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2017-06-09周红俐斯兴无陈世孝
周红俐 斯兴无 陈世孝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三种影像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
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3例术后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診断,对三种影像技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准确率、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分别为45.13%、82.30%、69.91%,腹部X线平片分别为15.93%、48.67%、38.94%,双源CT分别为94.69%、 97.34%、81.42%;双源CT诊断优于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更有效,但价格较昂贵。在临床上应充分考虑三种影像技术优劣势、医疗水平、患者病情,争取既能快速对患者进行诊断,也能兼顾患者经济能力。
【关键词】 超声; 腹部X线平片; 双源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59-02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是由结肠肿瘤引发的肠梗阻[1]。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机制是机械性和物理性原因阻碍肠内容物通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等,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肠穿孔、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及时对梗阻病因、梗阻部位、肠绞窄等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对肠梗阻诊断主要采用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CT检查。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3例术后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诊断,比较三种影像技术诊断结果,现作以下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3例术后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47例,年龄23~68岁,平均(46.73±8.54)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等,腹部无手术史38例,有手术史75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检查;(2)本人及家人同意并自愿签订同意书;(3)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超声 选择GE多普勒彩超检测仪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探头频率3.5~7.5 MHz,患者取仰卧位露出腹部,从右上腹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扫描全腹,直至找到梗阻部位。主要观察肠管大小、形态、腔内积液、肠壁厚度、肠蠕动、血流量等。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和肠外科医生对影像进行检查和分析。
1.2.2 腹部X线平片 患者肠胃减压前,患者取常规站立后前位和仰卧位前后位,对患者分别进行站立位、仰卧位腹部X线平片,部分患者加照侧卧位平片。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诊断。
1.2.3 双源CT 选择SIEMENS公司生产的64层双源CT机进行扫描,扫描厚度为5.0 mm,螺距为1.352∶1,从膈顶部到耻骨对全腹进行扫描。对部分患者增强扫描,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流速3~4.5 ml/s,计量80~100 ml,分别于30、60、180 s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将图像传送到CT工作站,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曲面重建,分析出梗阻的部位及原因。
1.3 诊断标准
1.3.1 超声诊断肠梗阻现象 梗阻部位以上肠管扩张,结肠超过6 cm,小肠扩张超过3 cm,腔内有积液、积气、肠壁变薄等现象。腔内有较强回声、杂乱光点、不规则光斑、絮状物等,扩张的肠管液体明显且形成多囊状液体性暗区,梗阻部位黏膜出现水肿、肠壁变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腔内有可见液性暗区。
1.3.2 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现象 在患者发生肠梗阻4~6 h,进行站立位和仰卧位X线腹部检查,梗阻部位以上肠管扩张,有气液平面。不同的梗阻部位具有不同的X线平片表现。
1.3.3 双源CT诊断肠梗阻现象 小肠梗阻情况下,出现肠管扩张,积液,内径大于2.5 cm;结肠梗阻情况下,出现肠管扩张、积液,内径大于6.0 cm。
1.4 观察指标
对比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准确率、梗阻部位符合率和肠绞窄符合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3例手术后均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超声诊断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51例,梗阻部位符合93例,肠绞窄符合79例;腹部X线平片诊断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18例,梗阻部位符合55例,肠绞窄符合44例;双源CT诊断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107例,梗阻部位符合110例,肠绞窄符合92例。双源CT诊断优于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5]。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是一种结肠肿瘤常见并发症,目前我国结肠肿瘤发病率高,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结肠肿瘤引发急性肠梗阻的比例是20%左右[6]。急性肠梗阻常因病因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可引起身体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心肺功能不全等,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7]。因此,对肠梗阻及时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诊断肠梗阻方法主要采用腹部X线平片,通过影像上显示的肠管扩张、气液平面来进行诊断,由于腹部结构复杂及一些物质对X线吸收值差不多,使拍出来的结构影像相互重叠,另外影像分辨率低,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的诊断带来困难;肠梗阻患者早期腔内积气较少,肠管扩张无法明显显示,也影响对患者的有效诊断[8]。本研究中,采用腹部X线平片诊断,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影像技术(P<0.05),该诊断方法应用价值较低。超声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上应用广泛,超声波在组织中反射、绕射、散射等形成回波,接受器进行接收,处理显示图像[9]。图像能够清晰观察肠壁结构,同时动态观察肠管扩张及腔内积液、积气、肠壁厚度、肠蠕动等指标。超声对于积液型肠梗阻诊断效果较好,对积气型肠梗阻诊断效果较差。本研究中,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P<0.05),该诊断方法应用价值高于腹部X线平片。但不管是腹部X线平片还是超声诊断准确率都会受到腹内条件影响。双源CT在扫描速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和超声,另外其能实现双能量成像[5]。在对肠梗阻进行诊断时,计算机对图像的后期处理及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局部组织解剖结构,有效避免腹部不同组织间重叠和腹内条件的影响。投影后,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曲面重建,能全方位观察肠梗阻情况,分析出肠梗阻原因。本研究中,采用双源CT诊断,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影像技术(P<0.05),該诊断方法应用价值高。三种影像技术各有优势,腹部X线平片价格低,操作简单,但具有辐射;超声价格低,操作简单,无辐射;双源CT诊断效果好,但价格较为昂贵。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医疗水平选择最佳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双源CT诊断效果最好。但应用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医疗水平、患者病情、经济负担,应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
[1]高连华,夏平.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24):3472-3473.
[2]王金瑜,赵笔辉,胡燕标.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对肠梗阻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35-1138.
[3]张宗斌,梁社富,李佳.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4):2714-2717.
[4]王勇,雷静,韩丹,等.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变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10):768-771.
[5]谢雁,赵书臣,王守海,等.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4):4731-4733.
[6]王均庆,陆风旗,张雷,等.结肠癌肠梗阻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6):507-510.
[7]宫玉典,曲林涛,程鑫,等.结肠癌合并肠梗阻MRI影像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4):388-390.
[8]黄远彬.双源CT临床应用新进展[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2):17-21.
[9]褚鸷,王宝爱,坑蓉,等.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分组临床诊断老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6):71-73.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