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的家庭教育误区及规避办法

2017-06-09熊天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熊天穹

【摘 要】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生动地概括了这个时期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从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家庭教育的困境、成因以及对策着手,抽丝剥茧,剖析本源,最后特别指出这个时期家庭教育需要把握的三种关系、四个问题和五类习惯。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低段;家庭教育;对策

一、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原因

1.衔接小学化,枉顾学前教育规律

衔接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目前很多幼儿园给幼儿每晚布置家庭作业,把小学课程纳入到幼儿阶段,严重违背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律,等孩子进入小学课堂,影响小学时期的课堂学习效果。放眼国外,“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已经成了全球共识。

2.应试大环境,重视技巧忽略素养

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和熏陶下,纷纷以自己孩子为轴心,对比周围孩子、媒体报道中的“小明星”,在孩子是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时期就给孩子选报各种补习班,试图将自己孩子打造成全才最棒宝贝。这样既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也忽视了孩子基本的生活素养能力的培养,比如:孩子进入小学后还不会系鞋带,书包及学习用具还不会自己整理。

3.传统育儿观,家庭教育患得患失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隔代教育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像黄冈这样,地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传统育儿行为几乎没有太大的改观。隔代之间,隔着几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方法。中国传统的隔代教育现象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二、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家庭教育对策

1.追求全面均衡发展,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也需要依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施教。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规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要和谐统一。对于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的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教育;孩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统一。父母们往往只关注孩子作为人的个体成长教育,却忽视了孩子是社会的人的教育;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要和谐统一,这个时期的父母,往往只关注到孩子的智力发展教育,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总的来说,从人的发展来看,必须要注意人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其他属性和谐统一。

二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孩子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同时又具有阶段性。比如: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在教育上一方面要循序渐进,不能对于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

三是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顺应个别差异性,家长必须深入地、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什么,因材施教。

2.家庭成员目标一致,隔代教育切记求同存异

在教育孩子方面,年轻父母和爷爷奶奶,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对待很多问题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不管怎样,家庭教育参与者的全体家庭成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因此,在教育理念的选择方面要在科学的前提下,共同探讨,达成一致,求同存异,同进共赢。

3.家庭学校共育联结,家长学校真正发挥作用

无论在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阶段,每个学校都会设置家长学校或者家长委员会,架构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传递教育理念,学校应该把家长学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定期召开相关座谈会或者培训会,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在生活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三、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家庭教育需把握的几个方面

1.把握三种关系

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明白什么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首先是亲子关系:中国传统的教育認为,照顾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落在妈妈身上,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然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过度依赖妈妈,男孩长大后就比较幼稚,父亲角色教育的缺失,容易让男孩变成“妈宝”,女孩子变得彪悍蛮横。其次夫妻关系:恩爱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稳定开朗,抗压能力更强,不易多疑焦虑,也会更好的与人合作相处。最后是自我关系:知识能力的教育让我们成材,最重要的是成为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只有认清了这三种关系,才能很好地明白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的绝对重要性。

2.认清四个问题

有些孩子刚刚进入小学时会出现四种问题:厌学、叛逆、学习不理想和人际关系差。孩子身上和心理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叛逆的行为,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导致于学习不理想。究其原因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关,家长要协助老师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正确的顺利的度过这一重要时期。

3.培养五类习惯

对于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使孩子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二是规律作息和爱动手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铺床叠被、摆放碗筷等一些简单的家务可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完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习惯。同时为了适应日后较为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作息时间规律;三是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注重的是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中注意力的培养。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上课听讲或课外活动,注意力比较差,严重影响了课堂听讲效果和课外活动的完成;四是经常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孩子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最好手段,当孩子在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五是善于思考的习惯。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孩子,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时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家长们要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所在,也要像老师们一样了解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一关键时期,让孩子的成长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霍力岩.日本拟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J].幼儿教育,2006(5)

[2]柴赛飞.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3]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2).

[4]于晶.教师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张玮.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