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2017-06-09张秀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作方法初中班主任德育

张秀琴

【摘 要】德育教学是如今教学重点研究的对象,仅仅的知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生们的需要了,尤其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是今后步入社会最重要的成绩,一个单位可以选择资质低,能力低的人员,但是决不会接受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工作人员。同样社会也不会接纳道德有问题的人,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出现道德问题,那么也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所以需要全面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如何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施对于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提供帮助,以及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何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德才是最大的赢家,良好的道德品德是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形成,如果每一位公民都以身作则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国家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实施应该从学生抓起,让学生们意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现在的校园中有很多不利于道德品德教育的因素,学生们对于道德教育的学习还不到位。很多学生都意识不上去。下面,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家校结合三个方面,讨论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的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开展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忽视了初中生的独立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灌输法”转变成“自主探究法”,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其次,老师在选择德育内容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多选择一些与共产主义道德相关的内容,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比较有限。实际上,现在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认知水平比较低,他们不能够理解先辈们的革命情感。最后,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释放学生的个性。有一位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成绩下滑得十分厉害,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同学陷入了早恋。然后,我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话,在对话开始之际,这位同学十分拘谨,不敢对我说实话。我先对她讲述了我的经历,让她放松下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然后我告诉她:“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没必要感到羞愧。但是现在同学们的年龄都非常小,未来还存在很大的变数。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你们可以约定考同一所高中,甚至是同一所大学,等你们都成熟之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位学生表示,她会考虑我的意见,努力学习,认真考虑应该如何对待感情问题。

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要让师生遵守德育规章制度,规范德育工作。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德育制度,保证制度的民主性。首先,班主任要从大局出发,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并开展班会,总结每位学生的实行情况。我班在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比如学生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每个月迟到两次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警告;每一月迟到三次的学生,老师可以处以一定的处罚,比如擦黑板一天或者值日一次;按照迟到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在每个月的班会中,老师可以占用五分钟的时间,总结学生的迟到情况,鼓励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老师要予以批评。

三、家校结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只象征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忽视他们的生理健康与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初中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指导家长关爱学生,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或者老师进行家访。然而,现在很多初中生都对家访抱有一定的敌对态度,他们认为只有有问题的学生才会让老师家访。老师要转变师生的错误观念,在家访中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成果,再委婉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因素拒绝老师的家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我班有一位同学,本来十分活泼,热心帮助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但是有一段时间,他的情绪十分低落,拒绝任何人的接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了解之后,得知他的父母发生了感情问题,经常在家中吵架。于是,我决定对这位同学进行家访。我告诉他的父母,要盡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尽量让学生在家中感到舒适、温暖。我还告诉这位同学,即使父母吵架,他们对孩子的爱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学生不必感到焦躁、不安等。经过我的长期疏导,这位同学的家长不会再当着学生的吵架,这位同学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四、重视实践,培养德育习惯

德育光靠理论灌输是不够的,通过实践行动的结合让学生对德育思想亲身体验,才能够让理论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初中学生,实践能够增进兴趣,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实践的发散面和多样性。

1.活动竞赛,调动实践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德育工作开展效果的直接因素,德育实践的方式虽然很多,但活动竞赛无疑是实施最方便,激发性最高的。班主任在活动计划和安排方面一定要注意活动内容是否有新意?活动主题是否有深意?比如,学校提倡培养新时代节约精神,要求以班为单位展开活动。我对班级设计的活动主题是:比比谁是节约能手,要求学生做好每天的节约日记,活动结束,评选出“班级节约能手”。这个让学生感到新鲜的活动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学生记录和表现了各种节约事迹,换节能灯、吃饭不剩饭、随手关灯等,甚至还有学生自制了过滤器节约用水。积极的活动实践让学生们的节约品质在活动结束后仍然延续下来。

2.联系社会,加深道德体验

德育实践不能只局限于校园,教师对德育意识的深入启发还必须通过社会角度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更多人的想法,感受到更深层的意义,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完善自我认知,熟悉道德标准。比如,我会在公众纪念日或是社会活动举办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包括学雷锋纪念日去慰问聋哑学校等特殊群体、国际禁毒日去参观禁毒知识展览、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等。虽然活动规模不大,但是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到了社会的大熔炉,体验到了不同人群的苦乐。在实践中,学生也懂得了作为健全人能够正常生活学习的幸福;对社会不正之风应该坚决拒绝;还有珍惜生活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对于学生规范自我、认识世界、道德觉悟都有很大的启发。

总而言之,道德修养是人们生活中必要的行为展现,初中学生正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应该提早打下道德修养学习的基础,让学生们早日领悟,规范学生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与老师对于道德修养学习都非常重视。相信开展道德修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情操,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张毅颖,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华章2014

[2]钟水浩,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3

[3]李光霞,动之以理,导之以法,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J]高考2014

猜你喜欢

工作方法初中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