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09许守林魏雪菲冯雪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身乳腺癌病灶

许守林, 魏雪菲, 冯雪凤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核医学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骨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许守林, 魏雪菲, 冯雪凤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核医学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骨扫描; 乳腺癌; 骨转移; 肿瘤标记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 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严重危害[1]。中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有明显的骨转移倾向,其骨转移发生率高。骨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晚期最易发生的远处转移,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2]。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CEA和CA125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极为重要。早期确诊乳腺癌有无骨转移及骨转移病灶数量和部位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99mTc-MDP全身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敏感的筛查各种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的无创检查方法。本文选取262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骨扫描阳性但不能确诊者再经临床、CT、MRI和病理等确诊有无骨转移,分析99mTc-MDP骨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全身骨病灶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62例,平均年龄(53.59±8.91)岁,女259例,男3例。99mTc-MDP全身骨扫描阳性但不能诊断者再经临床、CT、MRI和病理等确诊有无骨转移。

1.299mTc-MDP全身骨显像

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mTc-MDP 740~1 110 MBq后饮水1 000~2 000 mL, 上机检查前小便并排空膀胱, 3~4 h后用PHILIPS Skylight SPECT仪器,利用低能通用高分辨准直器,进行全身骨显像和病灶局部静态显像; 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并以前后、后前位2种灰度显示。图像由2位中级以上的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阅片分析,观察左右两侧显像剂分布有无局限性异常浓聚或减低、缺损区,是否对称,特别是对病灶只有l或2处异常者,更要密切结合临床、CT、MRI和病理等确诊有无骨转移。

1.3 骨转移病灶分级

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3], 根据骨病灶的数量及显像情况,把骨显像分4级: 0 级为正常骨显像; Ⅰ级为转移灶1~2个; Ⅱ级为转移灶3~5个; Ⅲ级为转移灶在5个以上。

1.4 血清标本的收集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0 mL, 自然凝固后离心(4 000 r/min, 2860×g)7 min后分离出血清,用于检测CA153、CEA和CA125。采用美国Roche Elecsys 2010型检测仪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以上试剂均购自美国Roche公司配套试剂,并严格按厂家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用双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262例乳腺癌患者中,99mTc-MDP全身骨扫描无骨转移0级组占80.53%(211/262); 骨转移组占19.47%(51/262), 其中Ⅰ级组35例,占13.36%, Ⅱ级及以上组16例,占6.11%。骨转移组的血清CA153、CEA和CA125均高于骨0级组(P<0.05)。随乳腺癌骨转移病灶数量增至Ⅰ级、Ⅱ级及以上时,其血清CA153、CEA和CA125含量也依次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99mTc-MDP骨扫描Soloway分级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关系

与0级组相比, *P<0.05, **P<0.01; 与Ⅰ级组相比, #P<0.05。

62例乳腺癌患者均行99mTc-MDP骨扫描,按Soloway分级标准[3],99mTc-MDP全身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总病灶数为234个,其中脊柱96个(41.03%), 肋骨73个(31.20%), 骨盆35个(14.96%), 锁骨、颅骨及四肢骨30个(12.82%)。

3 讨 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大量应用于临床,对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起很大作用。CA153是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时,基底细胞膜渗透性增强而释放到血液中的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 CA125也是一种与黏蛋白类似的糖蛋白,都是反映乳腺癌的重要抗原之一[4]。CEA是存在于胚胎内胚层上皮的糖蛋白。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肠道癌、肺癌等均可导致血清CEA升高,在一些老年人及吸烟者的血清中也可出现CEA升高,所以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5]。血清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的诊断及乳腺癌进展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发现,同乳腺癌骨转移0级组相比,随乳腺癌骨转移病灶数量增至Ⅰ级、Ⅱ级及以上时,其血清CA153、CEA和CA125含量也依次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6-7]证实的血清CA153的含量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的指标。还有报道[8]认为,连续地监测血中的CEA对于了解疾病的病程十分有用,对病人的预后、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如果血中CEA不降反升,则CEA常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前提示肿瘤的复发,此外, CEA可用于肿瘤治疗效果判断; 连续地监测患者血中的CEA能使医生非常及时地评估肿瘤化疗和放疗的疗效; 如果肿瘤治疗中,血CEA持续上升则提示治疗无效和或发生转移。本研究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级别越高,CEA水平也随之升高。合理分析糖类抗原和癌胚抗原变化原因,可鉴别诊断非肿瘤疾病、癌症有无进展和观察疗效[9]。

