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文化治理路径之国际化社区建设
2017-06-09敖梦以
【摘要】国家治理转型中的镇街文化治理处于现代性自我确证的话语系统之中。国际化社区建设是镇街文化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搭建城市生活空间载体的有效切入点。本文从国际社区角度出发,基于文化治理理念,探讨当前镇街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通过分析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存在之问题及解决之道,把握其发展的包容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为镇街文化治理实践提供一个新视阈。
【关键词】文化治理;国际化社区;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治理转型中的镇(街)文化治理研究——以九龙坡区华岩镇政府和中梁山街道办为例》(项目编号:SWU1609339)专项资金资助。
镇街文化治理是基层政权中多元主体主动寻求一种创新性文化,藉以制度创新和政策话语进行价值性转换,形成特定文化场域和社会共识,共同构建我国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治理实践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或政治过程。国际化社区建设是基层政权组织实践的应有之义,社区是国家发展的活力之源和结构基石,以一定的人口、地域、设施、文化和组织为基础,包容不同文化生活方式,是一种公众参与、和谐聚居,共同承担社区责任,享有公共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影响镇街文化治理的实践发展。
一、国际化社区建设之必要性
社区”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常译为集体、社群或共同体。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区就是过一种城邦的生活,有着共同追求的善[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社区是以国家为本位,遵循普遍理性[2];社群主义者罗尔斯、桑德尔和泰勒认为社区是决定原子式个人的自我认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是解读“自我”、“自由”的关键[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对其进行首次阐述以说明自然社会变迁和不同社会团体,认为社区是建立在自然情感基础上的有机体,社会是人们基于共同利益和理性选择的结果[4];马克思主义以经济上的公有制为基础,强调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以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彰显共同体的价值[5]。结合国际化社区的居住人口、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国际化的特点,不难发现,国际化社区建设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发展、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个人伦理美德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国际化社区建设之难
镇街文化治理中的国际化趋势使得中西文化衔接出现一定程度断链,国际化社区建设面临的治理难题与日俱增,这不仅与镇街的吸纳能力有关,还关涉镇街承载能力,更与镇街的创新活力息息相关。具体而言,一是文化包容性不夠。社区作为一个大集体概念,除少数经济发达的上海、杭州、义乌、北京等城市外,社区的人口规模、成员组成、结构开放都存在局限性,弱化了文化交往能力。二是文化服务性不足。国际化社区作为镇街交通、旅游、经贸、住建的核心承载区,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套至关重要,宜居的文化生活服务也十分必要,当前我国的镇街文化治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距离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文化创新性不高。文化治理的创新直接关系着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长久之计,是镇街产业发展、文化特色彰显、治理水平提升的内驱力。国际化社区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创新性能力不强,低效率的创新很难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影响了国家化社区建设的发展体系。
三、国际化社区建设之道
国际化社区建设影响着镇街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国际化社区是各国人民共同参与治理、和谐聚居、自我认同的大集体,国际化社区建设旨在塑造一个社会融入高、社会服务好、社会适应强的文化社区,为此,须结合国内外社区治理经验,着力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居住人口国际化。通过调查外籍人口的职业收入、居住环境、社会关系等摸清其经济文化生活需求,充分运用好双语标识,举办异国文化活动,保持镇街文化特色,促进文化融合,同时积极健全外籍人员的社会交往网络,拓宽社会交往空间,实现文化包容和社会融合。二是加快城市建设国际化。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办为例,化龙桥社区以建设“幸福新天地,美丽化龙桥”为目标,以“抓落实,强服务”为导向,加强招商引资,打造交通枢纽,加快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心商业圈文化,做到服务精准。三是加快治理水平国际化。借鉴美国多元社区参与模式,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决策和发展的主动性;借鉴新加坡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以政府主导的人民协会作为社区参与中介组织,给予社区自治组织充分发育的空间,促使政府主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融合,让治理空间多元化。这表明:国际化社区建设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自下而上的居民参与,打造安全、优质和创新的和谐社区,推动镇街文化治理的实现。
国际化社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文化包容性不足、文化服务能力弱、文化创新程度低的问题,加快交往空间的融合,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加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对镇街文化治理的理念与实践认同之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65.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
[3]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作者简介;敖梦以(1991—),男,江西新余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