异不大。

1 Lewis M A,Brooks-Gunn J.Social cognition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lf.New York:Plenum Press,1979:7-8.

2 Neuman C J,Hill S D.Self-recognition and stimulus preference in autistic children.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1978,11(6):571-578.

3 Ferrari M,Matthews W S.Self-recognition deficits inautism:Syndrome-specific or general developmental delay.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3,13(3):317-324.

4 Russell J,Jarrold C.Memory for action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Self versus other.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1999,4(4):303-331.

5 Symons D K.Mental state discourse,theory of mind,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self-otherunderstanding.Developmental Review,2004,(24):159-188.

6 Fivush R,Nelson K.Parent-child reminiscing locates the self in the pas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4):235-251.

7 Morin A.Levels of consciousness and self-awareness:A comparis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neurocognitive views.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06, (15):358-371.

8 Lazaridis M.The emergence oftemporallyextended self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development:From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perspective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13,78(2):1-120.

9 Povinelli D J.The self:Elevated in consciousness and extended in time.In C Moore,K Lemmon (Eds.).The self in tim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Mahwah,NJ:Erlbaum,2001:75-95.

10 Povinelli D J,Laudau K R,Perilloux H K.Selfre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 using delayed versus live feedback: Evidence ofa developmentalasynchrony. Child Development,1996,67:1540-1554.

11 Skouteris H,Spataro J,Lazaridis M.Young children’s use of a delayed video representation to solve a retrieval problem pertaining to self.Developmental Science,2006,9:505-517.

12 Nielsen M,Suddendorf T,Slaughter V.Mirror selfrecognition beyond the face.Child Development,2006,77(1):176-185.

13 Dissanayake C,Shembrey J,Suddendorf T.Delayed video self-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s disorder.Autism, 2010, 14(5):495-508.

14 Dunphy-Lelii S,Wellman H M.Delayed self-recognition in autism: A unique difficulty?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2,(6):212-223.

15 Lind S E,Bowler D M.Delayed self-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ournal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9,39(4):643-650.

16 Povinelli D J,Simon B B.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briefly versus extremely delayed images of the self: Emergenceoftheautobiographicalstanc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188-194.

17 Lazaridis M.The emergence oftemporallyextended Self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development:From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perspective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13,78(2):1-12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emporally Extended Self-awareness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Liu Min1,Li Weiya2,Zhu Zongshun2
(1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Xuzhou 221000;2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

Using the design of series comparative experiments,we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trends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children’s TE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asons and interventional methods of ASD childr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defici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ASD children’s TES was progressively developing from verbal mental age 3 to 5.Comparatively,ASD children’s TES achieved its stability one year later tha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Delayed video object-training”and“Delayed self-image training” c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ASD children’s TES.Comparatively,“Delayed video object-training”worked better than“Delayed self-image training”on children with AS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s);temporally extended self-awareness(TES);experimental study

刘敏,女,助教,硕士。Email:januaryliu@126.com。

猜你喜欢

客体延续性自闭症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