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研究
2017-06-08李鹏庆李朋春王雨彤王海林
李鹏庆+李朋春+王雨彤+王海林
(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129)
[摘 要]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全国各高校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管理不良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完全学分制,加快、加深高等教育改革,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进行有效课外时间的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56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3
0 引 言
当前,完全学分制在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全面开展,它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外时间。但是,完全学分制作为一项创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在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分大幅下降,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多,但众多大学生由于时间管理目标不明确、规划不足,执行力差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课外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且普遍存在忙、乱、闲等不良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对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有效的对策,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课外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在高校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完全学分制的研究,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管理及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于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的研究,陈树根曾提出从指导思想、制度保障、主体实施三个方面出发,培养大学生课外时间自我管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高校完全学分制为背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1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现状
1.1 调查对象和数据收集
本文对西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鉴于西北工业大学自2014年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为大一至大三的本科生。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首先对完全学分制实行以来的本科生授课教师、辅导员、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切实了解大学生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课外时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借鉴已有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从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课外时间占有量、对课外时间安排的现状以及对课外时间管理的主动性和目标性、详细度和执行度等方面设计了问卷。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回收的问卷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6年11月-12月,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回收率为92%。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1.2 现状分析
1.2.1 大学生课外时间占有量分析
本文所提课外时间是每天在7:00-23:00的时段,除去大学生上课时间、就餐时间等所剩下的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大学生每日平均课外时间,如图2所示。
由表2可知,在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下,通过压缩课程课时的方式,大学生用在课程上的时间减少,课外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居多。此外,调查发现有5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外时间非常充足,18%的同学认为自己课外时间刚好够用,只有31%的学生认为课外时间不够用。交叉分析得出,4~6小时是大学生认为自己课外时间刚好够用的时间段,说明大学生对课外时间长度的要求较高。
1.2.2 大學生课外时间分配分析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为了详细了解大学生课外时间投入的领域,本文调查了大学生课外时间的分配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但只有18%的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大学生更倾向于将课外时间投入到休闲娱乐中,其次,会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
1.2.3 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管理的主动性和目标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管理是否具有目标性和主动性,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平均每周主动安排课外时间的次数,如表4所示。
由表3可知,5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主动安排课外时间的次数在3-4次,29%的学生在2次以下,而5次以上的仅占15%,这说明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管理的主动性不强。调查发现,51%的大学生对时间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会主动制订计划管理自己的课外时间,44%的大学生有时间管理意识,但没有付诸实际行动,且缺乏明确的时间管理目标,而5%的大学生从未安排过课外时间。总体上讲,部分大学生的时间观念还是不强,对时间的管理意识不高,主动性较差。此外,交叉分析得出,目标性越强的大学生平均每周主动安排课外时间的次数越多。
1.2.4 大学生对课外时间计划详细度和计划执行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课外时间制订计划的情况和计划执行力度的情况,本文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本文中,计划执行度指大学生对于已制订计划的完成率。
对大学生课外时间计划详细度和计划执行度调查发现,只有12%的同学会给自己的课外时间制订严格、详细的计划,而88%的同学只是在自己的心中制订了粗略的时间计划。对于计划的执行度,从表4可知,只有13%的人将自己制订的计划落实到80%以上,而68%的大学生计划执行度不到60%。这说明不少大学生对课外时间还是有管理的意识,且制订了时间计划,但计划并不明确和详尽,只是停留在意识阶段。此外,交叉分析发现,大学生课外时间计划的详细度和执行度呈正相关,计划越详细,计划执行度越高。
2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在课外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课外时间的管理缺乏目标性和主动性
由表4的分析可知,部分大学生的时间观念匮乏,对时间管理的目标性不强,主动性不够,总认为时间还有很多,将课外时间花在了盲目跟随其他同学的选择中,而缺乏自我主张。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课程的课时和课程量急剧压缩,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较好的学习质量,而课后又缺乏强烈的个人目标和明确的学习规划,学生很容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迷失自我,浪费宝贵的大学时光。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被教师和家长催着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导致我国大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学习和被动安排时间的行为习惯,缺乏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有效的监督,不少大学生开始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极少主动去管理自己的课外时间。此外,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可以任意选课,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即可。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逢考必过的考试心态,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平时不学习,只在考前突击复习,没有进行计划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学习。