骨转移瘤是指恶性肿瘤(瘤或肉瘤)通过各种途径移植于骨内,并继续生长,形成子瘤。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转移方式之一,血行转移是乳腺癌骨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肿瘤骨转移过程涉及的因素复杂,在癌细胞和骨基质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下,癌细胞迁移到骨组织并得以在局部生长。99mTc-MDP全身骨扫描是一种敏感的、无创的骨转移初筛的常用方法,可早期发现病灶、全身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99mTc-MDP全身骨扫描推荐用于乳腺癌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骨疼痛、骨折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诊断检查,也可用于乳腺癌患者常规分期检查[10-11]。明确有无骨转移及骨转移病灶部位对乳腺癌的分期诊断、治疗和生存时间的判断起重要作用。尽早确诊可明显减少骨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12]。99mTc-MDP全身骨扫描阳性但不能诊断者再经临床、CT、MRI和病理等确诊有无骨转移。本研究发现:按Soloway分级标准[3],99mTc-MDP全身骨扫描无骨转移0级、Ⅰ级Ⅱ级及以上组分别为211、35和16例。总病灶数为234个,脊柱96个(41.03%); 肋骨73个(31.20%); 骨盆35个(14.96%); 锁骨、颅骨及四肢骨30个(12.82%)。乳腺癌转移患者人均4.59个骨转移病灶,可见乳腺癌患者易多发骨转移。从而得出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的部位依次是脊柱和肋骨,占72.23%。这与乳腺癌血行转移及局部转移有关。但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具体机制至今不明,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13]表明,血清NTx及AKP也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的指标,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99mTc-MDP全身骨扫描可反映骨骼血供、骨盐代谢等信息,能一次全身成像,且灵敏度高,比X线检查早3~6月发现病灶,特别适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14],99mTc-MDP骨核素扫描显像在活体内就可以高敏感性的诊断骨转移癌,在骨转移瘤早期骨破坏仅达5%时,骨扫描即可表现出异常,此时X线片多正常,只有骨质破坏到30%~50%且病灶>2 cm时才可达到致X线片异常程度。骨扫描较X线早3~6个月、甚至18个月发现病灶,其对骨转移瘤的检出率达94%, 而X线仅为60%。骨扫描可通过一次全身成像,发现不同部位的多个病灶,更准确地反映骨转移灶的真实数目,99mTc-MDP骨显像的高敏感性使其在诊断骨转移癌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因此,99mTc-MDP全身骨扫描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首选筛查手段,可以确定病灶数量及全身分布情况,按Soloway分级标准[3]对乳腺癌骨转移病灶数量进行分级,对临床医生进行乳腺癌分期、判断患者生存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起重要作用[15]。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和CA125越高,99mTc-MDP全身骨扫描阳性病灶数量就越多。99mTc-MDP全身骨扫描是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变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

[1] Smith R A, Saslow D, Sawyer K A,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update 2003[J]. CA Cancer J Clin, 2003, 53(3): 141-169.

[2] 张卫红, 田钢龙, 何继民, 等.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0, 30(5): 320-323.

[3] Soloway M S, Hardeman S W, Hickey D, et al.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based on extent of disease on initial bone scan[J]. Cancer, 1988, 61: 195-202.

[4] 杨清默. CA153, CA125及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11): 78-79.

[5] 徐龙, 张冠中, 郑振东, 等. 血清CEA及CA153连续且显著降低对晚期乳腺癌无影像学进展的判定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 2016(19): 67-68.

[6] 易琳, 刘兴明, 林丁, 等. 血清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9): 44-45.

[7] 卢翔.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12): 1209-1210.

[8] 赵桂梅, 凌月明, 林佩玲, 等. 血清CEA水平与乳腺癌的转移[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12): 87-88.

[9] 杨宝友, 白波, 张建军, 等. 非肿瘤性血清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升高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 99-100.

[10]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2): 156- 159.

[11] Urakawa H, Nishida Y, Knudson W,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yaluronan oligosaccharides for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J]. J OnhopRes, 2012, 30(4): 662-672.

[12] 陈东升, 吴光兴. 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预后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 2014, 42(6): 652-654.

[13] 卢翔.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12): 1209-1210.

[14]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10, 5: 396-398.

[15] 张殿龙, 曹铭谦, 方鸿, 等. 多中心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学杂志, 2003(5): 91-92.

2016-12-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赞助(20620140661)

冯雪凤

R 737.9

A

1672-2353(2017)09-229-02

10.7619/jcmp.201709078

猜你喜欢

全身乳腺癌病灶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石榴全身都是宝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老鳖全身都是宝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