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式教学法在高校零起点语言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报告

2017-06-09张含滋

高教学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交际法行动研究

张含滋

摘 要:文章以一堂本科二年级葡语精读课堂为例,以西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探讨葡语教学课堂中的交际法适用情况,并试图为未来的高校葡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關键词:交际法;葡语教学;行动研究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7)17-011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wester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taking the intensive reading of a Portuguese for sophomo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of plan -- action -- observation -- reflection, analyzes and discusses applicabilit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Portugues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teaching reform of Portugues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ortuguese language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引言

据调查,自1960年第一次开办葡萄牙语专业迄今,已经有33所内陆高校拥有葡语专业,其中24所已开设本科课程,6所已开设硕士课程。从2000年至2016年,共3861名学生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学府学习葡语,仅2016年的入学学生人数就达到782名①。得力于非洲和拉美葡语国家市场的人才需求,近些年,被誉为“黄金小语种”的葡语专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就业形势同样一片大好。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出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葡语人才,如何在葡语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养,成为葡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综述Hymes(1972)等多位西方语言学家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方法(Burns, 2010),遵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出适合中国学习者的葡语交际教学方法,以回答上述问题。

一、文献回顾

(一)交际式教学法

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首次提出了“语言的交际能力”这一重要概念。对Hymes来说,Chomsky的“完美的语言使用者”这一表述并不完整,因为他认为语言能力或者语言规则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语言使用者仍需掌握其他语言规则,比如社会语言学。而“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尽管Hymes并没有提及二语教学,但是他的理论却深深影响了当时及之后的二语教学模式。人们在探索二语教学方法时越来越认识到语言知识对于学习者是远远不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交际能力的体现。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参数,分别是可能性、可行性、合适性和表现性。因此,交际式教学法是基于交际法理论,通过语言交际的过程来开展语言教学的方法,它强调语言和交际的缺一不可。

(二)交际式教学法在中国

李予军(2001)认为,我国有关交际法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交际法理论的引进和介绍时期。2.8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是对交际法的消化和吸收。3.90年代至今。当今,在国内有一定前期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人们开始重现思考、评价交际式教学法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交际法在中国的再创新。

在这段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学者对交际法在中国的适用情况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形成了更具批判性的认识态度。例如高圣兵(1994),一方面肯定了交际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中的过于“理想”。而影响大学英语交际法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学习者自身素质的差异、语境、师资、传统因素及测试。通过一项针对交际式教学法在高校中的适用情况的调查得知,师生双方中的大多数均对交际法持赞成态度,但是否实施交际法的教师和接受交际法的学习者都对此有清晰的认知,这点从调查结果来看并不确定。(明安云,2003)

(三)行动研究

在解释什么是行动研究时,Carr&Kemmis称行动研究是“参与者进行的自我反思探究,以改善所接受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提高自身对上述实践活动的理解程度。”(1986:220)Elliott把行动研究叫做旨在提高行动质量的社会现状研究。(1991:69)Burns通过实例论证行动研究是调查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自我反思式的、系统的、批判性的探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从而为实践行为带来重大改变。(Burns,1999:5)

跟据Burns(2010),行动研究应开始于计划,即计划如何行动,包括:1.找到问题焦点。2.开发并完善问题。3.获得调查许可。4.准备调查资源和材料。在完成计划之后开展行动,即将计划付诸行动,主要包含:1.收集数据。2.观察并描述数据:我需要看到什么?3.询问并讨论数据:我需要了解什么?4.交叉检查。然后是观察,观察即观察计划的结果,它包括:1.准备分析数据。2.分析并合成质化/量化数据。3.确保数据的准确和有效。最后一步,即行动研究的反思-反思并规划下一步行动,它包括:1.反思整个行动研究周期。2.规划下一步行动。3.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

因此,本文将依照行动研究的调研方法(Burns, 2010),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就大学葡语专业的学生语言水平、交际教学法课堂设计及学生反馈情况开展调查,探求在中国环境下葡语交际教学法的适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 交际式教学法在本科葡语课堂中是否可行?

