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

2017-06-0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导联心电图检出率

钱 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心电图室, 上海, 201801)



短篇论著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

钱 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心电图室, 上海, 201801)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出现了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而出现一种疾病[1]。目前,冠心病已经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2]。研究[3]发现多数的冠心病患者都会伴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心电图是检查和诊断心律失常的最方便、最主要的手段[4]。动态心电图(DCG)可以在连续24 h内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冠心病,尤其是对一过性冠心病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5]。本研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心内科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3例归入动态心电图组,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59±21)岁,病程1~32年,平均(10±12.52)年。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3例归入常规心电图组,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61±20)岁,病程1~34年,平均(11±13.31)年。入组标准为2005年国际心脏病学会提供的CHD诊断标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十二导联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 12导联同步进行描记,增益10 mm/mV, 纸速25 mm/s。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在安静环境下患者取仰卧位,并放松全身。保证基线平稳无干扰,图像清晰。监测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人工校正。以波低于同导联波且段水平降低位诊断为缺血性改变。对于T波<导联R波10.0%, ST段下移值>0.05 mV, 一般诊断ST-T改变[6]。为了减少两种监测方法因患者自身因素等所造成的实验误差,在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过程中某时段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1.2.2 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飞利浦动态心电图机(动态导联三个通道,通道一、二、三分别对应V1、V6、AVF导联)进行24 h的系统监测与记录,调整参数设置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取平卧位或坐位记录监测到的心电信号,并同时记录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阳性诊断标准[7]: ① 等电位基线为标准情况下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降超过; ② 下移时间持续超过; ③ 2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超过1 mm且ST段测量以J点后80 ms为准。如心电图的 ST 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有1.0 min, 而且有2次心肌缺血发作,每次间隔的时间至少1.0 min, 诊断为阳性[8]。对监测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人工校正。

2 结 果

动态心电图组患者检查接受度为80.95%(51/63), 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组患者95.24%(60/63)(P<0.05)。63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的阳性例数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58.73%; 63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的阳性例数为31例,阳性检出率为49.21%。2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

本研究结果发现,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室性和房性早搏的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成对早搏以及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结果比较[n(%)]

与常规心电图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缺血发作,导致局部心电不稳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预后较差[9]。早期发现和预防心率失常的发生能够有效的避免急性心肌缺血的发作,从而降低猝死发生的概率。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 J Hoher[10]发明的。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对心脏电活动的连续监测与记录,可监测并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等,并可与患者的生活日志详细对比分析,准确判断心肌血供的情况,监测出伴有或不伴有症状的心肌缺血,以及时给予指导用药治疗[11]。这样就能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避免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降低猝死的概率。

本研究通过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应用上的临床效果差异和特点,认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上更具优势。患者对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接受程度要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这是由于常规心电图简单、方便,价格便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上差异明显,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成对早搏以及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说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失常诊断中更具有优势。

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及时的检查出心肌缺血状况,提高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这主要是由于动态心电图能够24 h连续检查患者的心肌供血状况,对于心脏的血流供应状况更加敏感。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出现过黑朦、心绞痛等的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应尽量使用动态心电图来进行监测,以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1] Xie Y H, Dai X 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hinese medicine guide, 2014, 14(1): 117-118.

[2] 王月文, 王婷.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1): 61-62.

[3] 孟素芳.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 23(6): 433-435.

[4] 董竞琳, 刘春霞.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比较[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6月上旬刊): 2913-2914.

[5] Antonio, Marzocchi, Francesco, et al. Networks of care for S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taly. Results of the RETE IMA WEB survey[J]. Giornale italiano di cardiologia, 2011, 12(5): 354-364.

[6] 张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11): 114-115.

[7] 刘海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 113-114.

[8] 张海英. 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对比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1): 71-72.

[9] 陈学琴. 基于心电图分析的心律失常分类[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10] 甘丽明.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效果及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2013, 26(7): 241-2.

[11] 罗毓萍, 任继刚. 61 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4): 230-232.

2016-12-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14XJ10057)

R 541.7

A

1672-2353(2017)09-191-02

10.7619/jcmp.201709062

猜你喜欢

导联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