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06-09马丽莹
马丽莹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自然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实施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良好的预习习惯;2.良好的听课习惯;3.良好的做作业习惯;、4.良好的复习习惯;5.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何为预习?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怎培养?我们首先要进行指导,可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步仅要求学生习惯先读一遍课本。良好的看书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教学课本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教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印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作业的习惯。第二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在读一遍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本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黑体字)摘下来,整理到预习笔记中。第三步开始自学书中例题的解答。第四步尝试课后练习。第五步是书写预习体会,提出疑问和探讨的问题,标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首先,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特别是自己不太懂,有疑问的地方,要注意领会。暂时有困难可以先记下来放一放,待会在思考,如果要影响后面的学习,就赶快举手问老师。其次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再次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着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筋,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经常一抛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往往出现冷场的局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等。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5.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说到学生的复习工作,其实作业过程也可以算是复习,它能有效的巩固知识。但是,作业前的复习工作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分清解题思路,统揽全局。其次,要学会总结。把例题、习题、作业中的经典题集中起来,归纳出来,形成题库。帮助学生画出知识树,寻找各知识点的联系,指导学生遍题、变题,这必将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在于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从小学到大学,除了知识面扩宽以外,就是自学习惯要有明显提高。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自学成才者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当今,无论什么人,舍弃勤奋自学,都难以成才。因此,培养自学习惯,不仅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成长进步。自学习惯最主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和善于利用资料的习惯,不要轻易看书本上的答案,要经过自己充分思考并于答案进行比较。“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遇到疑难要主动查阅参考资料。
二、如何对待培养过程中的反复及后进生现象
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步养成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往往要经过几个周期的反复而逐步养成。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酸得既快有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并举办优秀作业与进步作业展评活动,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理,使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参展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學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