2. 如何设计交际式葡语课堂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葡语专业的本科二年级一个实验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19人作为一个教学小班。之所以调查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是因为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调查对象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语言水平便于开展交际式教学。而在这个阶段通过创新的教学实践来引导教学,进而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对即将到来的出国学习生活和进入工作市场都至关重要。

(三)研究工具

1. 语言测试(前测)

为了获得学生语言水平的更准确数据,为行动打下基础,针对参加本次行动研究调查的学生开展了一次语言水平测试,采用葡萄牙常用的A2(欧盟语言框架标准)测试题。测试题型包含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测试内容包含出行、就医、购物、职业、人际交往等A2水平要求的日常生活任务;测试方式采用闭卷,并要求在60分钟内完成。共19名大二学生参加测试,回收试卷19份。

2. 行为观察

在实验的行动过程中,对一堂使用了交际式教学法的课堂全程录音,通过录音纪录分析学习者的课堂参与程度,交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效果等。以上结果加上语言测试后的学生反馈,调查问卷中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得出对学习者行为观察的结果。

3. 问卷调查

《交际式教学法在葡语教学课堂中适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包括对交际式葡语课堂的评价、对自身葡语水平的评价、对适应教学任务的评价3个维度,共16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区分了从“完全不同意”(1)到“完全同意”(5)。

三、实验过程

(一)计划阶段-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阶段,通过对语言测验结果的分析,在满分制为100分的情况下,平均分达到88.7分,其中90-99分共11人,80-89分为6人,70-79分为2人。根据对学生参加测试的完成速度和测试后的反馈可以得知:由于基础阶段良好的语法基础,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测试较为容易,唯一的难点在于对生活实践用语不熟悉。据此可以判断,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基本具备A2水平,部分甚至达到B1水平,而测试的难点也反映出大學葡语教学改革教学手段,进行交际法尝试的必要性。

(二)行动阶段-实验实施

本次行动研究以大二葡语交际教学课堂为行动中心,综合前期的测试调研结果和交际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设计上选用测试中出现过的“职业”这一主题,教学时间为100分钟,教学对象为参加测试的19名大二葡语专业学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活动的各类表达方式、相关的应用文行文格式、写作规范及语法特点。详细的教案设计见表1。

在课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更高,语言表达更加流畅,用词更加多样化,但同时表达错误也随之增多,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无法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发现,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受语言水平影响较大,个别学生无法参与交际任务。

(三)观察阶段-结果与讨论

为了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对交际法教学葡语课堂的适应情况到底如何,获得学生对于交际法的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反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9份问卷,回收16份。这项问卷调查活动构成了本次行动研究的观察部分。经过对回收的16份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主题划分,得出以下结果。

1. 对交际式葡语课堂的评价

超过60%的学生完全赞同自己融入交际式葡语课堂,其余学生表示较为赞同,这表明通过交际式教学法,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超过50%的学生较为认同能够全程参与课堂,而只有1/3的学生完全认同能够全程参与,这可能由于交际教学法对学生语言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随之降低,进而影响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在面对交际式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的实用程度三方面,一半的学生完全认同并表示喜欢,另一半表示较为认同,这表明学生愿意接受并適应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但是更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了解其中的难点并加以引导,使之更快适应交际式教学法。在考量是否通过交际,语言习得内容更多,1/3的学生表示完全赞同,1/3表示较为赞同,另有1/3表示较为不赞同,这可能是由于学生之间的语言水平差异,造成课堂参与程度也有所不同,导致习得的结果也显示出分化差异。而在对比习得速度上,一半的学生较为认同一点,即相比于传统教学法,交际式教学法加快了习得速度,另有1/3的学生表示完全认同,导致这一点的原因可能跟上一条密切相连,即习得的结果显示出分化差异,习得的速度也显示出分化差异。

综上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交际式葡语课堂给予了较高评价,特别是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学生普遍表示交际式教学法比较实用,课堂氛围轻松有趣,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同时锻炼了语言的四种能力,并期待继续开展类似教学活动加快提高语言能力。

