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与产业耦合:创新驱动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7-06-09张惠彬

东方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摘要:伴随着创新驱动事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大批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对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知识产权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才与产业耦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让知识产权人才为创新提供支撑、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見》(下称《意见》)提出,要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工作方针的深化和延伸,对于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人才。《意见》在总体思路中提出,要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新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人才。伴随着创新驱动事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大批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对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知识产权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才与产业耦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让知识产权人才为创新提供支撑、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未来的知识产权事业必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十三五”时期,更加需要熟悉金融、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专利运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人才。但是,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要求肯定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访谈以了解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现实需求,“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据智诚人才统计,2016年8月,全国知识产权行业共发布14231条招聘需求,约5.3万个岗位。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地区的招聘数量占全国招聘总数51.54%。其中以北京招聘人数最多,共计招聘2399人,占总数的21.71%;上海次之,共计招聘1281人,占比12.5%;最后是深圳和广州,分别招聘1038人、877人,占比分别为12.5%、7.94%。

其中,知识产权岗位需求集中于知识产权辅助类、专利类和企业法务类岗位,其中知识产权辅助类岗位需求量最大,占比31%,是主流需求;发布需求的企业中有50%左右的企业招聘人数为1人,说明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需求空间弹性很大,竞争激烈。在统计中发现,全国发布知识产权招聘的岗位中90%的岗位对专业没有要求,50%的岗位对经验没有要求,45%的岗位学历要求为本科。说明用人单位相对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学历。在工资收入上,全国企业发布的知识产权招聘岗位的薪酬仍集中在3-8千/月的水平,处于中等,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岗位在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大。并且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推出,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也将越来越繁荣。

三、国外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

知识产权作为舶来品,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说基本移植国际条约、先进国家立法而来。因此,追根溯源探索知识产权发达国家的培养经验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均构建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特色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来源的多专业特色。在美国学习知识产权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工作经验。此种教育背景往往决定了它们对知识产权方向的选择。如,理工背景的学生往往对专利法比较感兴趣。(2)培养目标明确。美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能够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对接。把知识产权法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而非素质教育。(3)跨学科教学团队的作用。由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复杂性,美国知识产权教学团队中往往由管理学的博士、法学博士、理工科博士组成。(4)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除了专业的知识产权教育外,在美国大学中均开设了“知识产权教育课”(即国内的通识课)。德国的知识产权教育则具有两大亮点:(1)享誉全球知识产权界的马普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从全球聘请知识产权方面的著名学者与实务界人士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国优秀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德国,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的学制最少三年半,一般要四年甚至六年才能完成。在完成大学本科文凭后,从而取得法律见习员的成分,平均时间为两年至两年半。后取得司法考试合格证后才能有资格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新加坡高校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的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该硕士学位针对中高级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和具备科学和工程背景的人士开设,课程涵盖了知识产权法、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

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我国高校有必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契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明确知识产权专业的地位。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一部分。鉴于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我们应将知识产权专业归类于法学学科,而不宜在管理、经济等学科中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专业的技术性和复合性,可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管理、经济等课程需求。第二,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导向,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桥梁,利用高等院校与企业各自优势,打造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孵化站,企业是我们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归宿。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充分运用高校的跨学科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三,要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和课程设置。一方面,我们反对将知识产权专业作为单独的本科专业,没有其他学科的背景,一般难以在本科阶段学好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建议高校将知识产权课程成为理工、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者主要选修课。第四、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依托力量较强的高校组建中国知识产权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各种层次的知识产权师资。除继续培养法学背景的知识产权教学人员外,更加注重吸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学科背景的教师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2015GX017);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才与产业耦合:创新驱动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63032);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本科课程改革研究》(2015C19)。

作者简介:张惠彬(1984-),男,广东博罗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