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7-06-09费秀娟

资治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新课标高中语文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学习文言文是高中生提升语言水平、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样,文言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强诵读,追求“读”领风骚的文言教学课堂;挖掘作品生命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最后通过练习文言写作,激发学生再创作热情,以此追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对文言文教学模块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固定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试形式,文言文教学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形式融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将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知识更为广泛。

一、培养文言兴趣

1.诵读法。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時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赋等文学性比较强的文言文如《赤壁赋》《阿房宫赋》更要多读。有了诵读,课堂上便少了沉闷,多了热闹,多了情趣,多了活力。2、拓展法。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为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由此让学生走向历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探索,开设了《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媒体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

二、主体感知,诵读思考并重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是古人思想的载体,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教授文言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这个载体来认识传统文化精华、陶冶美好情操,因此不必让学生过多地受字词句的牵绊,而应该教会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去思想语言深处的文化内涵,感受作者为文时的心里波澜,这样,才能汲取文化营养,受到美的熏陶。把学生引导到对文言文内涵的感知上,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文言文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改变他们认为文言文又旧又难的认识,萌发深入了解文言文的想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学习中,要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反复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他们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大声朗读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是,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读出书中的味道。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诵读,更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在思考中诵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言文,进行有效学习。例如,在教读《赤壁赋》时,将诵读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苏轼旷达的内涵:文章第四段承上文客曾表示“羡长江之无穷”,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所以本段苏轼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之理想的坚持,身处逆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乐观、自信,这些可贵的精神正是学生必需的,也是学习文言文首要的目标,即滋养精神,传承文化。

三、练习写作,进行文言再创作

文言文教学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语言实践主要是学生写语感随笔,感悟其精妙,洞察其精髓,把握其情趣,从实践中习得语感。例如,在学习了《陈情表》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对于“孝”这一话题进行思考,收集有关资料,阐发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使文言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对此也会受益匪浅。再如在教完《指南录后序》之后,我让学生写一些随想,对于烈士的抉择这一话题,很多同学有感而发,他们由文天祥想到林则徐、司马迁、屈原等历史人物,并由他们的生死抉择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晓青.传统文言文教学与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探微[J].甘肃科技纵横,2005(03)

[2]钱国利.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调查与教学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张志公.漫谈语文教学[M].福州: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费秀娟,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新课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