2. 对自身葡语水平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要求受访者自我评价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中在阅读能力上,超过70%的学生较为满意自身的水平现状,其余皆表示较为不满意;在听力能力上,各有1/3的学生分别表达了较为满意、较为不满意和不满意;在写作能力上,超过60%的学生表达出较为不满意,只有1/3的学生表达出较为满意;在口语能力上,同样有超过60%的学生表达出较为不满意,2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在评价自身的语言水平时,语言输入(input)要优于语言输出(output),而分别比较书面语言输入和口头语言输入时,书面往往要强于口语,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语言输出上。这显示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语言输出的培养力度,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一位受访者对四项语言能力的其中任何一项表达出非常满意,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内心期待还有所差距,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中国学生谦逊内敛的品质有关。

3. 对适应教学任务的评价

我们要求受访者对刚刚结束的交际式葡语课堂予以评价,特别是对每个教学任务的适应情况开展调查。在“课堂讨论”关于职业活动的教学任务中,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具备能力有效完成该项任务,其余则表示能够或完全能够完成口头讨论。在评价“初读课文”这一教学任务时,超过2/3的学生表示比较能够顺利完成该项任务,其余学生则分别表示不能够或完全能够。在评价“听说训练”和“厘清结构”任务时,一半的学生表示能够顺利完成该任务,其余则分别表示不能够或完全能够。在后置任务的“小组练习”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能够较为顺利写完一则招聘启示,其余则表示完全能够顺利完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适应交际课堂的评价与学生对于自身语言水平的评价密切相关,特别体现在书面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对比上。同时,学生对不同教学任务的适应和完成情况也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反思阶段-建议及措施

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不难发现,面对中国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交际法葡语课堂应展现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本次行动研究的结果,那么怎样在葡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1.交际法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在实施教学改革之前,一方面我们博采众长,另一方面也应脚踏实地。这也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和教学尝试,特别是对各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有充分的把握,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提高其语言水平的教学方法。2.交际法教学应更适应中国国情。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中学教育或者第一外语教育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模式,而教师接受的交际法培训一般都是以西方理论为基础,与受众情况不符,而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许多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中国可能行不通。这需要教师在采用交际式教学法时应积极接受学生反馈,也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学习交际法。3.交际法教学应打破师资、教材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许多教师对交際法教学仍感到陌生,即使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交际法尝试,但受到教材或课程设置的限制,往往被迫放弃。顶层设计指导并支撑起我们的教学改革,因此,打破师资、教材等方面的限制很可能是推广交际法教学的前提。4.交际法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法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应融入交际法教学中,這有利于拓宽交际教学法的内涵和内容,也有利于同时兼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本文以一堂大二葡语课堂为例,通过行动研究的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充分论证了交际式教学法面向葡萄牙语专业学生的可行性。结合多方面多类型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综合来看,交际式教学法在本科葡语课堂中是可行的,其有益于学习者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促进包括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在推行交际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限制因素,例如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接受程度、师资与教材等,使西方理论中的交际式教学法更符合中国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交际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这也符合新时期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的时代要求。

注释:

①中国-葡语国家教育文化研讨会,北京,2016年11月。

参考文献:

[1]Burns, A. 1999.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Burns, A. 2010. 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London: Routledge.

[3]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Knowing through action research[M].London: The Falmer Press.

[4]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M].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5]Filho, A. 1993. Dimens?觛es comunicativas no ensino de línguas estrangeiras[M].Campinas: Pontes.

[6]Hymes, D.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In PRIDE, J. B. e HOLMES, J. Sociolinguistics. England: Penguin Books, p.269-293.

[7]Venturi, M. 2007. Considera ?觛es sobre a abordagem comunicativa no ensino de língua[J].Revista Eletrónica de Linguística.

[8]高圣兵.交际法施教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

[9]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

[10]明安云.“交际法”在专科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猜你喜欢

交际法行动研究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教学法交际法与其它教学法的配合应用及发展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
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