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发展社会性

2017-06-09徐菊芳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性同伴幼儿

徐菊芳

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它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天的教育能否为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共同生活打好基础,将决定其明天的幸福和社会发展。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并结合新《纲要》的要求,培养新一代的幼儿,这也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尝试。

一、创设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前提

爱的需要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尊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使他们变得自信,这是幼儿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的基本条件。给幼儿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首先要相信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并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到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自信心。即使对行为问题较突出的孩子,我们也要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因为所谓“不好”的孩子往往是由成人的不正确教育方法所导致的,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要从他们淘气、不听话的表面现象,寻找其内在的良好品质和独特的价值。其次,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不只是态度上的和蔼、亲切,而是本尊重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一切以成人为中心,由成人来决定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否则,不但会丧夫很多教育的契机,而且,会使孩子在拥有“绝对权威”的教师面前循规蹈矩,消极顺从。除外,还要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常规。过去我们对孩子的限制多、安排的集体活动多,而幼儿的自由自主活动少。为了让幼儿在和谐、有序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制订常规应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原则,促使幼儿主动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相互作用。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自主、自信、自我约束等人格中最可贵的品质才能得以养成和发展。

二、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引导其社会性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维水平来确定学什么、不学什么。一些强制性的学习,靠教师维持纪律的学习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发现幼儿交往的多种需求,从孩子的一些负面行动中分析、判断出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教师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只要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就应设法去满足。在满足兴趣、需求的同时,融入新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师善于将其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为培养幼儿愿意关注、参与集体活动,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老师有意创设不便于幼儿活动、游戏的情景,使幼儿为了游戏,产生自己动手改变环境的需求。当孩子们看到大家一起动手创设游戏场地时,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这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又从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意识等,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发展。

三、 感受和体验行为的社会意义

过去的教育,多以教师灌输、说教为主。如,常听教师这样说:“小朋友要互相谦让,懂得谦让才是好孩子。”“你打人不对,快说‘对不起。你快说声‘没关系,”结果幼儿根本不理解行为的意义,常常出现下列情景:两名幼儿争抢玩具,其中一名幼儿竟理直气壮地喊:“老师你看,他不谦让我”。再如,一名幼儿把别人打哭了,可他只是毫无歉意地说了一声“对不起”就走开了,走了几步又回来对还在哭的同伴大声指责:“你还没说‘没关系呢?”此类事例说明,说教式的社会性教育难以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行为后果,加深他们的感受、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正确行为的意义,获得内化的行為品质。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使行为后果明显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在感受、体验中分辨出正确的行为。

对于消极体验过多的幼儿,教师要尽快使其获得积极体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使其消极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使他们感受积极行为所带来的愉快体验,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产生自信。教师也可利用偶发事件在幼儿产生负面感受或受到伤害时,在给予他们安慰后,适时地引导他们联想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和伤害,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 寓社会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与同伴交往时,合作、谦让、分享、礼貌、关爱、宽容、体谅、拒绝、坚持已见、不任性、敢于申辩等等,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使用的不同策略。而幼儿的游戏、入园、进餐、入厕、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幼儿学习各种策略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发展。同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矛盾,也为幼儿分辨是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要想念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作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是幼儿的另一种学习方法。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模仿机会。教师的情感、态度、行为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每一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要把对幼儿的社会性要求体现在教师的言语、行为中,处处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使社会性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而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园共育,使社会性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全部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幼儿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