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扶贫开发若干问题探析

2017-06-09尹训洋

资治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思想观念精准

【摘要】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黔东南州来说,脱贫攻坚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关键时期,已被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然而黔东南州在扶贫开发中市场体系不完善,产业形不成规模,贫困群体思想观念转变难度大,扶贫中的可持续脱贫与法律脱贫问题严峻,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去直面和应对。

【关键字】扶贫;观念;教育

黔东南州多经济落后的山区县,耕地面积少,交通状况差,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虽然在产业发展上上级给予重点扶持,但由于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发展周期较长,项目补助标准低,主导产业短期内还无法成为群众主要收入渠道。加之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然环境较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培育缺乏资金及项目支持。种种因素导致黔东南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难的局面。

一、市场体系不完善,产业形不成规模

州内缺少成规模和质量均优的龙头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大容量的成熟市场,优势产业不突出,且投入成本高,效益低,加上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例如黔东南州具有特色的产业,香猪、林业等优势产业形不成规模。香猪是很多乡镇的主导产业,但因香猪销售市场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价格波动大,不稳定,群众养殖香猪的积极性遭受较大打击。这对条例中以产业带动发展推动扶贫工作的思路形成了较大的难度。

笔者对黔东南自治州加勉乡南烧村进行调研时了解到:该村地处黔东南西部山区,与广西接壤,由于国家层面上实行新农村建设,村村通自然纳入其中,直到现在道路问题才解决,一条九曲回肠的水泥路已能通到镇上。该村有100多户人家,全村600人左右,以苗族居多,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多种来自于养香猪,村中青壮年多以外出打工为主,“三留”(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问题较为严重,早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多数人对“扶贫”并没有概念性了解,这类词汇对他们来说仿佛毫不相干,乡镇政府或村组织从未做过扶贫相关政策的引导或普及,扶贫开发项目更是寥若晨星。

二、思想观念转变难度大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已有一年多时间了,但不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认为扶贫工作只是帮助村里向上争取些资金,搞搞基础设施,逢年过节慰问走访群众就可以了。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少数单位和干部片面认为精准扶贫是县委县政府和扶贫部门的事,不是本部门的事,对这项工作不热心,不愿投入精力来抓。扶贫对象大都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严重缺乏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消极等待政府扶助。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群众的思维意识也需调整。香猪可谓是宰便的招牌特色,宰便的香猪不仅闻名于黔地区,在两广、香港也颇受欢迎。香猪体格较小,毛发呈黑色,瘦肉率高,肉嫩味香。笔者在对镇党委书记的访谈中了解到近几年,宰便的香猪却令人诟病,村民们看到了香猪的利润,因产量有限,所以宰便相当一部分香猪生产户以次充好,将一般的的家乳猪涂上理发店中的染膏、染发剂去销售,一盘盘家乳猪就这样上了饭桌。在销售中还发生过有趣的一幕,因此处雨季较多,假香猪在运输途中被雨淋发生掉色的一幕。《贵州省扶贫开發条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条例条条框框的传达,更要对扶贫开发理念、致富观念进行引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在每一个阶段都不容丧失。扶贫不仅要实现物质脱贫,精神更要脱贫。教育扶贫属于帮扶落地项目的一种,然乡镇上的教育问题算得上是扶贫应当解决的重大难题。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高中文化水平寥寥无几。笔者在宰便镇人民法庭实习期间许多当事人甚至了普通话都不会讲,这里的方言大多以少数民族语言和客家语言为主,在脱贫的过程中需要很好的沟通交流。在落实精准扶贫到户到人时这是县、乡镇应把握的重点,教育问题更应是帮扶的重点。在与乡镇领导班子谈话的过程中发现本镇的一大规律,一家或一户倘若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整家都会脱贫,然这个过程确实漫长艰苦的。教育脱贫,精准到户到人是未来该镇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三、扶贫中的可持续脱贫问题

在多山地区村民收入的一大来源是自留地或自留山中种植的树木,从江地区多以种植杉木为主,杉木主要用于建筑、桥梁、家具等。黔东南州农村地区结婚彩礼是很重的,不同地方价格不一。笔者在走访从江县加勉乡时了解到男方纳采多为6万以上,这么重的彩礼本应对一个贫困县中边远山区村民的贫苦生活无疑雪上加霜,然并非如此。当地人多数在自留地或自留山中种植树木,因地广人稀,村民们的自留份额普遍较多,这些彩礼钱从自己七八亩地中卖卖木材即可凑够,然树木生长期较长,野生杉树长到成才至少50年,人工种植的杉木生长一般在20-28年既能形成可出材的主伐木材,在成材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两代以上时间。宰便河原来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水质极为清澈,因过度伐木,水质下降其一,镇山也因此失去一片美景。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倘若经济的来源都是通过啃老式或断子绝孙式方式取得,贫困还是会蔓延下去,“穷根”得不到解决,扶贫开发只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扶贫开发也要从生态环境入手,可持续开发,努力做到经济扶贫与生态扶贫的结合。

作者简介:尹训洋(1990.4-),男,山东新泰,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思想观念精准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中国现代独幕剧的30年(1919年-1949年)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