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石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

2017-06-09吴超伦余浩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蜡疗上肢经皮

吴超伦, 徐 赛, 程 图, 余浩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 201900)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石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

吴超伦, 徐 赛, 程 图, 余浩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 201900)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石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62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石蜡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TEAS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评分、腕屈肌群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等手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表(WMF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观察评价和比较。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腕屈肌群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FT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1%和6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TEAS和蜡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手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 石蜡疗法; 脑卒中; 手功能; 康复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弥散性或局限性脑功能损伤为主,可出现一过性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一旦发病,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在幸存的患者中,有50%~80%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障碍[1]。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 在脑卒中的发病初期,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上肢和手功能的障碍,在发病3个月后,有37%的患者仍存在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的不精确,只有约12%的患者的手部功能最终会得到良好的恢复。人类的手是非常精细的运动器官,能从事各种复杂、精细的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有效康复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致残率的重要环节[3]。通常来说,在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中,上肢和手功能较下肢功能恢复缓慢,单一的药物治疗或物理康复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采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方式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和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已成为临床上的热门课题[4]。本研究针对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石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6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并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病至康复治疗时间在2周~1年,均存在手功能障碍,患肢的Brunnstrom分期均为1~5期,入组前均未接受过正规的康复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有意识不清、认识功能障碍或痴呆、感觉性失语、精神障碍等疾病不能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评价的患者; 排除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既往有药物滥用及酗酒史的患者; 排除病情危重或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排除上肢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 排除对本研究应用治疗方案有应用禁忌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卒中类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瘫侧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所有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康复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康复治疗时康复治疗师相对固定,基础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针对肢体功能进行训练,对于软瘫期患者,主要进行上肢正确摆放、床边被动运动、助动运动等康复训练; 对于痉挛期或恢复期患者,主要进行上肢的抗痉挛训练、主助动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石蜡治疗,主要方法为将石蜡置于专用容蜡器中进行溶化,将石蜡的温度控制在45~50 ℃, 以蜡饼的形式敷于患肢的肌肉组织部位,每次时间治疗为30 min, 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TEAS治疗,主要方法为嘱患者取仰卧位,以75%的酒精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TEAS治疗仪的正负电极分别置于患者患肢的手三里、外关等穴位上,并用胶布将电极固定于穴位处,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 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2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评分、腕屈肌群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等手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表(WMF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NIHSS评分进行观察评价和比较。参照卫计委制定的《神经内科疗效评价指标》中的相关标准,根据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评判标准为: ① 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NIHSS评分降幅达到70%以上。② 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NIHSS评分降幅为30%~70%。③ 无效:经治疗, NIHSS评分降幅未达到30%。以显效+有效计算临床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屈肌群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 2组患者的FMA-UE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腕屈肌群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腕屈肌群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指标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MBI评分、 NIH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WMFT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 2组患者的WMFT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FT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1%和69.1%,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TEAS和蜡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手功能,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蜡疗是一种利用加热的蜡敷在患肢或将患肢浸入蜡液中进行治疗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在《本草纲目》等中药经典中也曾有记载,传统的蜡疗多被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引发的腰腿痛,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长、副作用小的特点。在现代医学中,蜡疗还与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短波、中药离子导入等结合用于多种神经肌肉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之中[5]。蒋为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蜡疗能够改善患肢的腕关节痉挛,提高腕关节活动度。王玉秀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康复中应用蜡疗结合关节松动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FMA-UE评分。陈轶等[8]的研究证实,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蜡疗,也能改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了蜡疗作为2组患者的基础康复措施。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是一种结合物理医学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和中医针灸穴位方法的新型治疗方法,其机制是将特定的电流经人体穴位表面皮肤输入人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及改善肢体功能水平的目的[9]。近年来的研究[10-11]证实了TEAS能够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节内分泌功能和能量代谢酶活性、调节细胞凋亡、调控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的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还能够抑制外周疼痛刺激信号上传并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特别适于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损害的临床康复。陈瑶等[12]的研究证实了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应用TEAS,能够改善患者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具有良好的改善后上肢及手功能作用。高国胜等[13]的研究还显示,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应用TEAS, 还能够改善患者的Ashworth腕关节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和腕主动背伸活动度。唐朝正等[14]的研究还针对低频TEAS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治疗2、4、6周后,应用低频TEAS治疗患者的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这些研究均提示了TEAS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TEAS和蜡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并可从总体上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这一效果的产生源于蜡疗和TEAS的联合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发挥了良好的肢体功能康复作用,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曾道芬等[15]的研究证实,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在常规电针、低频脉冲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蜡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MAS评分,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张军平[16]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中频电疗和蜡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季晔琦等[17]的研究证实,在针灸的基础上联合蜡疗,在改善肢体肌肉痉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针灸治疗。这些研究均提示了将蜡疗与针刺、电刺激等神经肌肉功能康复措施相结合进行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蜡疗与TEAS,也收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1] 张萍, 杨宇.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和康复训练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 2016, 28(6): 469-472.

[2] 薛超, 王敏.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1): 1932-1935.

[3] 李芳, 郑洁皎. 手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9): 709-712.

[4] 姜荣荣, 陈艳, 潘翠环.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10): 1173-1177.

[5] 张培璐, 王俊杰. 蜡疗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 23(2): 207-208.

[6] 蒋为, 王维扬. 蜡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23): 93-94, 96.

[7] 王玉秀, 李伟, 刘阳, 等. 蜡疗配合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0(6): 1209-1211.

[8] 陈轶, 王晓臣, 马雪真, 等. 蜡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5): 250-251.

[9] 晁敏, 梁丰, 王尊, 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慢性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6): 710-714.

[10] 刘瑄, 窦思东, 易红梅, 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2(3): 566-568, 572.

[11] 李小梅.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镇痛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 23(11): 826-829.

[12] 陈瑶, 田婧, 谢蓓菁, 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5): 454-457.

[13] 高国胜, 张素钊. 经皮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8): 1610-1612.

[14] 唐朝正, 李春燕, 张晓莉, 等.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3): 252-255.

[15] 曾道芬, 张翠芬, 邹学敏, 等. 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下旬版, 2016, 12(11): 4156-4158.

[16] 张军平. 分析探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9): 283-284.

[17] 季晔琦, 王刚, 李莉, 等. 泥蜡疗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5, 22(1): 88-90.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araffin therapy on hand function and limb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U Chaolun, XU Sai, CHENG Tu, YU Haoran

(ShanghaiNinth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SchoolofMedicine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 201900)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 combined withparaffin therapy on hand function and limb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62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omplicated with hand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8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araffin therapy f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EAS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of hand function such as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FMA-UE) score, the wrist flexor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score, the hand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score,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MA-UE score and the hand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wrist flexor M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WMFT score and the MB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linical efficienci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0.1% and 69.1%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EAS combined with paraffin therapy in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can improve the hand functio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limb movement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paraffin therapy; stroke; hand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2016-12-0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自然科学基金(syz2015-008)

R 743.3

A

1672-2353(2017)09-016-04

10.7619/jcmp.201709004

猜你喜欢

蜡疗上肢经皮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中药蜡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阶段的应用价值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中药蜡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