2.2 课外时间的计划不明确,执行力差
对大学生课外时间制订计划和计划执行度的调查可知,只有小部分大学生会给自己的课外时间制订明确、详细的计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制订了粗略的时间计划。对于计划的执行度,由表4可知,只有19%的大学生将自己制订的计划落实地很好,而大部分学生对计划的执行力并不高,使制订好的计划落空。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自由选课制度打乱了传统按行政班级上课的模式,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再固定,变得松散疏离。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生活多处于迷茫状态,加之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导致对课外时间极少进行明確、有效的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计划本身就很模糊,再加上自控力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意志力不坚定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的计划执行度并不理想。
2.3 课外时间的安排不合理、不科学
在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综合测评考查的方面越来越多。由图1可知,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更加多元化。但交叉分析发现,仍有24%的大学生处于两个极端,一种是几乎把所有的课外时间投入了专业知识学习,而另一种是全身投入到校园的社团活动中,违背了学校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的初衷。此外,调查对象中只有18%的同学会在自己的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当下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理念,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较差,出现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总体上讲,大学生还是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常熬夜,晚睡晚起,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众多的事实反映出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的安排存在单一化、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
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的安排过于单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制度的深入认识,没有深刻理解完全学分制的目的,全面发展自我。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外时间安排的重要因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会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但是沉闷乏味的校园环境会导致大学生拘束自我的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期,自控力及自律能力仍然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不少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无所适从,无法抵抗网络的诱惑,将大量的课外时间荒废在网络上,而忽略了身体锻炼,更有甚者熬夜上网,晚睡晚起,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3 促进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管理课外时间的措施
3.1 基于高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措施
3.1.1 加强完全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宣传和引导,落实本科生导师制
高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位大学生能深入了解其实行的目的和意义,杜绝单一化的课外生活,进行全面综合的发展。同时,高校要结合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不断落实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强化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导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有效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课外时间进行的管理意识和目标意识。
3.1.2 营造包容、开放、共享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
高校应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包容、开放、共享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正确利用课外时间提供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开设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讲座和论坛,让大学生认识到对课外时间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被动变主动;整合校内信息资源,将科研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动态信息集中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价值筛选,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化、将无用的信息摒弃化、将信息资源的价值共享化,让学生获取信息既便捷又全面;增加体育和健身设施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的身体锻炼。
3.1.3 完善奖学金评定机制,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当前,学习成绩仍是高校奖学金评定体系中的主要参考指标,其他指标的系数较低,且没有将体育素质成绩纳入奖学金评定体系。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参考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状况,逐步完善奖学金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动向,促进大学生对课外时间进行科学管理。
3.2 基于学生的大学生课外时间管理措施
3.2.1 加强课外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管理时间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因此,对课外时间进行利用至关重要。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到课外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增强课外时间管理的能力,不仅要给课外时间制订明确、详细的计划,更要提高自己的计划执行水平,将计划落实到位。同时,大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完全学分制的意义,杜绝单一化的课外生活,应积极参加校园科技、文化等活动,全面发展自己;更不能忽视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管理自己的课外时间。
3.2.2 树立正确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力和自我约束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极易沉迷于网络,浪费了大量的课外时间,荒废了大学生活。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增强自控力,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网络的各种诱惑,将自己的课外时间用到有益的地方。同时,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树立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增强课外时间管理的目标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树根,吕振涛.大学生课外时间自我管理对策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3]陈玮.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4.
[4]安欣,侯方淼.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3(6).