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2017-06-09林湘萍吴格怡王月珍郑美乔
林湘萍 吴格怡+王月珍 郑美乔
【摘要】 目的:老年病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见,本文拟总结老年病区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观察护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7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科严格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病情恢复,减轻脑梗死带来的影响,临床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康复治疗; 护理对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70-02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疾病,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1]。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血管痉挛、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病因。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2]。救治及时的存活患者中,有60%~80%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15%患者无法生活自理[3]。其康复工作在老年科任务繁重,笔者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住院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肢体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75例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明确有脑梗死病史,且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9.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10.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肌力分级、合并症、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脑梗死诊断并处于后遗症期。(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入组研究,取得患者配合,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3)有自主意识,能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
1.3 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生命征不稳定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3)急性期患者。(4)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5)中途自动退出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包括基本生命征的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体温等。低盐低脂饮食,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卧床患者翻身防褥疮,防滑,防跌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下康复护理。
1.4.1 饮食干预 所有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首先是低盐低脂饮食,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则糖尿病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适当喝茶,但不能喝浓茶和咖啡。豆类和富含氨基酸的蛋白为主要营养成分,同时多吃蔬菜水果[4]。
1.4.2 创造良好环境 创造干净、整洁的病房。不少患者脑梗死后,出现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造成房间环境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发生院内感染。保持病房窗口通风,空气流通,温度适宜[5]。病房保持安静,不可大声吵闹。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环境充满生气和活力。
1.4.3 心理干预 患者由脑梗死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经历了多次的身心打击[6]。部分患者看到自己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走功能不能恢复,语言仍存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心情焦虑[7]。同时,面对陌生环境,缺乏子女关爱等因素都造成心理问题。首先,护理上要先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8],与患者真诚地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9]。其次,在患者取得一点点锻炼成绩时,多鼓励他们,进行后续的心理干预,给他们列举不同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由被动、强迫去肢体功能锻炼到主动锻煉。
1.4.4 吞咽功能锻炼 喂食前先摆好体位,取舒服的坐位,尽量不要躺着或半坐位,如果无法坐立,则床头抬高45°。使用金属勺子喂食,喂食时,让患者想像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鼓励患者吞咽。多给予半流质饮食,避免直接饮水,多混于半流质物质中进食,减少误吸。帮助患者做张口、闭口、鼓腮动作,锻炼口腔的肌群[10]。
1.4.5 语言锻炼 语言障碍是很大一部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面临的困难。首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锻炼时,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气氛在和谐状态下进行。其次,与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控制好语速、发音,尽量缓慢,吐字清晰,随时纠正患者错误。最后,让患者多练习,读报纸,跟随收音机练习等[11]。
1.4.6 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 初始时部分患者仍处于卧床状态,无法坐位及行走,此时的护理相当重要。要给患者多行翻身,可指导家属进行,每小时1次,左右轮换。翻身时,注意患者的肢体功能位:肩外展50°,内旋50°,屈50°。当患者肌力检查达到Ⅱ级时,则可以进行坐位锻炼,先把床摇起,患者靠床坐立,适应以后,再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时间逐步增加,每天约1 h。肌力达到Ⅲ时,开始锻炼站立,由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站立,先从1 min开始,逐步增加,并且逐渐减少其支撑力。肌力达Ⅳ级时,开始行走,由借助工具行走,搀扶行走到自己步行[12]。其余贯穿于整个康复阶段的锻炼包括:床上进行被动训练,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肩关节的曲屈、内伸、外展,肘关节的曲伸,到腕关节、踝关节的活动,手指精细运动训练。分次进行,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40 min[13]。主动训练先在床上进行躯干肌恢复训练,如摆肩、摆腿、翻身、双桥运动等,随后加强手部负重训练[14]。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60 min。逐步过渡到床下运动,扶拐行走,搀扶行走,一直到可以独立行走,甚至步行上楼梯。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量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对比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肌力恢复达Ⅳ~Ⅴ级,意识清晰,吐字清晰,可以参加一般的活动或工作;有效: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能独自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治疗后肌力无改变,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L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致残率也不容忽视。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硬化,对于已经发生的脑梗死,药物治疗手段固然重要,而康复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特别是早期的锻炼,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需要多点关心与帮助,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业内人士不可推卸的责任。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需要护士、医生、家属、患者共同努力。本研究综合了创造良好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等多人关键护理因素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肌力恢复明显,治疗有效率达89.4%,疗效确切,宜推广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6):251-252.
[2]王皓琳,徐兰凤,彭拥军.针灸治疗脑梗塞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181):920-923.
[3]李庆平.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8,20(4):861-862.
[4]凌妍妍.延续护理对脑梗塞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2011-2013.
[5]和石丽,和田梅.优质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4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28-131.
[6]王海英.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7):117-118.
[7]冯丽秀.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238-239.
[8]阿曼姑·努尔,米娜瓦尔·吾布力.优质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J].医学前沿,2016,6(10):36-37.
[9]李柱兰.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79.
[10]高慧贤,谢秀文,高建容.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J].工企医刊,2004,17(2):97-98.
[11]朱党辉.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80.
[12]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13]陈顺仙.脑梗塞偏瘫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9):2843-2845.
[14]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護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0-41.
(收稿日期: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