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学对智障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2017-06-09徐晶晶
徐晶晶
[摘 要] 智障兒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舞蹈教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存在着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加强舞蹈教学的力度,重视平时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舞蹈教学 智障儿童 身心健康 促进作用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舞蹈教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存在着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加强舞蹈教学的力度,重视平时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观
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舞蹈教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门,而且对智障学生的德、智、体、劳诸育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舞育德,以舞益智,以舞健体,以舞促劳。由于它还对学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情感净化功能、美感修养功能、心理平衡功能、才能发展功能和认识深化功能,对智障学生的良好素质以及发展个性特长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我们高度重视舞蹈教学,一是在教学中我们克服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我们从新生入学开始,从音乐课的教学人手,让每个同学都来参与舞蹈活动,无论学生能力大小、智力高低,都要求参加学校的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在节庆日学校组织的艺术节上,我们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人人有展示,班班有汇报。从而使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也能上台表演,展示他们的舞蹈天赋与才能。
课堂教学,对于全面提高一个智障学生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可以为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也为实施美育开拓重要途径,没有平时的课堂训练,对于动作迟缓、记忆力较差的智障学生而言,舞蹈教学花再大力气训练也无济于事。因此,在平时的舞蹈课教学中,学校花大力气组织教师认真备课,严密组织,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规范管理,确保舞蹈教学落到实处
多年来我们依据《舞蹈教学工作规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学校专门成立了舞蹈教学教研组,选出学校艺术骨干教师负责学校的舞蹈教学工作,按照规程全面负责全校的舞蹈教学工作,每学年根据教育局、学校对艺术工作的安排制定艺术教研组工作计划,确保舞蹈教学活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舞蹈教学工作中,我校始终舞蹈教学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负责舞蹈教学的校长履行教育活动第一责任人职责,从舞蹈教学的场地、设施、器材、从教师备课到上课、从参加各种舞蹈比赛上都能亲自检查,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保质保量,从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了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三、开展活动,培养智障儿童的兴趣
借助开展活动,寓舞蹈教学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利用舞蹈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舞蹈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课内重普及、课外促提高,既大面积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又检验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舞蹈教学的成果,并有效地借助舞蹈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在歌曲舞蹈中运动训练
要求每个成员在歌曲中按歌词内容(如《找朋友》)做舞蹈动作,促进运动能力的同时,激发个体对集体活动的主动参与。由老师示范儿童模仿,进而由某成员单独或集体表演出歌词内容的动作,其他人模仿。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互动意识、模仿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歌曲的选择是从节奏舒缓到节奏相对欢快,是一个音乐节奏有相对变化的舞蹈运动过程。这些歌曲的节奏比较鲜明,内容通俗易懂,儿童比较喜欢,可以增强儿童参与舞蹈运动的积极性。
2.在乐曲伴奏中舞蹈训练
运用纯音乐作品(如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带领儿童进行舞蹈运动。这些音乐作品在儿童古典音乐欣赏中较为常用。伴随着乐曲进行的舞蹈运动,儿童对舞蹈动作进行模仿,通过身体的运动,智障儿童可以放松身心、调整情绪,对音乐进行自我展现和表达,最后形成自主的舞蹈运动。这个阶段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儿童形成基本的舞蹈动作(如伸展手臂、摆动躯体、腿脚运动等)并加以巩固。
总之,舞蹈运动可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促进智障儿童的适当行为,减少智障儿童不当情绪的发生,改善智障儿童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加强舞蹈教学的力度,将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